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E快报 罗湖要闻

林志伟:“向西鸡煲”盛满罗湖人的回忆

  • 来源:深圳特区报
  • 时间:2023-02-10 10:30

罗湖家园网讯:林志伟 1992年出生。祖籍广东汕尾,在深圳罗湖长大,现为龙发鸡煲负责人。父辈于上世纪90年代创建了龙发餐馆,2014年接手门店后,陆续在深圳开了21家龙发鸡煲分店。

扫码了解更多 《口述罗湖》信息

出 品:罗湖区政协 深圳特区报

口述时间:2023年1月12日

口述地点:罗湖区向西村龙发餐馆

采写撰稿: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吉莹

我叫林志伟,90后,龙发鸡煲老板。罗湖是我们龙发的发源地,是梦开始的地方。上世纪90年代,龙发老店在向西村落脚开业。那时向西村是繁华的“不夜城”,“鸡煲一条街”也在这里逐步聚集了起来。

这些年,“向西鸡煲”作为传统的大众美食,一直存在于罗湖的街头巷尾。这个积攒了几十年的老味道,不断陪伴着罗湖一代又一代人成长。

上世纪90年代刮起“鸡煲风”,向西村聚起“鸡煲一条街”

我老家是汕尾的。当年条件艰苦,早年辍学的父亲为了扛起家庭责任,1985年毅然从汕尾来到深圳打拼。

向西村是深圳著名的老村之一,坐落于繁华的罗湖商业中心。因为商业发达、交通便利,这里成了很多来深建设者的落脚点。各地的人为了实现梦想来到深圳拼搏,人口不断涌入,餐饮行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而且,深圳、香港两地来往密切。很多香港的货运车司机,还有深圳的士司机,晚上会在这边吃宵夜,很热闹,人流很有保证。嘉宾路则是向西村也是罗湖的一条重要道路,大厦林立、烟火气十足。

父亲擅长做潮州打冷和宵夜菜,1990年就在嘉宾路盘了第一个门面,开了龙发餐馆。1993年左右,因为当时香港比较少有活禽供应,加上广东人喜欢吃鸡肉,且当时的深圳可以鲜鸡活宰,便刮起一股“鸡煲风”。向西村四川人和湖北人较多,餐厅老板们就将重庆鸡公煲和广东鸡煲结合起来,做出了口味独特兼容的“奇味鸡煲”,这种充满市井气息的菜品逐渐一炮而红。各地的鸡煲老板也开始汇聚在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鸡煲一条街”,“向西鸡煲”就此闻名。

当时有很多顾客过来问有没有鸡吃,慢慢地我们也不只做潮州打冷,还加上鸡煲这道菜品。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来我们店里吃鸡煲,龙发老店也渐渐形成一家以鸡煲为主的大排档。

一煲热腾腾的向西鸡煲,是许许多多来深建设者的青春回忆

餐厅一开始是我父母在负责,父亲负责厨房,母亲负责楼面。慢慢地,生意越来越好了,父母就叫上了几个亲戚一起帮忙,后来又去外面请人。我们有个员工叫海强,他从16岁就从茂名过来深圳打拼,近30年过去了,现在还在我们店里。

1997年开始,我们的生意越来越好。印象最深的是有段时间客流量很大,店里全都坐满了人。常常是三四个工友过来这里,点上一个鸡煲,加上几瓶啤酒,三四十块钱就可以吃一餐宵夜。可以说,“向西鸡煲”也承载了很多来深建设者的青春和回忆。

我出生后就跟着父母来到罗湖了,从小在这里长大,对罗湖有很深的感情。龙发老店见证了我和许多顾客的成长。还记得小时候,有个跟我差不多大的香港小男孩,逢年过节常常跟着父母过来我们店里吃鸡煲。我们一起玩游戏,他给我带来了很多新鲜玩意儿,比如霸王龙游戏、数码暴龙游戏机。再后来,他回香港去上学,我们见面就少了。等到我自己创业之后,他也成家立业了,会带着小孩来我们店里吃鸡煲。虽然说很久没见面,但是一个眼神我就知道是他,这种感觉很奇妙。

认真做好每一煲,擦亮“向西鸡煲”这张美食名片

2014年我大学毕业之后,就一直在店里帮忙。虽然说累,但看着自己炒出来的菜得到顾客的赞美,心里面还是暖暖的,觉得努力没有白费。

我对店里的业务越来越上手之后,就开始计划开拓门店。2018年之后,陆续开了21家龙发鸡煲分店,加上老店,我们目前共有22家店。分店基本都开在各个购物中心,其中罗湖有4家,数量比较多。

民以食为天。这么多年过去了,“向西鸡煲”这个品牌依旧很有口碑,味蕾连接人心,其独特的口味让每一个光顾的人印象深刻。可以说,“向西鸡煲”成为了向西村和罗湖的一张美食名片,这张名片是由我们这一条街的鸡煲店一起打造的。

这条街上有不少开了20年以上的老店。这些年来,我们服务了一批又一批来深建设者和追梦人。罗湖发展日新月异,但说起“向西鸡煲”,在这里生活和工作的人,想吃随时都可以吃到,都有着满满的回忆。

作为一家成长于向西村的鸡煲老店,我们将严格把控菜品质量,认真做好每一煲,让客户既能吃到老味道,也能感受到热情服务。未来,我们还希望和其他鸡煲店一起继续擦亮“向西鸡煲”美食名片,共同打造深圳文化地标美食,把这个名片输出到外地去,慢慢冲出深圳、走向全国。

来源:深圳特区报 编辑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