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E快报 罗湖要闻

深圳教师多种形式上好思政课,为学生埋下“真善美”种子

  • 来源:深圳特区报
  • 时间:2021-09-08 09:31

罗湖家园网讯:9月7日下午,在深圳大剧院音乐厅,我市举办“感谢师恩”主题诗文朗诵暨学校思政工作者先进事迹学习宣传会。活动通过诗文朗诵和学校思政工作者先进事迹展示,以经典诗文朗诵、歌曲合唱、短片展播、现场访谈等形式,在音诗画和艺术氛围中,表达对教师的崇敬之情、感恩之心,展现深圳广大教师包括学校思政工作者“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的风采。

一个个生动的教育故事展现“四有”老师风采

教师的工作包括塑造灵魂、塑造人格。每个学生就像一棵树苗,要用知识、道德、关爱和理想信念加以浇灌。教师作为“园丁”,是孩子成长路上重要的守护者。在学习宣传会上,优秀思政课教师、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以及大学辅导员们,用他们的教育故事,为我们展现了“四有”老师的风采。

在深圳实验学校班主任蔡学明眼里,班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要让孩子看到自己的闪光点,用爱和真情对待每一个孩子,让孩子眼里有光心中有爱。宝安区滨海小学校长李桃辉注重将思政教育与日常教育教学相结合,利用国旗下的讲话、每天爱的叮咛等形式将一些国家大事讲给孩子们听,引导学生学会分享,并产生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少先队工作的核心是立德树人,我们除了要关爱孩子,更要启蒙道德情感,助其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从小为他们撒下一颗爱国爱党的种子。”龙岗区外国语学校(集团)和美小学少先队辅导员刘君用爱启迪理想与信念,与“红孩子”们一起成长。

多种形式讲“活”思政课

上好思政课,能够帮助学生在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怎样才能让学生觉得思政课不那么乏味呢?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育才二中思政老师李潇潇以学生生活中的人物、社会热点事件为例,让思政课产生现实的教育意义。同时,她也常会采用新闻播报、辩论会、情景体验等形式组织新颖有趣的课堂,让学生在自由讨论中深入理解道德的意义。在担任科创班班主任时,李潇潇带着全班同学一起参与到一个社区共建花园的建设中,从设计到建设均由学生独立完成,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拓展课本之外的广阔实践经验,在实践中受到思想洗礼。

宝安区宝城小学少先队辅导员张跃琼把“仪式感”融入德育教育。采取“分批入队”的方式,增强低年级孩子对少先队组织的向往,激励他们把“成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作为目标,自我驱动。到了五年级,张跃琼会带领队员们举行“十周岁的成长——换大号红领巾”仪式,让高年级的队员增强自豪感,自我意识到自己要成为低年级弟弟妹妹们的榜样,家庭里能出谋划策的帮手,社会上有责任有担当的小公民。

王继红作为特殊学校的班主任,为了让孩子学会一技之长,实现从校园向社会的过渡,她利用学校的茶吧,为同学们开辟一个实训场所。带领班级学生组建了元平学校小红帽礼仪小队,在岗位实训过程中指导学生,用有礼、阳光、感恩、分享的心态服务校园里的顾客——身边的同学、老师。在她悉心的指导下,孩子们从端茶递水到微笑迎宾,都做得有模有样。“特别是每当他们戴起小红帽工装时,立刻就感觉到自己被赋予了某种使命,有了自我认同感、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有了团队精神,也在服务他人中充满了成就感和幸福感!”如今,小红帽茶吧已经成为元平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一道靓丽风景。

优秀教师传帮带,建设德育人才高地

在全员参与、全过程贯穿、全方位协同育人的大思政立体格局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和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要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培养更多优秀且专业的老师加入德育工作。

作为深圳市少先队辅导员初级导师和罗湖区“少先队名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东晓小学少先队辅导员李红梅注重发挥自身的辐射、带动作用,要求青年辅导员将少先队工作做到规范化、儿童化、时代化、生活化。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校和工作室的青年辅导员们实现专业成长。

作为中职学校的班主任,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余江老师为青年班主任送上了“多点耐心,少点说教”的八字箴言。建议青年教师通过有创意的活动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建立信任。在面对问题学生时,要时常提醒自己“问题孩子的背后可能有个问题家庭”。不要单纯处理孩子的问题,要从同学、老师和家长多方面去了解学生的情况,透过表象看到问题的根源,多些耐心和理解。

近年来,深圳德育工作围绕德育课程建设和科研、培育德育工作品牌、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强化实践育人、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构建社会共育机制等推动工作开展。通过建设名班主任工作室、开展特色德育活动等挖掘和培养德育教师人才。2020年深圳市教育学会成立中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素质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德育人才高地,让更多新秀脱颖而出,造就输出专家,努力成为名师大家,促进形成德育界的“深圳学派”。

来源:深圳特区报 首席记者 姚卓文 编辑 刘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