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街道 助力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建设
- 来源:南方日报
- 时间:2021-12-20 08:55
罗湖家园网讯:先锋精神和奋斗文化贯穿南湖发展的始终。“改革先锋”“商业发达”“务实高效”,是罗湖区南湖街道的优势,也是机遇。
作为特区“窗口”的南湖,是流淌着红色血液的改革开放先锋街道,也是一个奋斗文化根基扎实的务实街道。
辖区的罗湖桥,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迎接了一批又一批海外赤子的归来;国贸大厦更是见证过无数改革开放的神话——“三天一层楼”的口号从这里响彻全国,成为特区精神的象征;渔民村是全国最早的万元户村,既是深圳的叙事起点,也是改革开放40多年辉煌成就和深刻变迁的缩影。
特殊的区位特点和得天独厚的优势,让南湖再一次站在时代发展的“风口”。新征程开启,南湖将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推进重大专项工作落实落地,为罗湖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贡献南湖力量。
党建创新项目“红船计划”启航
撬动基层党组织资源助力辖区企业发展
深圳南湖和相隔1300多公里的嘉兴南湖有什么关系?
一个是中国革命红船启航地和“红船精神”发源地,一个是改革开放的“窗口”。
7月15日,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南湖街道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南湖街道通过云签约的形式“牵手”,共同宣布党建创新项目“红船计划”启航。
依托两地丰富的党建阵地、文化资源优势,在机关、社区、“两新”等党组织中定期开展两地党建创新经验考察交流活动;依托两地政策优势,多领域加强项目对接、搭建交流平台,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等方面深入合作,推动两地经济社会协同发展;为两地优秀企业家交流合作搭建平台,通过企业家经营理念碰撞、创业经验分享等形式,探索两地经济发展合作新模式。
一场相隔千里的“牵手”,越过时空距离,让精神薪火相传。接下来,双方将联合建设富有创新性、常态化和生态化的基层党建平台,发挥“南湖党建朋友圈”的力量,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和先行示范意义的基层党建样本。
南湖街道辖区企业众多,如何利用好资源助力辖区内弱势群体强起来,南湖街道系统建立了“党建资源库”“服务需求库”“共建项目库”,覆盖辖区191个党组织和重点单位、企业。目前,已有湖南驻深办、八马茶业、北京同仁堂等15家企事业单位与社区结对共建。
“关爱环卫工人和独居老人公益项目”,为环卫工和独居老人免费派发爱心素食盒饭,“爱心车队”免费接送高考考生,每年“学雷锋日”到各医院免费接送老弱病残孕……在南湖,越来越多的基层党组织、企业参与到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队伍中。
据统计,通过党建赋能搭建平台,助力辖区企业发展、帮扶弱势群体,街道累计收集并协调解决企业在融资贷款难、招工用工难、惠企政策不熟悉、劳资纠纷等方面的问题200多个,并建立健全长效帮扶机制,精准帮扶经济困难、遭受家庭暴力、独居老人、问题青少年等13类群体916人。
船步街棚改刷新“深圳速度”
奋斗者南湖继续发扬敢闯敢干的先锋精神
不久的将来,建筑物老旧、基础设施不完善的船步街片区将大变样。
12月10日,罗湖区“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船步街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举行开工仪式。棚改后,这里将提供住房约3400套,一所54班9年一贯制学校及1所21班幼儿园,并配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康中心、文化活动室、公交首末站等。
仅用28天完成摸底调查及意愿征集突破95%,推动项目达到立项标准;实现15天签约户数、套数和面积达到“三个99.7%”;仅28天实现业主整体交房率达98.3%……在各方攻坚克难下,船步街棚改进度条屡屡刷新。
不断刷新深圳老住宅区棚改速度的背后,是南湖街道创新棚改党建新模式,充分发挥居民小区“四位一体”党建模式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小组建在11个签约网格上,54名党员把党旗“插在”每栋楼上,与32家单位产权所在党组织建立协商共建机制,实现15天三个“99.7%”。
面对城区老旧、产业低端、人员复杂等诸多困难,务实街道在奋斗中攻坚克难,在打硬仗、破难题中交出优异答卷。
南湖因改革而生,因开放而兴。这里诞生了“全国第一个万元户村”——渔民村,第一条通往世界各地的桥——罗湖桥,改革开放的“第一口岸”——罗湖口岸和创造“三天一层楼”记录的国贸大厦。
改革开放先锋街道将如何继续擦亮“改革”这一名片?罗湖区第八次党代会一结束,“务实”的南湖立刻行动,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
南湖街道党工委书记甘春勇在会上提出,区委工作报告有多处直接提及南湖的工作内容,包括举全区之力建设深港融合发展区、打造深港口岸经济带、人民南港味港货商圈、推广渔邨先行示范社区创建经验、推进深港社区“结对子”等,街道各部门要认真对标对表,充分发扬敢闯敢干的首航精神,拿出先行一步的自觉,利用南湖特有的区位优势,逐一对照落实。
“敢闯敢试”“首航精神”“先行一步”,每一个词都是南湖的优势,也是自我要求。
复兴人民南商圈
叠加优势激发消费活力
“发挥建筑风格、街区尺度与香港相似的优势,打造烟火气与国际范融合的港味消费商圈。”这是罗湖区第八次党代会赋予南湖的新使命。
实现蓝图,关键靠执行力。南湖提出按照区委区政府对“复兴人民南商圈”的部署,对人民南片区改造、产业塑造等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加快推进。
作为深圳的老牌商业中心,南湖街道的人民南商圈拥有丰富的商业主体。这里旅游业、餐饮住宿业和交通运输、仓储业独占鳌头,且拥有全区数量最多的产业活动单位及规模以上企业,批发零售业数量多、税收“亿元楼”多、休闲娱乐场所多。
12月9日,甘春勇在国贸大厦49楼邓公厅主持召开“弘扬先锋精神、复兴人民南商圈、感恩奋进再出发”座谈会,会议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和深物业集团、罗湖边检站等商圈重点企业、驻辖区单位党组织、社区、股份公司负责人参加。
助力打造港货港味人民南商圈离不开政企的强强联手。会上,深圳市物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好家庭股份有限公司、八马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等与会企业代表和罗湖边检站等驻辖区单位代表分别从公司的发展状况、口岸封关带来的影响及如何打造港货港味的人民南商圈进行发言,提出了在刺激消费、打造南湖特色红色文旅路线、建立立体停车库、加强整体规划等方面的工作思路。街道与会人员分别就企业提出的需求进行解答与交流。
产业服务方面,目前,罗湖已出台优化餐饮业营商环境20条措施,从餐饮企业设立登记改革等五个方面,简化餐饮企业注册经营流程手续,全力做好企业服务。“深港澳通注册易”工作机制让香港投资者“足不出港”,即可一站式在罗湖注册开办企业。
以产业塑造新动能,以服务激发新活力,港货港味的人民南商圈正加速形成。
探索建立首个“深港社区结对子”试点
精细服务促进民心相通
如今,在南湖街道,“港人服务中心”被建在企业、社区、城中村,为港人在深圳的生活提供更多便利,成为港人在罗湖的“娘家”。
改革开放初期,广大香港同胞率先跨过罗湖桥,带来了内地发展亟须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两地科教资源互补、产业资源衔接、人才流动频繁。在新时期“双区”驱动的背景下,南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香港人来此工作和生活。
近年来,南湖街道充分听取港人的意见需求,不断探索先行先试、精准精细的港人服务,通过在率先建立“港人服务中心”,搭建起“一中心六平台”深港融合新模式。
“一中心”为“港人服务中心”,“六平台”为深港融合生活服务平台、就业创业策划平台、“港人办”专属政务服务平台、文化体育交流平台、应急救护保障平台以及社区港人治理管理平台。
这也意味着,南湖的港人服务工作在实现全面覆盖的同时,精准对接各类需求,把基层治理的活做精、做细。
就业创业方面,“港人服务中心”与邀请企业、属地企业共同协商,为港籍居民开发能够发挥其特长的专属工作岗位。通过实施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培训补贴、减免税费、贷款优惠等优惠政策,为港籍居民提供宽松的就业创业政策环境。积极对接罗湖区妇女联合会,为港籍家庭妇女联系筹措一批特设的就业岗位,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
文化体育交流方面,通过多渠道举办音乐会、美术展、文体比赛、民俗文化等活动,充分展示深港传统文化魅力,促进深港居民的文化共鸣。
应急救护保障方面,借鉴香港“平安钟”服务,培训专业力量,招募社会志愿者、社区义工组成应急救护团体队伍,及时为居家独居老人、残障人士、行动不便人士等提供应急救护服务。组织150名跨境儿童在深异地同考,解决“跨境学童考试难”问题。同时,召集社区志愿教师,开办公益“英语班”“兴趣班”,加强跨境儿童和社区儿童交流交往。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 祁觊 编辑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