《奋楫扬帆》系列报道之一:推进“深港融合”构建“三力三区”
人勤春来早,奋斗正当时。加速推进深港深度融合发展区建设,是罗湖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奋力打造“三力三区”的迫切需要。随着深港口岸的全面通关,处于“深港融合”最前沿的南湖街道,瞬间变得热闹非凡。
香港新发茶餐厅总经理郑志伟:嘿,华哥,这么早啊,一个人(来吃饭)啊?
香港市民宋先生:对啊,一个人!
眼前的这一家“香港新发烧腊茶餐厅”,在罗湖开了有20多年,是深港两地居民的一日三餐的“打卡”地,全面通关后,生意更是火爆。1973年,餐厅老板郑志伟的父亲在香港创立第一家新发餐厅。2002年,随着香港人北上寻商的热潮,郑志伟的父亲决定将新发从香港搬到深圳,在考察了多日之后,毅然决定将内地的第一家“新发”落地罗湖凤凰路。
香港新发茶餐厅总经理郑志伟:当时罗湖给我们感觉非常好,它整个布局,整个餐饮的氛围,都很接近香港,在我看来它是一个非常好的营商环境。
四十多年前,罗湖是港人来深创业的第一站。凭借着便捷的交通、一脉相承的文化,大量的港人选择在罗湖扎根,一口酥脆的“烧腊”,一度成为在深港人心中的“乡愁”。为此,郑志伟和他的父辈在罗湖大胆开设第一个新鲜烧腊档口,将正宗的“港味”带入了深圳,让无数港人在罗湖随时品尝到“家”的味道。
香港市民宋先生:我来新发这个餐厅吃了任何一个出品,我都可以吃得到我年轻的时候,在香港吃新发的味道。
香港新发茶餐厅总经理郑志伟:当时考虑的就是说,香港的同胞从香港来到内地,也能吃到他在香港的味道,所以那么多年,基本上我们没有把那个味道改掉,一直都是沿着香港几十年的老味道,把我们香港同胞想要的味道把它带回来。
除了菜品港式,服务上新发也继承了港式“街坊”特色。港式风味的装饰、舒适的慢生活环境、亲切的粤语,新发不仅将港式通勤美食带入深圳,更将香港文化、港式生活方式融入“烟火气”之中。
香港新发茶餐厅总经理郑志伟:我所理解的味道,可能更多的是我们餐厅(带)给客人的一个人情味,一种归属感,还有一种亲切感。(香港同胞)每次进入到茶餐厅,到我们餐厅,他都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
40多年间,往来深港两地的居民不断增多,港式文化也被越来越多的内地居民熟知。新发茶餐厅的初衷,也从让香港人吃到最地道的香港味,变为让所有喜欢香港茶餐厅的顾客吃到地道的香港味。
香港新发茶餐厅总经理郑志伟:未来,我希望扎根于罗湖,希望把新发这个品牌,以一个茶餐厅的文化,继续在罗湖发展,让更多的内地同胞了解到香港茶餐厅的一个文化。
一百年前,罗湖桥连接着内地与香港两地居民的往来。如今,罗湖拥有三大口岸,深港联通更加便捷。深港恢复全面通关当天,仅罗湖口岸通关量就达到6.3万人次,如今更是达到日均10万人次以上。随着深港两地的交流密起来,人民南商圈的“港式街区夜间经济示范点”,也正在成为新的“打卡”圣地。这里有最地道的大排档、茶餐厅,集中打造沉浸式港味品牌街区,正将庞大的深港人流转变为消费流、资金流,形成港味餐饮消费核心圈,强效促推深港融合。
南湖街道嘉北社区党委书记贺心怡:首先我觉得是一个文化的桥梁搭建,通过美食架起我们深港两地居民浓浓的乡情。同时的话,能够提升我们街区的营商环境。
根据罗湖区八届二次党代会要求,罗湖正在举全区之力建设深港深度融合发展区。在今年年初的“攻坚克难”干部大会上,“深港现代商贸业升级发展区建设”被列入今年十大攻坚行动之首。
罗湖区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建设推进科科长 陈浪波:2023年我们将紧紧围绕“深港现代商贸业升级发展区”这一主题,突出“聚焦”和“聚集”两个关键词,在重点区域建设,重大项目的建设谋划,重点活动开展,重大政策创新这几个方面,去加快我们罗湖的深港深度融合发展的一个建设。
攻坚克难冲锋号已吹响,罗湖将纵深推进深港融合,助推“三力三区”建设,推动罗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