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深圳罗湖对口帮扶汕尾陆丰 十年帮扶见真情 携手合作促振兴

  • 来源:南方日报
  • 时间:2023-08-02 17:13

罗湖家园网讯:今年6月底,2023年汕尾荔枝“12221”市场体系建设暨汕尾市荔枝文化节系列活动在陆丰市河东镇青山村举办。在此之前,汕尾荔枝领衔一众汕尾特色农产品“空降”鹏城,喊全国人民吃广东荔枝,拉开一年一度的汕尾荔枝销售季帷幕。从走出去打响品牌,到建立体系跑通产业路径,一系列组合拳助力陆丰荔枝产业提质增效,陆丰市河东镇也逐步走上“荔枝专业镇”道路。

陆丰荔枝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深圳市罗湖区的帮扶助力。深圳罗湖驻陆丰帮扶工作组积极推动各镇根据特色资源和产品,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其中就包括联合广东中荔农业集团成功举办汕尾荔枝节,带动陆丰荔枝首次出口日本、北美等国际市场。

变化从10年前就已经开始,领域不仅仅是荔枝产业。2013年,深圳派驻陆丰扶贫工作组聚焦产业共建,多措并举,助力陆丰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2021年进入乡村振兴阶段后,深圳继续结对帮扶陆丰市8个重点帮扶镇,通过推动产业振兴实施就业与消费帮扶、多渠道引进资金、深化教育帮扶等,取得阶段性成果。

脱贫攻坚阶段

6547个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近4倍

“我在茶园里忙活一天能赚百来元,加上我们家九口人每人都有股份,不用出去外面打工。一家人团团圆圆,收入还比过去多了几倍。”谈到近年来的收入变化,陆丰市城东街道高美村村民林大姐喜上眉梢。

高美村位于城东街道东北侧,是陆丰高铁站所在村。10年前,高美村还是省定贫困村,林大姐家是贫困户。深圳市税务局驻高美村扶贫工作队进驻后,通过挨家挨户走访,实地考察,最终确定了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把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的工作思路。

工作队根据高美村的地理环境,结合帮扶单位自筹资金230万元,建设了高美茶叶加工厂,引进先进的茶叶加工设备。然后再利用帮扶单位自筹资金60万元在村口修建茶叶专业市场,形成产销对接,主要营销高美茶。同时,工作队通过茶叶专业技能培训,优先安排困难群众到高美茶叶加工厂工作。

经过工作队和高美村人的不懈努力,高美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同时,该村构建完善了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着力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逐步形成以高美茶、高美笋和海鲈鱼养殖为主的“一茶一笋一鲈鱼”产业,带动周边3000多人就业。另外,该村大力推动“陆丰茶乡”品牌建设,全村已建设茶园3000多亩,年产量100万斤,产值近亿元,并成功注册了“高美茶”商标。成功举办多届“高美茶”文化节,被评为首批广东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

高美村是深圳罗湖对口帮扶陆丰实现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深圳派驻陆丰扶贫工作组按照省和深圳、汕尾两市工作部署,在罗湖区委区政府、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指挥部的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陆丰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工作组以贫困户增收和减贫作为主要工作任务,聚焦产业共建,多措并举,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产业对口帮扶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据统计,帮扶期间,6547户贫困户28181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了贫困退出的目标任务,贫困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5万元,比帮扶前增长近4倍。

成绩如何取得?深圳派驻陆丰扶贫工作组相关负责人介绍,帮扶开展期间,工作组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健全完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提升贫困村党组织的组织力、战斗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扶贫队伍。同时,工作组坚持以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为抓手,投入建设897个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改善了乡村人居环境,提升老百姓获得感和幸福感。另外,在产业投入方面,工作组以“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模式,引进专业农业公司,做大做强“一村一品”,52个贫困村共建设产业扶贫项目67个。

除此之外,消费扶贫和就业扶贫也发挥了效力。脱贫攻坚期间,共销售72次不同种类扶贫产品,共计交易1063万元,已经形成造血功能;累计组织农民适用技术培训人数7800人(次),帮助转移就业8561人,实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脱贫一家”目标。

种种帮扶成效得到了各级的充分肯定,陆丰因为贫困人口多,连续三年被省作为重点考核对象,2016至2019年广东省扶贫开发成效等级中,深圳、汕尾连续四年位列“好”的档次。

乡村振兴阶段

重点工业园区和特色农业产业齐头并进

汕尾(陆丰)海工基地位于陆丰市碣石镇,是深圳对口帮扶陆丰乡村振兴工作中推进的重点项目。目前该项目一期已经完工,二期正在快速推进中。据悉,该项目一期已经引进中广核新能源有限公司、中山明阳智能、江苏中天科技、青岛天能重工、江苏长风集团、鹏翔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该项目一期累计实现产值183.86亿元,其中2023年1月至4月累计实现产值24.16亿元。随着一大批产业龙头企业入驻、落户该项目基地,陆丰已逐步形成了整机及配套电机、叶片、海缆、塔筒、机舱罩、组件等研发、制造和运维服务一条龙的产业链条,正全力打造海上风电全产业链生态圈。

该项目的顺利推进,是深圳对口帮扶陆丰所取得的硕果,类似项目还有陆丰康佳半导体项目。2021年6月,为提高陆丰产业发展水平,通过罗湖、汕尾、陆丰、康佳四方协议,罗湖投入帮扶资金、康佳注册独立公司具体实施运营,引进陆丰康佳半导体光电显示及智能终端项目落户陆丰。在罗湖与陆丰等多方推动下,陆丰康佳半导体项目于2022年3月试投产、7月正式投产。

除了工业园区建设,在农业产业方面,深圳对口帮扶陆丰同样成效显著。帮扶工作组积极推动各镇根据特色资源和产品,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助力打造陆丰甘薯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积极为上英镇甘薯等农产品开拓深圳等大湾区市场,推动潭西镇“东山赤米种植示范基地”和“数字化水稻种植示范基地”落地实施,助力推动丝苗米入选2022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同时,工作组与工作队积极梳理各企业信息,加强走访,引进符合陆丰产业发展的企业。湖东镇引进企业投资3.2亿元开发十里桃花项目,实现农业和旅游业同步发展;上英镇打造民宿旅游,引进米墅·芦苇野舍项目落地并启动运营。

就业与消费帮扶促增收方面同样亮点众多,帮扶工作组对接深圳、汕尾等地人力资源部门、职校,开展粤菜师傅、农业技术等各类技能培训;推荐未就业劳动力到深圳、汕尾等地就业;推动各镇安排专项资金设置公益性岗位,对就业特别困难的人员进行托底安置;帮助企业在村镇开设就业帮扶车间,带动群众家门口就业。同时,工作组持续开展消费帮扶,积极对接“圳帮扶”平台,推动咸鸭蛋、丝苗米等21个陆丰产品进入平台销售;通过对接企业和农产品市场,帮助陆丰农副产品销往深圳金额超1.4亿元。

引进资金方面,帮扶工作组一方面开展金融帮扶,各工作队协调金融机构发放金融帮扶贷款;另一方面,多渠道筹措财政帮扶资金,积极引进企业、行业协会、事业单位等各类社会帮扶资金。

教育帮扶方面,工作组协调罗湖区教育局,推动罗湖区的学校与陆丰的学校展开结对帮扶。一方面,罗湖派出支教老师赴陆丰支教,通过支教教师们将特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模式直接输送到帮扶学校;另一方面,接收陆丰教师到罗湖区学校跟岗学习,提升教学能力。罗湖区从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探索打造教育帮扶“罗湖模式”。

一线实践

红色引领绿色发展

革命老区村旧貌换新颜

陆丰市金厢镇下埔村是一个革命老区村。村口的一棵大榕树下有一个红色驿站,这里成了党员志愿服务、村民开展活动的主题阵地。除了擂茶品尝活动,驿站还拓展功能:村委在榕树下开党员大会、老人小孩在榕树下听红色故事、妇女们在榕树下跳广场舞。

五六年以前,这里还是村民存放牲口、丢弃垃圾的地方,常常臭气熏天、蚊蝇肆虐。变化始于2018年,深圳市罗湖区委党校派驻陆丰市金厢镇下埔村扶村工作队依托当地红色资源,坚持党建引领、红色传承、群众参与,多次组织修缮旧址、采访村中老人、寻访当地党史办收集史料,并发动村民捐献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以此唤醒下铺村的红色资源,让落后的下埔村真正“红”起来。

如今,下埔村通过建设绿道,将黄秀文家、榕树下、虎洞和金厢海滩等红色景观串珠成链,并建立了金厢红色文化馆,广东省党史办颁发的“广东省中共党员教育基地”挂牌,形成集观光旅游休闲、革命历史教育于一体的红色旅游乡村。干净整洁的广场、特色鲜明的民居、纷至沓来的游客,这很难让人将这片“红色土地”与落后和贫困联系起来。

下埔村是罗湖对口帮扶陆丰建设新农村示范村的一个缩影,也是罗湖区强化党建扶贫促进红色产业发展的一个典范。脱贫攻坚期间,陆丰市26个对口帮扶贫困村已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每个贫困村至少拥有一个公共服务站、卫生站、文化室,贫困村20户以上的自然村已全面实现村道硬底化,19个贫困村修建了党群服务中心。

企业建在家门口

村民务工顾家两不误

飞针走线、修边锁边……在不大的车间内,整齐摆放着数台加工设备,10多名妇女在裁线、测试、打包……这是陆丰市湖东镇竹林村“扶贫车间”内的场景。“企业建在家门口,挣钱就在村里头”,这句话是竹林村脱贫出列的真实写照。该村“扶贫车间”的建立让脱贫妇女们从家庭主妇变成了产业工人,走出了一条以就业扶贫为主攻方向的发展致富路。

“扶贫车间”的建立离不开深圳对口帮扶。竹林村是深圳市罗湖区委办公室、罗湖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对口帮扶村,在脱贫攻坚期间,庄烽担任湖东镇竹林村第一书记。2019年他带着工作队走访发现,村里有部分妇女为照顾老人、小孩,无法外出工作,不少人还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莫秀芬是其中一员,闲暇时光除了和邻居闲聊,她还会缝制衣服。庄烽敏锐地观察到了这点,很快便想到建立一个手工作坊,让留守妇女在村就业。

“除了家门口的扶贫车间,我们还‘多条腿走路’,开拓更多就业渠道,让大家生活有着落。”庄烽介绍,工作队还创新设置多种类型的公益岗位,包括党群服务中心清洁员、图书管理员、绿化管护员、保洁员、网格员等。除此之外,村内任何工程建设项目都优先聘请村里低收入人口作为建筑工。这几年来,总共设置了长期性公益岗位7个、临时性公益岗位11个。据悉,竹林村2020年脱贫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706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

引进龙头企业

落地25亿元产业项目

作为与深圳特区共同成长起来的科技创新驱动的平台型企业,康佳是深圳最具创新能力的企业之一。从中国首台高清晰数字电视、首块彩电微控制器芯片开始,到近年来在8K、5G、Micro LED、AI、半导体、IoT领域发力布局,康佳走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转型之路。

2020年,陆丰康佳半导体光电显示及终端项目由罗湖区帮扶引进陆丰东海产业园区,已申报列入广东省“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项目分两期建设,总投资额25亿元,总产值预计50亿元/年,预计解决3000余人就业。项目一期于2021年5月开工,2022年3月投产。项目通过打造“科技+产业+园区”战略,以半导体核心零部件为牵引,引入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集群,打造光电显示及智能终端的特色产业园区。

项目引进过程中,罗湖会同陆丰对康佳项目在各方面予以支持。通过产业链招商引资方式吸引6家企业(广东恒盛通科技有限公司、汕尾市诺思特半导体有限公司、广东晶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广东超赞电子有限公司、广东芯威半导体有限公司、广东康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进驻园区,园区2022年产值达12.89亿元。今年1月至5月实现产值13.7亿元。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 郭杨阳 编辑 杨笑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