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5年来​罗湖每平方公里GDP逾30亿,投入民生达720亿

  • 来源:南方都市报APP
  • 时间:2021-11-04 14:29

罗湖家园网讯:深港口岸经济带罗湖先行区纳入国家、省大湾区重点工作,重大战略持续落地;新增产业空间446万平方米,多个优势产业提速换挡;城市更新改革经验在全市推广,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福祉不断增进,错峰共享智慧停车改革缓解停车难题……细数罗湖过去五年奋斗的“成绩单”,不少关键词萦绕在脑海。

11月3日,罗湖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区委副书记、代区长范德繁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回望过去的五年,罗湖抢抓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重大机遇,坚持坚持创新开路、改革攻坚,全面推进罗湖振兴发展,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和谐稳定,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良好开局,为高质量建设“湾区枢纽、万象罗湖”、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稳中向好,万元GDP综合能耗全市最低

2015年至2020年,GDP增至2375.3亿元,年均增长6.2%,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428亿元,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每平方公里GDP产出增至30.2亿元,是全市的2.2倍,万元GDP综合能耗则降至全市最低,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至6.8万元,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一组数据交出了罗湖过去五年经济成绩单,经济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各类企业纷纷在罗湖“筑巢”。这五年,不仅中国燃气全球总部等33个重点项目陆续扎根在此,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也增至405家,是2015年的3.4倍,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接近600家。建成市级以上创新载体85个,建成全市首个5G产业专业园区,创新动能持续增强。

多个优势产业同步实现提速换挡。这五年,罗湖金融业增加值达到936.9亿元、总资产超4万亿元,持牌金融机构突破85家,居全市第二,黄金金融发展获市专项政策支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至1216.5亿元,全国试点首发数字人民币红包,消费业态持续升级;上线“保税+”珠宝玉石综合服务平台,市级以上文创产业园增至13家,黄金珠宝和文化创意两大特色产业势头良好。

重大战略持续落地,城市更新改革经验全市推广

作为深圳最早的建成区,罗湖最先面临土地空间的制约。如何破题?作为深圳城市更新改革试点,过去五年,罗湖探索高密度建成区城市更新的可行路径,建立城市更新与功能提升、产业升级、民生改善、安全生产“四个联动”工作机制,城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现在走进笋岗-清水河重点片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这是罗湖通过城市更新攻坚克难,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瓶颈的生动注解。2015年,罗湖全市率先开展城市更新改革试点,仅仅试点一年多,罗湖城市更新改革经验在全市得到推广。五年内,33个更新计划项目建成,新增产业空间 446 万平方米、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 40 万平方米,并获评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城区发展开启新格局。

重大战略持续落地。深港口岸经济带罗湖先行区纳入国家、省大湾区重点工作。莲塘口岸顺利开通。深圳火车站即将接入全国高铁网,深汕高铁在清水河设置罗湖北站。推进湖贝统筹片区,大梧桐新兴产业带成为广深港澳科技创走廊重要节点,东门步行街纳入第二批全国商业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重点片区全面起势。

棚改跑出“加速度”。成功破解罗湖二线插花地“中国棚改第一难”,城市公共安全重大隐患彻底消除,8000多户居民完成选房即将喜迁新居;探索开展零星房屋征收,成功破解木头龙旧改十年困局,为全国首部城市更新地方立法提供借鉴;边检二大院、船步街片区、清水河重点片区等棚改项目不断刷新棚改签约“深圳速度”,不少街坊的“安居梦”实现在即。

补短板提品质,用“绣花功夫”打造宜居城区

出门不用担心停车难,手机扫码就能找到车位;住在高楼之中,也能推门见绿、开窗见园……五年来,罗湖坚持为民建城,补短板、提品质,用“绣花功夫”扮靓城区,使得环境更加宜居。

建成道路总里程达到 292 公里,已开通地铁线路增至8条,线网密度跃居全市第二,交通体系日趋完善;开展错峰共享智慧停车改革,接入3万个车位缓解群众停车难,被列入市级重点改革项目全面推广;开展城市环境品质提升行动,完成 21个城中村综合整治,新建改造 34个社区公园、19条花景大道、35个花漾街区和1个自然教育中心,完成176.8公里绿道网建设,建成梧桐绿道、淘金山绿道等品牌绿道,创建清水河、渔邨和黄贝岭3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社区,以“小切口”带动“大变化”,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PM2.5年均浓度降至18.2微克/立方米,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9.7%,位居全市第一;全面消除劣 V 类水体,辖区水环境质量实现根本性好转;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新时代中国最美生态宜居名城、中国最美绿水青山生态名城称号。

惠民生增福祉,投入720亿元办好民生实事

群众利益无小事,点点滴滴系民生。翻开罗湖过去五年的民生账单,医改、教改等多项改革举措频频亮相,多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得到解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成色更足。

为增进人民福祉,这五年,罗湖投入720亿元办好民生实事。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7所,新增学位10510个,实现辖区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100%能入学。全国率先推进基层医疗集团改革,罗湖医改登上世界卫生组织公报向全球推广,社康机构增至65家,万人全科医生数5.4名,居民健康素养水平53.1%,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建设筹集公共住房3.5万套,供应1.1万套。83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部达标,获评全省首个“书香城区”。

在社会保障方面,罗湖也推出“一揽子”措施惠民生。投入8亿元开展民生微实事项目8421个。新建4家养老服务机构和14家长者饭堂。编制实施全国首个区级无障碍城区建设规划。对口帮扶的陆丰市26个贫困村以及广西西林县、隆林县全部脱贫。

优服务促和谐,凝聚力量推动罗湖全面振兴发展

如果不出家门就能办好事,还有工作人员主动将惠民服务送上门,面对生活中潜在的安全风险,有智能系统24小时不间断监测并及时发出预警,会不会感觉更暖心更安心?在罗湖,这样的设想已经照进现实。五年来,罗湖推出“反向办”服务新模式、使用“AI +物联网”自动化监测预警系统等,让城区更加智慧便捷、平安和谐。

建成城区治理一体化平台,区政府门户网站连续五年荣获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区县级第一名;建成全市首个集八大类功能于一体的新行政服务大厅,推进“秒报秒批一体化”改革,九成多事项“零跑动”;全国首创“反向办”服务新模式,应用大数据、AI技术将惠民惠企政策精准推送,变“人找服务”为“服务找人”;全市首创街道“平台统筹+协同监管”工作机制,“一揽子”解决综合执法协同监管难题;主动接受区人大、区政协及社会各界监督,办理各级人大代表建议672件、政协提案583件。

在营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上,罗湖全市率先使用“AI+物联网”智能化设备,自动化监测预警地质灾害和危险建筑边坡;建成“一街一车一室一中心一基地”,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大力推进疫苗接种,累计核酸检测950万人次,疫情防控高效有序。

过去这五年,罗湖披荆斩棘探索新路,迎来一系列喜事要事,办成了不少急事难事。每一次改革创新、每一场攻坚克难,都诠释和丰富了罗湖人的先锋精神和奋斗文化,成为下一个五年接续奋斗、再创辉煌的精神支柱、动力之源。

来源:南方都市报APP 记者 张一鎏 通讯员 陈杏花 编辑 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