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内容

深圳”抗疫”的罗湖担当:跑出防控与处置的加速度

  • 来源:南方都市报APP •罗湖大件事
  • 时间:2021-07-22 10:13

罗湖家园网讯:无人机运标本、一线开启超长待机模式、花式宣传打疫苗……在深圳“5.21”“6.14”疫情大考中,罗湖区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采取最坚决、最果断、最严格、最全面、最彻底的防控措施,和病毒“抢时间”,结合多种“黑科技”动员居民跑出“检测+免疫”加速度;为市民“做服务”,大批党员干部、医护人员、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义工开启“超长待机”模式扎在社区防疫一线,快速构筑起疫情防控坚固防线。不仅如此,罗湖区还加派人手驰援盐田、龙岗、宝安等区域的防疫工作,独立承接200余名国际航班入境人员集中隔离工作。

大街小巷中一个个奔走的身影,一次次体温的测量与健康码的验证,一条条文明有序的“站等”核酸检测、疫苗接种队伍,不仅仅汇集成刷爆朋友圈的最美风景,更是这场疫情阻击战中,罗湖抗疫力量的侧写。

处置有速度:独立承接单体量国际航班入境人员集中隔离

作为国际化都市的深圳,“严防外输”是疫情防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如何做好驿站以及隔离酒店的疫情防控工作,也是每个城区必须要思考的命题。罗湖对此给出了答案。率先出台隔离场所管理相关措施,分级分类优化调整集中隔离场所设置,精准开展风险防控、搭建风险防控平台、明确严防感染规范、持续做好人文关怀。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罗湖在全市率先试用《集中隔离风险管理系统》,从办理入住到隔离期间管理再到隔离结束,全程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时了解每一位隔离人员的身心健康状况及每日变化情况。同时向每人发放智能体温芯片,通过无接触方式监测隔离人员每日体温,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7月1日凌晨3时许,天还未亮,罗湖区富临健康驿站灯火通明,21名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严阵以待,反复确认接待流程梳理、环境消杀等工作是否到位。他们等待的,是10辆防疫大巴接送来的219名洛杉矶至深圳航班入境旅客。罗湖需独立承接该国际航班所有入境人员集中隔离工作,是单次体量最大的。

凌晨3点50分,第一辆入境旅客转运大巴开进驿站,上午11点10分,最后一位旅客办好入住,并开始健康管理工作。8个多小时,21名工作人员身着不透气的防护服,一鼓作气地完成了10批共219名旅客入住酒店的过程,在最短时间内,“零纰漏”完成所有旅客从大巴下车到进入酒店房间进行集中隔离的每一个环节。之后的隔离期内,又一人不落的完成14轮隔离人员全员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目前,隔离人员已完成14天隔离观察,安全出站。富临健康驿站隔离人员和工作人员均处于“双安全”的状态。

怎么快速高效完成旅客的集中隔离?富临健康驿站专班负责人朱桂明称,自确定该航班入境旅客将到富临健康驿站集中隔离后,市区多个单位部门紧密配合,提前做好风险排查、规范旅客入站流程,同时成立驿站专班,下设综合协调组、卫生健康组等9个专项工作组,全面落实集中居住、闭环管理、高频次核酸检测等管理。“打好提前量,做好相应准备工作,同时我们还积极了解旅客的信息,做好暖心服务,让他们安心、放心。”

防控有力量:下沉过千干部筑起基层社区抗疫防线

“5·21”疫情发生后,作为与龙岗、盐田相邻的罗湖,如何快速筑起疫情防控防线?罗湖区采取最坚决、最果断、最严格、最全面、最彻底的防控措施,明确区、街道、社区、小区四级联防联控组织机制和具体工作,全面强化社区小区疫情防控。建立区领导挂点街道疫情防控工作机制,严格落实“五个一”(一天一例会、一天一协调、一天一表格、一天一解决、一天一汇总)工作机制,全区1016个小区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值守,实行“一问二测三查验四安置”工作法,把各项防控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

疫情防控,关键在一线。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战疫中,一批又一批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义工、公安干警等抗疫人员奔走在一线,社区工作人员超长待机18小时成为常态、体感温度远超34℃仍坚持完成一天4000多人次核酸采样、掰瓶盖的手禁不住发抖也要努力为每一名居民做好疫苗接种,为居民带来守望互助的温暖。

在一线抗疫人员忙碌的背影里,不少党员胸前、红马甲上的党徽显得尤为醒目。这些党员是来自罗湖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自“5·21”疫情以来,罗湖共抽调1500名区直机关干部职工下沉街道社区,协助社区小区、城中村做好围合式管理、核酸检测清零等工作,强化了社区小区防控力量。

“‘疫’路同行,感恩有你!”7月5日,在笋岗街道,一则小视频回顾了过去一个多月,罗湖区机关下沉干部与社区并肩作战的“抗疫实况”,记录了他们参与核酸检测、大数据排查等工作的身影,并向每一名下沉干部致送了感谢信。“回眸过去,一个月的疫情阻击坚守有汗水、有辛劳,但值得!”罗湖区下沉干部代表、区金融服务署金融促进部部长陈佳能说。

检测有科技:无人机变身“快递哥”上岗

“检验标本转载完毕。指挥中心,可以起飞!”日前,一部多翼无人机装载着打包好的核酸采样标本从罗湖中医院门诊六楼楼顶平稳升空。15分钟后,这部无人机安全降落在罗湖医院集团医学检验中心室楼顶的停机坪上。随后,工作人员将这些检验标本从无人机的特制恒温货箱取出,迅速送往检验室进行检验分析。

运送标本的无人机。

这是罗湖医院集团在深圳率先实现无人机运送检验标本的创新做法。“5·21”和“6·14”疫情发生后,如何在短时间完成大批量核酸检测?罗湖的做法是在核酸采样和标本运送上“抢时间”。据罗湖医院集团副院长、检验中心主任张秀明介绍,无人机运送检验标本,可比地面交通运输快50-60%。“无人机运送检验标本适用于中雨、中雪和5级大风天气,满足夜航需求。在必要的场景下,可24小时全天候‘随叫随到’,面对需要紧急筛查的样本,可以迅速送往实验室开展检测。”

在核酸采样上,精准扩大采样点的同时,罗湖打造应急采样信息化智能系统。工作人员用一台PDA(手持终端设备)扫描居民的“深i您”健康码登记,即可快速实现市民的个人信息与试管绑定,便于市民快速进行核酸采样。采样结果可以在“深i您”“粤省事”或罗湖医院互联网医院等平台上查询。值得一提,以往做完核酸采样,市民需等待约24小时才能取检测结果,如今在罗湖各核酸检测点采了样,6小时左右便能获得反馈。

“罗湖医改充分将资源进行了整合打造紧密型医联体,最大的优势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将分散的医疗资源集中。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区卫健局统筹和衔接相关政策并沟通各政府部门;由区疾控中心统筹各相关机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疫苗发放;由罗湖医院集团统筹进行核酸检测、疫苗接种、驿站健康管理等服务,医防协同,第一时间将工作链条打通并落实到位。此外,罗湖此前经历了两次突发疫情的处置,积累了大规模核酸检测的经验,50个采样队带着准备好的500-600人份采样箱子,半小时就可以到位,开始投入检测工作。”罗湖区卫健局副局长孔舒说道。

移动采集样本系统

数据显示,“5·21”疫情发生以来,罗湖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完成两轮全员核酸检测、多轮重点行业人员及重点片区核酸检测。罗湖医院集团数据显示,截至7月13日6点,罗湖医院集团医学检验中心共检测核酸样本6722735人次,最高单日检测量为517957人次。

接种有温情:打通疫苗接种“最后一公里”

不久前,一场关于疫苗接种的花式宣传,引发了市民的刷屏关注,罗湖为全力鼓励接种第二种用足了拼劲。作为病毒防控的有效手段,提高疫苗接种率刻不容缓。罗湖区安全有序推进疫苗接种,第一时间成立疫苗接种使用工作专班,全面形成“区级统筹、街道实施、社区组织、行业促进、条块结合”的疫苗接种工作机制。

罗湖区通过灵活设置“固定接种点”+“临时接种点”+“移动接种点”,在45个医疗卫生机构单位中设置固定接种点,各街道根据需求动态在交通便利、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设置临时接种点,或在大企业、大型写字楼上门开设流动接种点,以社区集体预约为主、线上个人预约为辅的方式,通过精准预约、分时接种,大大扩充接种能力。并根据需要延长服务时间、增加服务频次,提高接种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

其中,辖区企业德勤公司、艺展中心、南方联合大酒店、粤海酒店组织协调员工上班时间,分批带领员工到接种点接种疫苗;京基100、宝能控股(中国)有限公司则主动联系相关部门“送苗上门”,开设疫苗接种“企业专场”,并推出为接种疫苗的员工报销打车费、专员统计企业内的应接人数等做法,确保不落一人;此外,罗湖辖区企业澳康达无偿提供总面积2300㎡的场地作为接种点,公司党支部还号召员工支援社区防疫一线,协助开展疫苗接种工作,彰显企业抗疫担当。

同时,罗湖联通疫苗接种系统及社区网格信息系统,进行居民接种信息与居住信息匹配,创建街道—社区—网格员疫苗接种排查体系。通过大数据精准发动,利用数据分析成果,及时调整接种分配策略,形成疫苗接种“智慧化”全闭环管理机制。同时,利用大数据筛查第一剂次接种间隔大于21天的居民,精准推送短信提醒接种、安排电瓶车免费接送接种人群,打通疫苗接种“最后一公里”。数据显示,截至7月2日18时,罗湖全人群总计接种977373人。

“5·21”和“6·14”两起局部新冠疫情处置工作已基本结束,但疫情防控的脚步却并未停止。接下来,罗湖将一如既往织密疫情防控网络,守护城区居民健康安全。

来源:南方都市报 记者 张一鎏 陈杏花 编辑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