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活动 媒体聚焦 新闻

蝶变后的宜居宜业宜游服务品质典范区呼之欲出

  • 来源:深圳晚报
  • 时间:2021-11-05 11:45

罗湖家园网讯:11月3日开幕的罗湖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罗湖区委副书记、代理区长范德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擘画了未来五年蓝图,让众多罗湖人倍感振奋。

罗湖将聚焦“产业引领、服务升级”,强化“交通、交流、消费”三大枢纽地位,加快构建“一主两区三带”发展新平台,坚持“产业立区”“服务强区”“改革兴区”“开放活区”,高质量建设“湾区枢纽、万象罗湖”,奋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

不少罗湖区人大代表认为,“服务强区”是罗湖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在服务和融入发展新格局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的秘诀,也是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服务品质典范区的必由之路。其中,构建全员参与、全城覆盖的企业服务体系,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无疑,当政府部门以躬身服务的态度,服务企业、服务民生,把“有事服务、无事不扰”,把“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牢记心上、落实到行动中,那么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就实实在在地在罗湖居民身边了,宜居宜业宜游的服务品质典范区的面貌就更加鲜明可感了。

▲罗湖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1月3日开幕。易芬 摄

精准服务

让政企“零距离”成为现实

“罗湖对企业的用心,我们不仅在工作过程中真切感受到了,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感受到了最大的诚意。”深圳市奥拓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吴未如此说道,谈及企业最初落户罗湖的原因,他表示,“罗湖的营商环境很好,且较早地开展营商环境指标测评,根据测评有针对性地制定扶持企业的措施,基本上做到了一企一策,这是很暖心的,也是我们很看重的。”

与吴未有相同看法的企业家不在少数,在2021年罗湖区“企业家日”活动中,140名扎根罗湖的深港企业家纷纷点赞了罗湖区优秀的营商环境。在罗湖,不仅有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出台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政策办法,其中,重磅打造“温暖罗湖”营商品牌、全市抢先开启营商环境4.0时代等举措,更是成为罗湖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的有力注脚。

即使成绩斐然,但屹立潮头的罗湖仍不懈推动企业服务再升级,未来五年,罗湖将构建全员参与、全程覆盖的企业服务体系。即做强“企聚罗湖”服务品牌,利用大数据赋能推动政务服务创新,继150项“秒批”、380项“无感申办”、60件“一件事一件办”等令办事人员惊喜的数据之后持续提升服务,用实力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学有优教

新增3万个义务教育学位

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首当其冲的就是教育。教育发展一直被摆在罗湖民生计划的“优先级”。就拿泰宁小学来说,由于原校区改扩建,今年泰宁小学学子被“转移”到了腾挪学校就读。而这个满满的科技感和未来感的临时校园,仅仅花费三个月的时间就修建完成。

像泰宁小学这样具有施工期短、绿色环保、安全舒适等特点的高科技预制学校,罗湖区已建成6所,为计划改扩建的学校提供腾挪学位。有了这个有力抓手,罗湖的学位建设工程加速,“十四五”时期罗湖区将新增幼儿园23所,学位8000个,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新改扩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34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3万个,加大特色优质高中建设,提升全寄宿制学位供给。

▲正在踢球的学生。易芬 摄

今年年初发布的罗湖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将罗湖教育打造成教育“四强区”,加上正在罗湖区各学校推行的课堂教学改革“思乐课堂”,落实“双减”的读书月、体育节活动;在招聘教师人才时实施留住人才的“领鹰计划”,全面深化集团化办学,推进“区管校聘”,这些重磅举措,无不加速着罗湖教育迈向教育高地的步伐。

罗湖每支出10元,就有约4元用在教育领域上。罗湖区教育局局长殷刚在多个场合强调:“一直以来,罗湖坚持优先把最好的资源、最优的地块、最大的投入用在教育上。”这话,也让众多在罗湖扎根的人才吃下了定心丸。

健康罗湖

每万人全科医生6名以上

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还要看医疗。在今年68岁的四川人雷女士看来,她来深圳10多年了,觉得生活在罗湖东乐社区很“巴适”,除了能在社区老年服务中心解决午餐,社康中心的家庭医生也经常会打电话来关心她。前段时间,她在罗湖医院集团的服务网点打了新冠疫苗,还领到了小礼物。

让人欣喜的是,全国知名的罗湖医改将在未来五年持续深化,罗湖医院集团几大综合体都将迎来崭新面貌和金字招牌——罗湖人民医院春风院区改造、罗湖区中医院创“三甲”,罗湖区妇幼保健院二期建成,罗湖区疾控中心也将高水平建设。

罗湖还将建设区域检验中心、互联网医院,打造一批高水平医教研创新与转化平台,新增10个市级以上医学重点学科;推动社区健康服务扩容提质,建设示范型社区医院,每万人全科医生数达到6名以上,更多像雷女士这样的外来“移民”都将放心居住在罗湖这片热土。

涵养品位

公共文体设施新增10万平方米以上

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还要看有没有丰富的文化生活。居住在罗湖的小云喜欢穿越东门步行街的人潮,走进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纪念馆,感悟岁月的征程;到“全国最美社区图书馆”——遍布罗湖的“悠·图书馆”,让心灵得一方休憩之地;去罗湖美术馆看各种展览,感受艺术之美……

这些只是罗湖人文化生活的缩影。罗湖区图书馆、罗湖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工地正呈现一片火热施工的景象,未来五年,这“一馆一中心”将高耸矗立,成为罗湖新的文化地标。

同时,粤海体育休闲公园等重大文体项目进展顺利,罗湖将新增文体设施空间10万平方米以上,罗湖人除了畅享“10分钟文体圈”,还可以在家门口参与国际化活动,感受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带居民的幸福。

蓝天、绿水和青山也应是宜居宜业城区的“标配”。在未来五年的蓝图里,罗湖的PM2.5年均浓度将降至18微克/立方米以下,主要河流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IV类以上;新建改造10个社区公园、75个社区共建花园,新增立体绿化2.5万平方米。无论是常住居民,还是匆匆过客,都能感受到“城畔山水、花漾罗湖”的魅力。

▲居民在社区体验插花艺术生活。林金叶 摄

保障有力

布局“四级养老服务网络”

“服务强区”,少不了对各类主体的全周期的温情保障。就在10月30日,深圳首例小地块旧住宅区城市更新项目罗湖区莲塘街道西岭社区翠苑家园项目回迁入伙,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入伙房源除了小部分为业主回迁房外,剩余的全部用于深圳人才居住用房供给。未来五年,罗湖将持续开展公共住房建设行动,建设筹集公共住房2.9万套(间),供应2.5万套(间)。

罗湖将保障的视线还重点关注在“一老一小”两个群体,一方面大力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实现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83个社区全覆盖;另一方面推广嵌入式养老,布局“四级养老服务网络”,探索家庭病床与居家养老病床“两床合一”,医疗部门和民政部门齐心协力保障老人们在罗湖舒适生活。

对于最广大的就业人群,罗湖未来五年将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300场以上,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让生活在罗湖的每一个人都不掉队,感受社会保障兜底的温暖。

正如罗湖区人大代表、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特殊普通合伙人)深圳分所高级经理王兆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罗湖良好的营商环境、高效的政务服务以及“港味浓”的生活氛围等,都是罗湖对企业的吸引力。

他表示,如今越来越多香港青年选择通过罗湖这个“窗口”来到大湾区创业就业和生活。这意味着,罗湖已成为深港合作的前沿阵地,罗湖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服务品质典范区的未来可期。

来源:深圳晚报 记者 易芬 编辑 彭桂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