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社区

探索技术赋能教育之道!罗外初中今日为初三学子上线网课

  • 来源:南方都市报
  • 时间:2022-02-15 09:28

罗湖家园网讯:近日,深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发布通告,将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学生返校时间推迟至2月21日,比原定的2月14日晚一周。为了不影响将面临中考的初三年级学生,2月14日起,罗湖外语初中学校(下称“罗外初中”)为初三学生开展线上授课。

上线网课应对延期开学,比两年前经验更丰富

和2020年初一样,自2月14日起,罗外初中三年级的学生们将在网课平台上课。罗外初中初三年级级长陈春雨介绍,为初三年级学生开设网课,是在市教育局的指导下,考虑到家长期盼与教学进度而作出的安排。

“‘双减’政策出来后,我们不能提前教新课,因此初三年级的学生这学期既要上新课,又要进行复习,时间非常紧张。”陈春雨介绍,“所以在推迟开学的通知出来以后,我们就开始进行初三年级的线上授课准备工作,从整体部署到实操细节,每天都在进行准备。”

今天上午八点,罗外初中初三年级学生如期迎来2022年第一堂课——语文网课。

疫情之下,网课“火了”。自2020年起,网课就成为很多学校疫情之下保证教学进度的选择,但和两年前不同,陈春雨说:“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现在都更有经验,网课的效果也会更好。”为了保证网课质量,罗外初中规定学生不能使用手机上课,也不再布置线上作业。

罗外初中副校长陈兴平表示,学校会针对线上教学进行特别的准备,包括统一线上教学理念和标准、线上教学设备调试、学生学情调查与指导、准备线上教学的教学资源、集体备课等。

技术赋能教育,罗外初中引入“云端学校”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进行常规的网课教学,罗外初中还是罗湖区目前唯一一个“云端学校”。

据了解,云端学校是指依托于技术实行的名师线上教学+校内教师线下辅助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目前,罗外初中在两个初一班级进行云端学校试点。陈兴平介绍,云端学校的优势在于集中优秀师资和优秀教学资源,开展双师教学,让学生与名师面对面探索。

从去年开展云端学校至今,罗外初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云端教学理念和设备完美转化为线上教学理念和线上教学的工具,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无缝切换;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变化,实现从传统教学向打造深度学习者转变;学生学习理念的转变,实现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理念变化带来的教学改革走向深入,典型成果是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思乐课堂模式。”陈兴平进一步介绍。

应用于全体学校的“法宝”:罗湖智慧教育云平台

除了云端学校,罗湖还致力于探索智慧教育云平台。2019年9月,罗湖区政府牵手腾讯公司,双方计划用三年时间共同探索智慧教育的新模式、新应用,着力联手打造全区统一性大平台——智慧教育云平台。2020年2月,疫情防控期间,“罗湖区智慧教育云平台”一期提前上线,协助罗湖按照“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开展全面的线上教育,全面保障辖区80所中小学校、超过12万名师生在线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云平台的平均每周使用也超过100万人次。

随着线上教学进入深水区,罗湖教育局和腾讯双方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加快整合现有系统,经过数次迭代升级,在部分标杆学校进行体验试用、局部试点推广等。据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线上教育的难点,如课堂如何调动学生情绪?如何评价学生课堂行为?学生如何保持较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罗湖智慧教育云平台有更优化的解决方案,提供了上课直播、腾讯会议、腾讯课堂(极速版)这三大工具。

三大工具不仅可以满足线上教学的使用便捷、签到快、互动流畅、课后支持回放等需求,还可完美契合不同学校不同的场景需求,当以小班课形式授课时,通过上课直播可快捷开展线上教学,基于学生参与情况统计可实时监管学生课堂参与情况。如罗湖中学采取全年级统一授课的方式,则采用了腾讯会议这个可以最大容纳5万人的会议教学工具,一键开启线上授课,给全年级师生带来全新的教与学体验。目前云平台在线教育平台系统运行稳定,功能日益趋向成熟。

罗湖教育云平台功能强大,不仅提供线上教育教学平台新模式,即为线上教学工作提供了基础账号、教学工具、数据统计等支撑,大大降低了师生的使用门槛;还能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多样化智慧教学工具助教师有序开展各类型智慧课堂,国家、省、市资源库也可在此获取;更可以提供课前课中课后各类学习工具,检测学生真实学情。

罗湖区智慧教育云平台也渗透于学校行政管理,分别从“管、教、学、研、联、评“六个维度提供了对应的应用支撑,例如行政模块的日程、汇报、用车用章申请、物品领用等、为学校无纸化办公和校内事务流转和各类工作流程的记录查询等都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平台提供的微盘和在线文档等功能为学校的线上资源共享和在线教学研讨等工作提供了便利。截至2021年12月,已累计上线89个应用模块,接入21家应用厂商。

来源:南方都市报 记者 谢粤蕾 编辑 刘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