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浩波:罗湖成立全国首个跨境学童服务中心
- 来源:深圳特区报
- 时间:2023-04-28 09:20
罗湖家园网讯:中国香港人,1970年代起从事社会工作服务,现任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行政总裁、太平绅士、香港金紫荆星章获得者。在他全程推动下,全国首个专业化、规模化的跨境学童服务中心在深圳罗湖落地执行。
罗湖是港人来到深圳的第一站,罗湖跨境学童服务中心也在这里生根发芽。我投身社会工作服务超过四十载,这些年只做一件事,就是让儿童、家庭以及跨地域移民有尊严地、和谐地生活。中心成立十多年来,我看着无数个深港跨境家庭生活越来越好,也见证了粤港澳大湾区的起步、发展、繁荣。
着眼跨境家庭的多重社会问题,推动全国首家跨境学童服务中心在罗湖成立
我在内地出生,早年随家人移居香港,居住在一个贫民区内。当时我的生活环境较差,在成长过程中亲身体会了新移民面临的多重社会问题。
1985年,我来到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工作,出任行政总裁。在此过程中,我接触到了有关跨境学童的课业衔接支援、家庭关系协调、社会环境融入等服务工作。
2006年,我们开设了罗湖区港人家庭社工服务站,主要预防家庭暴力并为跨境家庭提供婚姻辅导服务。
2009年,跨境学童群体越来越庞大,据香港教育局统计,当时两地间跨境学童数量超过8000人,并且这一数据还在以每年30%的比例持续攀升。随着跨境学童数量的急剧增长,所面临的问题也接踵而至,但由于他们居住地点不在香港,这些问题往往难以被香港社会及时发现、处理、跟进并解决,这些跨境家庭常常求助无门。
带着处理跨境家庭的工作经验,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联合罗湖区妇女联合会,共同成立了罗湖区跨境学童服务中心,成为全国首家服务跨境学童和跨境家庭的机构。机构于2011年底开始试运行,2012年3月正式对外揭牌,为跨境家庭提供亲子教育、儿童培训、婚姻辅导等多方面服务,引进了和香港一样的社会服务,让他们能够适应两地的生活,促成跨境学童学习顺利、家庭和谐、社会稳定。
政府与社会的支持帮助跨境学童中心度过初创与疫情期间的艰难时刻
中心建立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首先摆在面前的就是资金与场地问题。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在深入了解了跨境学童服务对于深港两地的意义后,决定破例为我们提供支持。截至目前,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共获得香港赛马会为期12年4个计划的资助,服务超过14万人次,其中,跨境学童服务中心举办活动超过万场。
同时,罗湖区也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帮助。区妇联提供了场地,用作跨境学童服务中心的活动及办公地点;区政府亦斥资对中心所在大楼进行功能改造。在合作中,区妇联还在政策推动、人力资源等多方面为中心筹建保驾护航。
近几年的新冠疫情是另一次巨大考验。罗湖区再次伸出援手,不断向中心前线的工作人员询问跨境家庭遇到的困难情况,并通过区政府渠道向社会各界为跨境学童发声。
在疫情期间,我们与香港教育局及多所中小学沟通协调,在中心设立了跨境考场,为香港多所学校在深的跨境学童期末、呈分试等考试提供异地同考支持。中心也由此成为了全市最早为跨境学童提供考试支援服务的公益机构。疫情期间,我们共开展了超过600(节)场异地考试,服务超过4000人次。
2022年11月15日,罗湖区跨境学童服务中心还在深圳市和罗湖区妇联的推动下,进一步升级成为深港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让这里成为了促进深港家庭发展交流的重要平台。
继续做深港“摆渡人”,服务对象与政府的认可坚定了我服务跨境学童的信念
不少家庭在接受了我们的帮助后,开始积极主动适应环境、克服困难,并且努力为跨境学童、跨境家庭群体发声奔走。甚至有很多我们曾经帮助过的家庭,最终又回到中心,成为了义工同事,中心的队伍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不断发展壮大。目前,中心活跃的家庭数已经超过2000个,连同福田、南山等在内的全市各区,已服务超过5000个跨境家庭。
除了服务对象给予的信任外,我认为两地政府的认可也是我们工作中难能可贵的成果。疫情期间,我们获得了香港《卓越实践在社福》奖励计划的卓越社会服务奖和年度主题奖,在内地也是连续拿到了2020、2021、2022年的中国公益节公益集体奖。
从1992年进入内地开展社会服务算起,我跟随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见证了内地的发展变迁,其间,也和罗湖区妇联开展了十余年的良好合作,看着粤港澳大湾区从起步逐渐走向繁荣。在这个过程中,我身边的很多同事,也从对内地文化的不了解,到慢慢融入深圳、融入罗湖,渐渐变成了半个深圳人。
如今,深港两地口岸全面恢复正常通关,深港乃至大湾区的儿童青少年交流也将更加频繁。我将与中心一起,继续承载好促进双向交流、服务跨境家庭的使命,为大湾区建设出力献策。
扫码了解更多 《口述罗湖》信息
出 品:罗湖区政协 深圳特区报
口述时间:2023年3月9日
口述地点:香港湾仔轩尼诗道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
来源:深圳特区报 记者 赵新明 范慧如 邱浩波 编辑 刘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