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沈兆兰:穿过炮弹和机枪的封锁 去为参加抗美援朝的战友们鼓劲

  • 来源:深圳晚报
  • 时间:2022-12-05 10:57

罗湖家园网讯:罗湖是有着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城区,流传着很多老兵故事,这些故事闪耀着宝贵的精神财富——爱党爱国、艰苦奋斗、舍生忘死、敢于胜利、开拓创新......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铭记历史的同时开创未来,深圳市罗湖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罗湖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出品了人物故事特别栏目《罗湖红色荣光》,邀请了抗美援朝老战士沈兆兰,战斗英雄陈武贤、战地救护模范廖其定,基建工程兵杨洪祥和新时代退役军人李竞分别讲述他们的动人故事。

1951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入朝作战;1953年,第47军再次在西线接防,这次是向若干美军驻守无名高地发动进攻,其中最为有名的是老秃山战役。

今年已经86岁的沈兆兰,是当年参与老秃山战役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女战士。尽管老秃山战役发生在70年前,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于沈兆兰而言,依旧历历在目,当她看到《长津湖》这部电影时,当年那炮火纷飞的场景让她潸然泪下。

如今,已经退休的沈兆兰依旧热心讲述革命传统故事,为红色文化传承奉献余热。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位抗美援朝女兵的故事。


我出生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1951年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后随军入了朝鲜,到朝鲜以后,我就调到了师部当文化教员,教战士们识字学文化。


1953年初,我被选派去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老秃山阵地参加宣传工作,当时文工队一共去了五个同志,我是其中一个。

当时在去前线阵地的时候,一路上遭遇美军飞机的轰炸,每一步路都是“钻”了炮弹和机枪的封锁空子,一路心惊肉跳,炮弹就在旁边爆炸,那个时候我年纪小,真的特别害怕,但一想到要赶到前线去慰问战友,我们就相互鼓劲,拼了命地往前冲。

为了防御美军炮火轰炸,减少人员伤亡,部队趁着黑夜,在离美军很近的地方挖屯兵洞,作战部队连夜驻扎在屯兵洞里,等待作战命令。

我们赶到屯兵洞以后,一刻都没有休息,立即开展宣传鼓动工作,通过唱歌、快板这些节目的表演,为战友们鼓劲。在文工队员的鼓舞之下,战士们士气高涨。

我们还为每个即将出征的战友戴上大红花,战士们背的枪和手榴弹、爆破筒上面,我们都绑上大红花,以此来鼓励他们的战斗意志,为战斗取得更大胜利做努力。没过多久,部队接到歼灭老秃山美军的作战命令,斗志昂扬的战士们听到命令便勇猛地往前冲。

战争开始以后,炸弹在空中飞来穿去,但战士们丝毫不退缩,文工队的两位男同志跟随战士们,在冲锋的路上做宣传鼓动。当时,我和另外一位女同志守在屯兵洞里。

战斗打响不久之后,陆陆续续就有伤员被抬下来,有的是缺胳膊少腿,有的是鲜血浸透了军服,我看到他们这个样子,一边流泪,一边帮忙看护伤员。当时有负伤的战友还来安慰我说:“同志,不要伤心,我们都是为了保家卫国,负了伤,无怨无悔”。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又重新振作起来,擦干了眼泪,更加精心地照顾伤员。

这场战斗非常激烈,天上美军飞机丢下的炸弹不停,地面又有美军的炮火,当年我们的武器装备都很落后,部分是靠前苏联的援助,赶不上美军的先进装备,但我们的战士非常勇猛,十分团结。

我们文工队两位男同志也在前线负了伤,有一个腰部中弹,不能躺下,只能坐着,非常痛苦,我就想办法坐在他身旁,让他靠在我身上休息,我整整一个晚上都没有合眼,直到现在我们还一直有来往。

敌人在山上布置很多火力点,还有一道道的铁丝网,挡着我们战士的前进冲锋。伤亡很大,好几位战士看到这个情况,主动地趴在铁丝网上,化身“人体天桥”,忍住痛,让战友们从他们身上踩过去,进攻。经过两天多的争夺,我们英勇的战士们胜利夺下了老秃山。

可后来美军不甘失败,飞机不停地来轰炸,屯兵洞的洞口全被炸毁了。我们都被困在黑漆漆的洞里。我们只能徒手,配合洞外面的救援队伍,挖开洞口爬出去,在爬出洞口的时候,大家都仿佛重生一样,大口大口地呼吸新鲜空气。

1954年9月,我作为第一批回国的志愿军战士,坐了几天几夜的闷罐火车,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1958年,我转业到广东,后调到深圳,直到退休,定居在罗湖区。

很多场合,我总跟朋友们、晚辈们讲述抗美援朝的战士们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依然英勇顽强,一次次用血肉之躯穿过枪林弹雨,一次次用智慧和勇气躲过炮火轰炸,我们总是士气昂扬,团结一心,冲锋在前,没人抱怨环境的艰苦、装备的落后,而是慷慨奉献自己的一切。用战友们血肉之躯、用血汗,换来了如今的幸福生活,我很欣慰。

来源:深圳晚报 记者 易芬 见习记者 黄馨莹 编辑 刘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