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昔日深圳最大的垃圾填埋场正变身智创高地

  • 来源:广州日报
  • 时间:2025-08-28 09:20

罗湖家园网讯:去年7月,位于清水河数字新城核心区域的深圳罗湖玉龙填埋场环境修复工程开工后,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这座早年深圳最大的垃圾填埋场,正在实施截至目前全国体量最大、全量开挖搬迁治理工程,打造数字产业聚集的智创高地。

近日,记者走进项目现场,了解这处全国最大环境修复工程的建设意义和最新进展。

“顶格”标准,建设环境修复领域标杆

玉龙填埋场位于玉龙片区北侧,与原玉龙新村棚改用地相连,是清水河数字新城的核心拓展区。无人机掠过项目上空,景象震撼。

由于项目规模大、条件复杂、毗邻城市中心,项目必须以“顶格”标准建设。记者看到,巨大的绿色天幕下,挖掘机等机械设备全力作业,工人们忙着为山体覆盖防渗薄膜。中兰环保玉龙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谢明介绍,这是国内最大的天幕系统,跨度280米,覆盖11.69万平方米,还安装了除臭喷淋系统,能降尘除臭、阻隔视线、避免可燃气体聚集,保障施工安全。

工作日的上午,装配隔音屏障的道路上,运输车辆有序将垃圾及产物分类运往筛分车间等地。项目开挖规模为6000立方米/天,筛分规模5000吨/天。垃圾主要有渣土、生活垃圾等,不同垃圾经处理后分类外运或综合利用。

科技“绣花”,推进全过程智慧管控

总投资21.7亿元的环境修复工程如何运作,又怎样减少对周边的影响?

罗湖区城管局副局长叶彬介绍,项目以全区“1号工程”推进,提前介入场地调查,确定管理模式,打造学术支撑团队。经院士专家团队研究,采用“快速好氧预处理+天幕遮蔽开挖+多维复合除臭+筛分资源化利用”的总体工艺路线。

工作人员比喻,传统封场是贴“创可贴”,好氧预处理则是“清创消炎”。项目通过注气排气激活好氧微生物,加速垃圾降解和堆体稳定化。好氧预处理周期7 - 15天,填埋气处理后达标排放。完成预处理后,进行有组织分层分区开挖,保障安全。

渗滤液处理是关键。库区渗滤液通过抽排井集中到调节池,再输送至下坪二厂净化。其他液体废弃物处理达标后回用、回灌。

项目以“数字孪生”构建全过程智慧管控系统,涵盖六个子系统,对“气、水、声、土”进行数字化管理,提高安全性和环保水平。采访中,记者未闻到明显异味,工序井然。工作人员表示,采用多维除臭技术,且项目实施过程密闭,最大程度控制噪声。

“三生融合”,打造中心城区发展样本

曾在玉龙新村居住工作多年的叶先生,对这里的未来充满期待。在城市发展中,玉龙填埋场曾是“疤痕”,如今承载着市民的期盼。

罗湖弘扬“先锋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玉龙片区生态修复项目,解决环境与安全问题,让土地实现“宝地宝用”。项目自2024年6月开工,预计今年底完成工程形象进度的60%,2026年底完工并达到土地出让条件。届时,这里将形成约30公顷连片产业净地。

2023年,罗湖区开展城市设计国际咨询,为片区规划提供前沿方案。片区定位“山水云台 数创智谷”,规划开发规模超百万平方米,预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超150亿元,将打造数字产业聚集的智创高地和生态绿谷,为罗湖及深圳发展提供支撑。

来源:广州日报 记者 王纳 通讯员 赵新明 丁庆林 编辑 刘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