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全国行知科创教育节暨未来城市设计大会在深圳举行
- 来源:南方都市报APP • 教育大件事
- 时间:2023-11-14 11:15
罗湖家园网讯:“有罗湖的力量,有深圳的力量” “一个小学把开幕式办成这样,很少见”“我们的孩子天生就是有创造力的孩子”“人工智能造出来的人有灵魂吗”……11月11日上午,第七届全国“行知科创教育节暨未来城市设计大会”在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开幕。本次活动由A-STEM 科创教育联盟联合深圳市创新型城市促进会与深圳市罗湖区科学教育研究院共同主办,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界人士、学生和家长的热情参与。
用科创教育辅助孩子设计“未来世界”
在开幕式前,嘉宾们参观学生作品展示区。展示区里摆放着来自全国中小学的100多项科创作品,位于展区中央的32个建筑模型展示了孩子们对未来城市之“学校”这一主题的想象和探索。有的模型描绘了一座悬浮在空中的学校,有的描绘了一座可以随着季节变化而自动调节温度和湿度的学校,有的则描绘了一座利用太阳能和风能自我供电的学校。
参观完“未来”设计,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的学生醒狮社团和科普剧社团的表演拉开大会帷幕。开幕式上,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通过视频致辞。他表示,开展科创节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去实践,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罗湖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延勇表示,罗湖区作为深圳最早的建成区和深圳教育重要的起源地,更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孕育了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他希望同学们保持对未知的强烈好奇心和科学创新的浓厚兴趣,保持敢于质疑,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在学习和实践中坚持不懈地去探索科学的奥秘。深圳市创新型城市促进会会长李维福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优秀的团队协作精神,为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活动还举办了授牌仪式,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党委书记薛端斌从联盟主席项华手中接过牌匾,标志着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正式成为A-STEM科创教育联盟理事单位。
探索人工智能时代的科创教育发展路径
现场,联盟荣誉主席邹晓东和成果作者李骏翼共同发布年度科创成果——新书《超级AI与未来教育》。李骏翼通过具体实例和相关数据,深入阐述了AI技术在未来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巨大潜力。他明确指出,借助AI技术的有效实施,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充分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的便利。
在主旨报告环节,4位专家——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教授项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科学教育研究所所长胡继飞、香港资优教育教师协会主席杨定邦以及深圳市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黄伟龙,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科创教育的共生共荣进行了深入剖析和前瞻性思考。
在深圳论道环节,来自北京、上海、深圳的专家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共生与共荣”主题开展论道,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分享他们对当前教育热点问题的见解和思考。他们认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人机共生与共荣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他们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教育效率和质量,但同时也需要注意防范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当天下午,大会设置了两个活动分会场。第一分会场活动为“校长沙龙”,以“人工智能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路径与方式”为主题,与会嘉宾分别就“课程体系构建”“课堂样式变革”“评价方式创新”“教师转型与应对”四个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第二分会场活动为青年教师科创教育经验分享以及学生建筑模型优秀作品分享会,七位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青年科创教师代表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分享了在各自科创教育领域的探索和成果。
随后,在学生作品分享会上,10组建筑模型作品精彩纷呈,涵盖了各种建筑风格,充分展现了学生们在建筑领域的创新思维和扎实技能。本届大会执行主席、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教研员谭振兴表示,本次大会体现了当下人类和人工智能的和谐、创新、协作、包容的理念,活动共征集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教师科创教具作品和科创课程34项、中小学生5大类评选作品924件,为历届活动之最。
来源:南方都市报 记者 谢粤蕾 通讯员 朱倩 孙静 编辑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