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活动 媒体聚焦 新闻

奋进新征程:八大举措扬帆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

  • 来源:南方都市报APP •罗湖大件事
  • 时间:2021-10-20 10:22

罗湖家园网讯:乘风破浪,奋楫争先。

新时期的深圳发展版图中,踏上新征程的罗湖,以赶超奔跑的姿态,奋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

成就书写历史,经验启迪未来。美好未来的目标已经确立:到2025年,“湾区枢纽”能级极大提升,“万象罗湖”魅力大放异彩,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超过1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6%。

那时的罗湖,经济可持续发展尽显活力之美,跨国公司、头部企业、高端人才纷至沓来,众多新业态、新模式、新创意、新场景不断涌现。

那时的罗湖,社会可持续发展尽显和谐之美,人文荟萃、国际时尚的形象特质充分彰显,烟火气、便利度成为城区新IP。

那时的罗湖,生态可持续发展尽显自然之美,水清岸绿、鱼翔浅底引来市民亲水嬉戏,毛棉杜鹃绚丽绽放,梧桐绿道游人如织,城区肌理精致。

蓝图绘就,重在落实。未来五年,是罗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窗口期、机遇期。站在新起点的罗湖,将通过八大措施,让高质量发展成为罗湖的显著特征,高品质生活成为罗湖的亮丽底色,高效率服务成为罗湖的领先优势,先锋精神和奋斗文化成为罗湖的鲜明标签。

罗湖全景,摄影:曾向阳

措施1:聚焦湾区,在“辐射”与“融合”中跑出加速度

时代风口,湾生万象。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支点之一,“湾区枢纽”罗湖聚焦深港设施联通、规则互通、民心相通、产业融通,举全区之力建设深港社会融合发展区。

建设深港社会融合发展区,首要便是交通先行,提升辐射湾区能力。罗湖将推动深圳火车站-罗湖口岸片区改造升级,探讨香港东铁线北延至罗湖口岸,实施适应两地通勤需要的高效便捷通关模式,加快文锦渡口岸升级为商务型陆路口岸。争取莲塘口岸延时通关和“港车北上”试点,建成深汕高铁罗湖北站枢纽,完善通达湾区的交通网络。

建设深港社会融合发展区,更要做好规则对接,加快深港两地产业协同发展。深化深港教育合作,大力引入香港优质教育资源。争取区人民医院纳入跨境转诊服务和“港药通”机构,为湾区居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推动专业服务企业跨境经营,打造更多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推动科技创新资源跨境联动。

建设深港社会融合发展区,亦要立足国际消费,引领商贸新趋势。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探索共建大湾区免税城,打造世界级地标性商圈。完成东门步行街改造提升,打造具有深圳特色的年轻时尚商圈。发挥深港地缘优势,打造烟火气与国际范融合的港味消费商圈。孵化国潮本土消费新品牌,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拓展消费新流量。

措施2:产业引领加快构建创新驱动型未来都市产业体系

产业兴区向未来。罗湖以创新、创优、创意为牵引,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

高水平营造科技创新生态,对企业研发投入、平台建设、人才引进、技术应用等各环节,提供精准有效政策支持。前瞻性布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天使创投、并购重组及多层次资本市场,为科创企业提供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形成全域创新良好氛围。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大梧桐新兴产业带,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新材料产业专业园区,打造创新产业总部集聚区;依托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构建区块链与量子信息产业应用场景,形成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产业布局;建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库,大力引进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一批百亿级科技创新产业集群。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发展消费金融、绿色金融、黄金金融,打造金融科技先行区和产融结合示范区;推动商贸业提档升级,支持发展跨境电商和零售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商务服务业商端化集聚发展,推动形成软件信息服务、人力资源、设计等特色专业服务业集群。

加快培育时尚创意产业。以创意设计赋能黄金珠宝产业、打造黄金珠宝创意品牌,建设深圳国际珠宝玉石交易中心。以工艺美术、家居、服装等行业为重点,促进时尚元素与优势产业深度融合。以高科技数字影棚、视效创意“孵化+产业化”为核心,集聚国际数字特效创意产业。

布吉河与深圳河交汇处区域。摄影:黄浩浩

措施3:改革先行突破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改革是罗湖的基因,更是罗湖的利刃。可持续发展的脚步向前,改革是促成目标实现的光芒。罗湖以更大勇气和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用足用好综合改革试点,建立综合改革试点滚动推进机制,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争取跨境金融、科创协同、专业服务、快捷通关等改革措施纳入授权清单。

拓展优质产业空间,是罗湖不停追求的目标。多措并举拓展产业空间,整合盘活闲置、低效空间,出台改造更新、转型发展、配套服务等方面扶持政策,实现老空间创造新价值。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城市更新可持续模式,提供更多差异化、低成本、高品质、适配性更强的产业空间。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是罗湖不断奋进的动力。构建高效能、全周期的企业服务机制,对接国际通行经贸规则,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优化外资外贸服务、发挥金融强区优势、加快产融结合步伐,建立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融资体系。以数据赋能企业服务,精准匹配、精准推送产业政策。

国贸大厦灯光秀

措施4:基层治理探索超大型城市中心城区治理的“罗湖路径”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基层治理效能直接关系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罗湖牢固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让基层服务更暖心。完善以人民为中心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全面推广渔邨先行示范社区创建经验,把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群众想来、爱来、常来的综合服务平台。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紧贴群众需求办好民生微实事,精准高效解决群众身边操心事、烦心事。

让城区运行更智慧。完善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体系,实现基层治理“一网统管”。强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实现政务服务“零距离”。建设城区物联感知体系,丰富大数据应用场景,拓展延伸城区运行管理的深度、广度和精度。

让安全底线更坚实。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罗湖。提高城区面对风险的快速应对能力、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打造“韧性城区”。持续开展城区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针对性消除城中村、老旧住宅小区、老旧基础设施的安全隐患。

东门步行街

措施5:涵养城区气质提升竞争力,“10分钟文体圈”丰富文化服务体系

城区气质是无形的竞争力,更是注入灵魂的“精神IP”。罗湖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特区精神,保护利用历史遗迹和改革开放标识地,锤炼城区“红色”气质,持续讲好罗湖故事、传递罗湖声音。打造一批新型城市文化空间和特色文化街区,留住城区历史文化记忆,营造更温暖、更有归属感的城区氛围。

丰富文化服务体系。高标准规划建设“一馆一中心”、粤海体育休闲公园等标志性文体设施,完善“10分钟文体服务圈”,促进湾区文化交流、推进文体旅融合发展,打造改革开放史教育精品旅游路线,吸引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落户。

措施6:着重民生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城区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罗湖紧盯“民生七优”目标,着力推进民生资源配置均等化、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提供优质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让幸福看得见。

扩大公平优质教育供给,高标准办好学前教育,高水平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更加重视办好职业教育,构建满足多元需求、覆盖全人群的教育体系。新增公办幼儿园23所,新改扩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34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3万个。

持续深化罗湖医改,加快构建国际一流的整合型优质医疗服务体系,完善以促进健康为导向的创新型医保制度。完成区中医院“三甲”创建、打造中医药服务强区、推动社康服务提质扩容。推动医院、社康、疾控实现信息共享、深度融合,形成协调联动的医防融合模式。

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多渠道筹集供应人才住房、保障性住房,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下大力气解决新市民和青年人住房问题。布局街道、社区、小区、家庭养老服务设施四级网络,完成“1336”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深南大道蔡屋围路段,摄影:黄浩浩

措施7:“一半山水一半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城区照进现实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罗湖坚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让山、水、城的秀美灵动为“万象罗湖”增添一笔最美的色彩。

保护绿色发展生态基底,协调推进生态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巩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成效。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率先开展生物多样性友好园区建设试点。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探索参与碳排放交易,以先行示范标准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塑造山水相融城区风貌。大力度推进笔架山河全域复明,织补蓝绿空间、缝合城市功能,打造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标杆项目。保护性开发大望梧桐片区,建设生产、生活、生态共融的生态经济引领区,打造最美“鹏城绿心”。建成沙湾河、梧桐山河、环银湖水库等碧道,做好东湖公园、儿童公园、布心公园等市管公园接管和品质提升工作,新建和改造一批社区公园。持续优化生态环境质量,打造“深呼吸”城区。

措施8: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凝聚可持续发展合力

罗湖不断提升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水平。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增强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凝聚可持续发展合力,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好最大同心圆,不断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形成最广泛的共识、争取最大力度的支持、汇聚最磅礴的力量。

时序轮替中,始终不变的是奋斗者的身姿;历史坐标上,始终清晰的是奋斗者的足迹。风雨磨砺让勇往直前更坚毅,行稳致远使谋定而动更夺目。罗湖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用创新思维领航开路,用改革思维破冰前行,争当先行示范的领跑者,努力成为推动发展、破解难题的行家里手,一步一个脚印把蓝图变成现实。

星汉灿烂,幸甚至哉。所努力的每个平凡的日常,也许就是连续发生的奇迹。罗湖,是“春天的故事”开始的地方,也必将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来源:南方都市报 记者 张一鎏 见习记者 陈杏花 编辑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