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罗湖

捐安家费研究精准医学!深圳4位医生入选最美科技工作者

  • 来源:南方都市报APP •深圳大件事
  • 时间:2022-06-01 15:12

罗湖家园网讯:5月30日是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深圳首次发布了“最美科技工作者”,一共10人,当中有4名是医生,分别是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党委书记、院长孙喜琢,深圳市眼科医院院长张少冲,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院长助理、放射治疗科主任金晶,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顾大勇。

孙喜琢

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党委书记、院长


“安家费我不要了,捐出来研究精准医学!”

作为一个心内科专家,孙喜琢最出名的却是“医改”。他带领的罗湖医院集团,使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罗湖模式”成为深圳医改名片、全国医联体建设的典范,获向全国推广。

他认为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是细胞治疗,深圳也应领跑细胞治疗产业。2015年6月,他用政府给自己的安家费,成立了国内首家精准医学研究院——深圳市众循精准医学研究院。而那一年的1月,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刚提出了“精准医学计划”,希望以此“引领一个医学时代”。

孙喜琢的目标,是通过基因检测等前沿技术,为患者“私人定制”治疗方式,实现个性化精确治疗。“两个人得了同一种病,但由于蛋白质表现不同、基因不同,治疗方法是不一样的。”

目前,孙喜琢已带领团队获批国家级基金25项,省级基金10项,市级基金6项,累计科研立项经费2397万元。发表SCI论文52篇,其中IF≥10论文8篇,最高影响因子28.28。申请专利60项,实现专利转让4项。其中尿大夫无创筛查技术获得深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获批医疗器械证和生产许可证,已累计提供1000万人次服务。

张少冲

深圳市眼科医院院长

“数一数二的眼底病高手”,搞起科研也是把好手

2021年9月,张少冲获颁“2021亚太眼科学会(APAO)杰出防盲服务奖”,是当年获此奖项的唯一一名中国眼科专家。

在眼底病方面,张少冲被称为“国内数一数二的高手”,救过的疑难复杂病人无数。但他不满足于现状,在临床中不断创新手术方式,比如首次提出360度视网膜切开联合PPV,治疗重症视网膜下出血。

他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眼科学重点实验室创新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参与发表科技论文150余篇,近5年以一作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五项。研究成果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二)以及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排名第一)、中华医学会一等奖等。

2021年11月,他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来到深圳仅一年多,带领深圳市眼科医院成为深圳市第24家三甲医院。2022年5月,他以全票当选深圳市医学会第六届眼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金晶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院长助理、放射治疗科主任

制定全新辅助治疗方案,避免了病人被“切肛”

来自贵阳的范大姐,患了低位直肠癌,按常规治疗需要切掉肛门。大姐来到深圳治疗后,金晶为她制定了直肠癌全新辅助治疗方案,最终避免了“切肛”,提高了今后的生活质量。

这项治疗手段,正是金晶带到深圳的科研课题之一。作为国内放疗领域的佼佼者,金晶牵头开展了消化道肿瘤全国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3项以及多项II期前瞻性研究,不少研究填补了消化道肿瘤放射治疗领域的空白。

2020年她从肿瘤“国家队”——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来到深圳工作后,将多项科研成果带到深圳,使华南地区大批患者受益。

42岁的张姐乳腺癌术后情绪低落,金晶针对她身体素质较弱的状况,量身制定了“乳腺癌大分割放疗”方案,能缩短治疗时间、不增加毒副反应,还可能提高治疗疗效。随着治疗效果一次次见好,张姐的心态也越来越阳光,带着其他病患一起绣花、练八段锦,完成15次的放疗后,张姐完全康复。她说:“小小个子的金大夫总能给病人大能量。”

作为资深专家,金晶牵头组织制定发表中国首部“直肠癌术前/术后适形调强放疗靶区勾画共识与图谱”,推动我国直肠癌放疗规范化、标准化。

她在国内外肿瘤专业杂志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近百篇论文,其中SCI文章二十余篇,最高影响因子45分,累计IF分值100分以上。

最近,她还当选了中华医学会放疗专委会常委兼秘书长和新的一届抗癌学会放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顾大勇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

带领团队率先开启“新型冠状病毒”标本的检验

2020年1月19日,深圳确认出现首例输入性新冠肺炎患者后,顾大勇的职业敏感告诉他:“这个春节肯定要泡汤了”。他主动放弃休假回老家的机会,启动快速采购通道。

2020年1月24日除夕夜,首批全自动核酸提纯及荧光PCR分析设备就抵达了医院,他连夜组织科室团队加班加点,对每一个细节进行反复模拟、推敲和演练。1月28日,团队率先开启了“新型冠状病毒”标本的检验,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成为全市最早一批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初筛的综合医院。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之后,他又筹建了一个约300平米的高水平、高规格、高效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在全市三甲医院中“数一数二”!

顾大勇是清华大学博士后、美国LEHIGH大学访问学者,2009年被认定为深圳市高层次人才。他一直从事传染病监测检测工作、生物芯片技术及生物传感技术方面的研究,获专利62项,发表论文100余篇,获科学技术奖项14项,曾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多项国家、军队及省市级相关科研课题的研究,包括国家“十四五”科技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等。

来源:南方都市报 记者 李榕 编辑 李慧

网民诉求

我要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