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5年新增3万个学位,罗湖为什么宜居?

  • 来源:南方+
  • 时间:2021-11-05 09:20

罗湖家园网讯:什么是宜居宜业宜游的服务品质典范区?完善优质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不可或缺。

11月3日,在罗湖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罗湖区委副书记、代区长范德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十四五”期间,新改扩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 34 所,新增学位3万个。

未来5年新增3万个学位,新增学位数量是“十三五”时期的近3倍,新改扩建的学校数量是“十三五”时期的2倍。

要在仅35.08平方公里的建成区面积上,新建学校、增加学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十三五”期间,罗湖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7所,累计增加学位10510个。

根据罗湖区发改局统计,教育领域的运营经费每年大约在30亿—40亿元;每新增一所学校,每年要增加运营经费大约8000万元。

教育发展被摆在罗湖计划的“优先级”,罗湖优先把最好的资源、最优的地块、最大的投入在教育上。

过去五年,罗湖投入教育经费 220 亿元。2018年到2020年三年里,罗湖区一般公共财政支出中,教育的占比分别是40.51%、38.63%、42.36%。也就是说,罗湖财政每支出10元中,大约就有4元是用在了教育上。

以罗湖对教育的投入和重视程度,要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距离并不遥远。

医疗方面,持续深化罗湖医改,制定实施《健康罗湖2030行动纲要》。优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区级公共卫生机构、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社康中心统筹协调的公共卫生服务供给机制。完成区人民医院春风院区改造、区中医院创“三甲”,建成区妇保院二期,高水平建设区疾控中心。建设区域检验中心、互联网医院,打造一批高水平医教研创新与转化平台,新增10 个市级以上医学重点学科。推动社区健康服务扩容提质,建设示范型社区医院,每万人全科医生数达到 6 名以上。

罗湖,不仅有摩天大楼,更有丰富的市民生活,良好的社会保障,引人入胜的市井烟火气。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巩固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持续开展公共住房建设行动,建设筹集公共住房2.9万套(间),供应2.5万套(间)。布局“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实现长者服务中心街道全覆盖。

宜居城区的“标配”里一定有蓝天、绿水和青山。PM2.5 年均浓度降至18 微克/立方米以下,主要河流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IV类以上;新建改造10个社区公园、75个社区共建花园,新增立体绿化2.5万平方米。

无论是常住居民,还是匆匆过客,都能感受到,“城畔山水、花漾罗湖”的魅力。

范德繁表示,要用更多实招硬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来自于绣花般功夫的城市管理精细化。

推进城区治理“一网统管”和强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两张网织起了城区有序运行、高效管理、精准服务的底座。

打造城市空间信息、物联感知等基础能力平台,接入物联网感知设备超2万个;实现150项“秒批”、380项“无感申办”、60项“一件事一次办”;依托“i罗湖”平台,实现高频服务事项100%“掌上办“……罗湖把“方便”送到城市的每个角落、每一位居民手中。

来源:南方+ 记者 祁觊 编辑 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