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罗湖先行探索住房建设领域标准化基层治理新路径

  • 来源:深圳特区报
  • 时间:2021-10-14 09:40

罗湖家园网讯:“您办理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业务已办结。”

近日,市民郑女士通过广东省政务服务网申请办理施工许可证,上午9点23分在网上提交相关申请资料后,当天14点40分就在网上取得了电子版的《施工许可证》。郑女士表示:“以前办理施工许可证需要线下办理,还要跑几次,各类申请材料繁多,四五天才能办好,现在一个工作日就能办好,而且只用线上办理,材料清单清楚,大大节省了时间,真正体现了‘深圳速度’,为罗湖的政务服务点赞。”

郑女士的经历并不是个例。当前,罗湖区涉及住房建设审批服务事项已100%实现“零跑动”,90%行政许可事项实现即来即办。审批服务更快捷便民的背后,凸显了罗湖区住房和建设局创新法治实践、提效加能之举——将标准化原理和方法引入住房建设领域,开展行政机关标准化管理改革,历时三年率先建立全市首个区级行政机关“党建引领、法治保障、职责明确、高效便民”标准化行政管理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表示,要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加快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

标准化在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作为深圳最早建成区,罗湖积极探索高密度建成区高质量发展路径,罗湖区住房和建设局把标准化作为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自2019年开始推进行政管理和社会治理标准化,通过探索实行一系列改革创新的有力措施,重点推进行政审批、政务服务、法治建设、智慧监管、营商环境标准化建设,罗湖区住房和建设局提升了基层工作效能,着力解决了职责分工不清晰、机制运行不顺畅、服务效能有待提升等等问题,促进法治政府建设水平提升,推动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发展,为行政机关实施标准化管理探路,聚焦破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罗湖区住房和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马晓东现场检查辖区“二线插花地”棚改项目。

●推动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

创新基层党建“1+2+3”标准化新模式

以党内法规制度体系“1+4”基本框架为根本,梳理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规定要求、明晰12个党建标准化建设项目、细化形成24项量化指标、出台全市首个住房建设领域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清单……罗湖区住房和建设局以党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为切入点,全面铺开标准化管理改革。

通过“一张清单”明确党建施工图,罗湖区住房和建设局把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贯穿到基层法治体系建设创新工作全过程,确保法治与党建统筹推进、一体建设。通过“两大机制”提升服务效能,棚改项目现场指挥部临时党委创新“街道负责+部门配合+国企实施+棚改专班专业支持”棚改可持续推进机制及线上签约机制,党员带头上门精准服务,群众认同感更强。同时,在重大项目、物业管理、工地监管领域,积极探索构建“党建引领+法治保障”三大新型党建融合体。

在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项目、清水河重点片区改造项目中,项目指挥部成立临时党组织,遵循“合法、高效、便民”原则,全过程引入法律专业力量,创新工作模式,船步街棚改项目某小区仅15天签约户数、套数和面积达到“三个99.7%”。党建领航下,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刷新了深圳老旧住宅小区棚改速度的“新纪录”。2020年,中共深圳市罗湖区住房和建设局机关党委获评“深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在罗湖区政务服务大厅住房建设局审批服务受理窗口,工作人员正在服务办事群众。

●深化机构职能改革

全市首创“3+3+N”依法行政体系

据了解,2019年罗湖区实行党政机构改革后,房产管理、住房租赁市场管理、人民防空、消防审验、造价管理五大方面职责划入区住房建设部门,改革后罗湖区住房和建设局内设机构共11个,职能事项约900项,监管横跨建筑全生命周期。

住房建设涉及民生保障、经济发展、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科技创新等多方面职责,在有限的人力范围内,如何更好地承接多项新工作?如何避免职能各成体系、管理碎片化?对各项职责进行再梳理、职责边界再细化,推动职责与业务深度融合,重新摸索工作机制、建立标准化规范化法治化体系显得迫在眉睫。

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罗湖区住房和建设局给出的答案是:充分发挥法治对改革的支持、引领和保障作用,运用标准化原理和方法,将住房建设领域各项工作全方位纳入法治化的轨道,推动标准化成为政府管理的重要工具,助力构建“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行高效、法治保障”的政府机构职能体系。

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推进基层治理的制度化、程序化、法治化。在制度保障方面,罗湖区住房和建设局以汇编住房建设领域政策法规、机关内部管理制度、执法典型案例为基础,编撰审批服务、行政执法、标准化建设三部工作指南,配套出台标准化工作指引和明白卡等配套文件,形成“3+3+N”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为构建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奠定制度基础,为住房建设领域依法行政保驾护航。

其中,《深圳市罗湖区住房和建设局推进标准化规范化法治化建设工作指南》以工作事项清单及岗位职责清单为主要内容,是建立“住建标准”全方位规范住房建设内部管理及外部监管服务工作的重点。

“我们工作人员先后多次赴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了解标准化理论知识及最新动态,并与之实时沟通,积极听取多方意见建议,逐步明确了编制的目的、原则和思路。”罗湖区住房和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马晓东介绍说,为确保编制的科学性、规范性,该局引入专业法律力量全过程参与编制工作,深入科室内部查找问题,并邀请行政法和标准化等领域专家进行专题论证。

在《指南》实施推进过程中,罗湖区住房和建设局按季度组织工作推进例会6次、集中培训5场,对各科室和中心开展为期两个多月的驻点指导,与百余名业务骨干开展“一对一”面谈。在此基础上,根据该局党组专题研究指示精神,由局领导分组带队开展实施后评估,对各经办人员落实标准化建设情况逐一开展现场检查,进行了四次主要修改和数十次部分修改。历时三年多,罗湖区住房和建设局全体工作人员运用标准化指导业务工作的能力显著提升,业务办理更规范,服务效率更高,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标准化治理效能显著增强,为住建系统创新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3+3+N”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将内部管理、权力运行、公共服务全方位纳入法治化轨道,机构改革也向纵深发展。在系统梳理住房建设领域职权范围、明晰900项法定职责后,罗湖区住房和建设局打破职能碎片化,实行模块化管理,重构住房建设监管职能,形成建筑工程、房地产市场、物业管理、房屋安全、棚户区改造等11个领域134个业务监管模块,实现建筑全周期监管流程再造。推行垂直化与扁平化管理相结合,科级以上垂直化管理,科级以下扁平化管理,确立科长负责制原则。

“我们通过引入标准化原理和方法,对职责职能进行清单化管理,达到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并制作易读易懂的流程图,让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够从中找到标准化的工作方法,提速增效,用标准促规范,用规范倒逼实干,让每一件民生实事更好办、更快办、更优办。”马晓东表示,清单式管理全覆盖的实现,从职能清单拓深至业务工作标准化清单,延伸至工作岗位标准化清单,系统解决了“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做到什么程度”等问题。

●培育营商环境新高地

多举措解决市民群众“急难愁盼”

租赁服务事项实行秒批,已上线网签备案;工程审批制度改革中,提高了施工许可免报面积和金额,实行承诺制和容缺受理;对小型低风险社会投资项目施工许可直接实现“即来即办”;依托“互联网+”,实现电子化“不见面审批”……一年来,市民见证着罗湖住建领域“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可喜变化,纷纷感慨:“办事效率高,流程更加简便易行了。”

罗湖区住房和建设局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城区高质量发展。为使得行政审批职能服务更精准、快捷、便民,该局整合行政审批职能,主要审批职能由一个科室集中行使。自改革以来,住房建设领域审批服务事项100%实现“零跑动”,90%行政许可事项实现即来即办,最大限度压缩承诺办理时限,总办理时限从386个法定时限缩减至46个。2020年罗湖区住建服务窗口被授予“深圳市巾帼文明岗”,公众满意度达历年最高。

“整洁、温馨!”9月13日,罗湖区首位引进的院士级人才——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张杰入驻万科深南广场人才房。明亮的室内空间和精心布置的家具陈列得到了张杰院士一行人的认可,罗湖区住房和建设局有关负责人在现场介绍了罗湖的相关情况和人才住房周边环境,并表示全力协调好院士级人才住房保障问题。这是罗湖区住房和建设局持续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奋力实现“住有所居、住有宜居”目标的缩影。数据显示,近年来,罗湖区共完成筹建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35575套,其中新开工6652套,筹集11399套,棚户区改造16932套,货币补贴房源592套;供应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住房11996套。

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住房保障工作的顺利逐步推进,得益于罗湖区住房和建设局出台《深圳市罗湖区人才住房分配和管理实施细则》,在全市率先明确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配建、分配、管理标准规则,落实人才住房租补双轨保障,为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供保障。多层次、多举措持续发力,最大限度为辖区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获得发展空间,总结借鉴全市首个棚改项目“二线插花地”棚改经验,率先出台棚改操作指引,对签约前27项流程逐项分解,串联并联有机结合,依法保障人民权益。

一直以来,老旧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存在的顽瘴痼疾是基层治理中的重点难题。数据显示,罗湖区老旧住宅小区占比高达39.44%,其中无物业管理住宅小区有105个。为此,罗湖区住房和建设局用“绣花”功夫推进老旧小区治理,采用政府调控与市场结合的方式,在全市率先推出“无物业管理老旧住宅小区规范化管理”创新举措,实现罗湖区无物业管理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和物业管理全覆盖,率先上线首个“透明物管”平台。截至目前,全区有物业项目1435个,已注册罗湖区物业管理信息平台用户的物业项目有1086个,注册率达到了82.6%。同时,以“一案一策”精准破解房屋公用设施专用基金追缴难题,累计追缴7亿多元,为罗湖全区房屋“养老资金池”注入“活水”,试点经验获全市推广。

●织密建筑项目“安全网”

以最强力度全覆盖严抓隐患排查

一旦工程开始建设,就意味着安全监督、质量监督、小散工程监督指导、实名制安全教育培训等工作已经同步启动。那么,工程质量监督和施工安全监督工作如何更好地开展?安全监督要关注哪些方面?

加强工程监管,也是罗湖区住房和建设局标准化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让每项工作有对标有对表,在建工地把好“安全关”,以最强力度全覆盖严抓隐患排查。罗湖区住房和建设局制定印发《安全生产岗位职责清单》和《安全生产奖惩制度》,明确安全生产岗位职责清单、建立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形成约束机制,推进安全生产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同时通过专项检查、突击抽查、暗访等形式督促企业加强现场管理,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动态记录建设工程从开工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

针对小散工程管理,推出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智能纳管平台,将辖区945家物业管理单位和83家社区工作站(无物业管理单位)作为基本管理单元。通过创建独立二维码,实现施工单位或个人用手机快速扫码申报,有效解决线下申报复杂、反复跑腿问题。运算平台收集数据后,利用科学算法定期生成评估报告,及时把握风险等级、新增风险源及预估风险趋势。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网格日常巡查+执法抽查”工作模式。

同时,不断完善信用体系,率先出台全区首个《行政处罚信用修复工作指引》,鼓励引导失信主体主动纠正失信行为,有效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利用“智慧工地”监管平台,2020年在线对辖区183个在建项目下发执法文书2175份,对依法责令停工的项目不定期开展“回头看”,实时在线监管,有效避免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以人民为中心,增强人民福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是罗湖区住房和建设局推行标准化管理改革的根本目的。经过住房建设领域标准化、法治化、规范化路径的探索,罗湖区住房和建设局还锻造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工作效率不断提升,市民满意度不断提高,有效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十三五”期间,罗湖区连续四年获得市考区“法治政府建设”第一名,罗湖区住房建设局连续两年获得区级考评第一名。

未来,罗湖区住房和建设局将进一步深化改革,总结实践经验,巩固改革成果,确保标准化建设工作长期有效推进,为超大型城市基层治理先行探索,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为“湾区枢纽、万象罗湖”和“双区”建设注入动力。

来源:深圳特区报 记者 许舜钿 冯庆 通讯员 陶纪君 柳春畔 编辑 刘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