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介璋:我把香港佳宁娜酒楼开到了罗湖
- 来源:深圳特区报
- 时间:2022-06-01 15:07
罗湖家园网讯:我对罗湖充满了感情。上世纪80年代,我是最早一批到罗湖投资兴业的港商,在罗湖已经整整37年了。今后,我也将一如既往坚定支持并积极参与罗湖的发展。
马介璋:1942年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商联合会荣誉会长,广东省外商公会名誉会长,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常务副主席,同心俱乐部副主席,深圳市政协历届港澳委员联谊会名誉会长,香港潮州商会永远名誉会长,佳宁娜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名誉主席。2003年和2009年分别获得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发的“铜紫荆星章”和“银紫荆星章”,曾获首届“深圳市荣誉市民”和“汕头市荣誉市民”等荣誉。
黄土路上热火朝天的大开发景象,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
40多年前,祖国要改革开放的消息传到了香港。我和香港的朋友们从广播里听到这个消息,都十分激动兴奋。
1984年我和几个香港的朋友一起来内地考察。还记得当时的过关口岸是罗湖口岸,只提供“朝九晚五”的通关服务。那时的罗湖口岸只有两层高的水泥楼房,一层长廊连接到罗湖桥头,执行的是“人人过筛”的检查模式,过关不仅要排很长的队,而且还要经过边防人员的层层询问,一边询问一边手写登记。过完关,还得去中国银行将港币换成人民币,办完整个入境手续就得两三个小时。
那时候罗湖还没有发展起来。出关口到了罗湖,抬眼望去到处都是黄土路,交通也不方便。路上汽车不多,单车多,风一吹骑单车的人都要在灰尘里飞起来了。但出乎我意料的是,沿路都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大开发景象。工地上满是忙忙碌碌的身影,机器的声音夹杂着整齐嘹亮的口号呼啸而来;来来往往的人们步履匆匆,有的还和同伴们热烈地讨论着什么,天南海北的方言夹杂其中。我看到他们脸上都洋溢着一种时不我待的信心和希望,身上有着一股拼搏闯荡的干练和勇气,好像未来就是他们的。这种气氛一下子就感染了我,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经过这次考察,我感受到罗湖发展的蓬勃生机和巨大潜力,也考虑到罗湖和香港地缘相近、山水相连、同气连枝,我下定决心在罗湖投资办企。
内地第一笔投资在罗湖黄贝岭,还是生产牛仔裤
当时我已经是香港小有名气的“牛仔裤大王”,组建了以生产牛仔裤为主的全产业链纺织服装企业香港达成集团,在7个国家建立了生产基地,产品出口欧美等市场。
这次到深圳考察之后,我们觉得在深圳请工人容易,人工成本比香港低很多,加上有些原材料比如棉布都可以在内地买到,所以决定在深圳建一个纺织厂。
1985年,我在罗湖进行了第一笔投资——在黄贝岭投资开设了一个合资性质的小纺织服装厂。起初打算找个地方自己盖厂房,但是正好黄贝岭有一个闲置的老毛纺厂,我们就把厂房租下来了,成立了丰盛纺织服装公司,还是生产牛仔裤。
从装修到菜品全部是“香港标准”,罗湖晶都佳宁娜酒楼火了
最早开服装厂那段时间,有一个烦恼——随着在深圳业务的发展,我发现在这里很难找到高档一点的饭店。
我一想,我在香港已经开了佳宁娜品牌潮州菜大酒楼,要不要搬到深圳来开一个?一方面自己有得吃,另一方面很多港商来了也有地方吃饭,生意应该不愁。
有一个朋友介绍了罗湖的晶都酒店,那时刚刚盖好正想招商。我们看了二楼一个空间比较适合,就报政府审批同意后开始建餐厅。整个店铺装修了两三个月,我天天到工地上盯着,经常是晚上回香港,第二天早上又跑来罗湖,每次通关都要排两个半小时的队。记得有时候晚上太晚了找不到汽车,我就搭一个单车坐在后座去罗湖口岸,好辛苦的,但是没办法,干事业嘛,刚刚来这里投资,老板一定要亲力亲为。
装修好了之后,见到的人都夸“好高档好漂亮”。有一位领导来看后对我说,你装修得这么高档,到时候菜卖的价钱也高,生意很难好,说“你要小心亏大本啊”。我说我就是要尝试一下,如果我们成功了,整个深圳市以后开酒楼都要到我们佳宁娜来取经,“我要冒这个险”。
从装修到菜品,我都坚持精益求精,采用的标准跟香港佳宁娜酒楼基本一模一样,厨师和楼面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是从香港派过来的,还对内地员工进行了“港式服务”培训。果不其然,佳宁娜罗湖晶都酒楼开业后生意异常火爆。其实那时候我们的菜品价格不低,印象中有些人吃完说贵,结果说完第三天,又在餐厅碰到他了。因为我们的东西好吃,而且服务好,所以成本就高。开张一个礼拜后,客人天天要等位,想要订个包房都要提前一个礼拜来“霸位”。到后来,真的有很多人来学习开酒楼经验,装修风格也学我们的,甚至没有经理就到我这里来“挖角”,我的一个部长就给一家餐厅挖过去当主任经理了。
扫码了解更多《口述罗湖》信息
出品:罗湖区政协深圳特区报社
口述时间:2022年5月19日
口述地点:佳宁娜友谊广场
来源:深圳特区报 记者 冯庆 通讯员 张济岩 编辑 刘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