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的华丽转身,从那个冬天开始
- 来源:晶报
- 时间:2025-08-27 14:26
罗湖家园网讯:一张拍摄于1998年的老照片将深圳东门老街的往昔生动定格。照片中,街道上人头攒动,男女老少穿梭往来,脸上带着过年的喜悦。这帧充满烟火气的画面,也映照着深圳商业发源地的华丽转身。
1998年12月1日,东门解放路东段工程破土动工,这意味着东门商业步行街改造进入实际施工阶段。东门商业步行街改造面积达12.8万平方米,项目包括重新铺设东门中路等16条道路的市政管网,修建3个市民休闲广场等,全部改造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
1998年,走在东门的深圳市民喜气洋洋过大年。
东门步行街(东门墟)是深圳商业发源地,更是深圳唯一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独具岭南风格的街区式商业步行街,市民对东门商圈一直有着特殊记忆、深厚情结。
“东门是深圳人的根。”时任东门街道党工委书记的邓志强曾多次提及这片土地的特殊意义。改革开放前,这里仅是宝安县政府所在的深圳镇老街,不足2万人的居民中,不少劳动力流向香港,零星商铺难以撑起商业气象。1994年邓志强初到东门办事处工作时,眼前仍是“地毯式摆卖”的露天集市,低矮民房与临时摊位交织,雨天泥泞难行。
转折发生在1998年。深圳市委以“为市民办实事”为原则启动东门改造,这场脱胎换骨的变革让街区建筑面积从15万平方米跃升至70万平方米,4000多户商家涌入骑楼街巷。改造后的首个春节,老照片里的热闹场景给出了最生动的答卷:香港商户带来的新潮服饰与岭南老字号的腊味铺比邻而居,电子游戏机厅的声光与粤剧茶座的弦乐相映成趣,年营业额突破80亿元的数字背后,是1000多家港商北上扎根的信心。
从“深圳人赴港购物”到“港商来深开店”,东门的逆袭堪称改革开放的微观样本。“如今的东门,商品繁多,人气兴旺,商家满意,群众满意,从以前的小街道发展为现代化的街区,成为深圳的一个符号。”站在改造后的步行街入口,骑楼廊柱的浮雕与玻璃幕墙反射的霓虹交相辉映——这里既有承载记忆的思月书院、西华宫,也有引领潮流的购物中心,最终成长为集商业、旅游观光、饮食、娱乐、居住、办公一体化的大社区。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新东门。”邓志强说。照片里那些提着大包小包的市民或许未曾想到,他们脚下的青石板路正见证着一个时代:当传统市井与现代商业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相遇,便碰撞出最鲜活的城市脉搏。
来源:晶报 记者 罗婉/文 深圳报业集团资料图 编辑 刘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