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E快报 罗湖要闻

深港全面复通,双城故事情深意长

  • 来源:南方都市报
  • 时间:2023-02-08 09:25

罗湖家园网讯:2月6日上午,深港陆路口岸全面复通时间。

罗湖口岸联检楼1号门,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欢迎回家”的标牌随处可见,各色佩戴值勤证的工作人员遍布广场周围。1098天的等待之后,6点30分许,它将迎来第一位入境的旅客。港人耿先生笑着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鲜花和防疫大礼包,在心愿墙上写下“祝祖国繁荣”。

口岸外,沿河南路车流滚滚,几只飞鸟在罗湖村旧楼墙边飞翔,早起的阿叔在茶餐厅叫一客菠萝油餐。大爷大妈们赶早挑选新鲜的蔬菜,互相攀谈着各自的家长里短。

车水马龙,生活如常。2月的鹏城里,梅花开处尽是春。

2月6日上午,深港陆路口岸全面复通。罗湖区内3大口岸“开闸”迎客。

A

港人回乡张罗一桌好饭菜

张锦松6日早上9点从香港大埔的家中出发,9点50分到达港铁罗湖站。他走过横跨深圳河的罗湖桥,在特别通道上增设的平板电脑上,完成健康申报并取得通关二维码,10点15分以回乡证入境内地。不到半小时的通关路程,他感觉自己走过了三年,三年不见亦如初见。

“今天香港内地全面恢复通关,我们分隔两地的罗湖10个同乡会的会长约好了晚上到我的饭店叙旧庆祝。”张锦松是香港深圳东门同乡会的会长,也是乐园路海鲜街上一家食馆的老板。疫情三年生意一直亏损,但他苦心经营。“我的餐厅有40%都是香港食客,很多乡亲都把这里当成‘落脚点’,这个平台不能丢。”

◎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深港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倪怡洁

6日中午12点,乐园路上食肆林立,餐馆门口的鱼缸里是各式生猛海鲜,即叫即煮。张锦松食馆的门前已聚集了一批刚“回家”的香港乡亲。“大厨是在德国学的厨艺,又在香港的酒楼做过,最了解深港食客口味,出品讲究、价格实惠。”在门口等位的一位香港旅客竖起了大拇指。一旁的服务员操着流利的粤语,拿着纸本记下顾客点的菜,她的脸上是真诚的微笑。“我们的食客以港客为主,通关了,乡亲们又回来了,相信生意也会越来越好。”

18岁那年,湖贝村人张锦松去香港谋生,1993年开始,和另一位乡亲在东门经营宝发食馆。“乡亲们常常来关照我的生意,大家关系都很融洽,谁有困难说一声立刻有人帮忙。”能力强、人缘好的张锦松被推荐为同乡会会长,热心服务乡亲的他欣然接受任务,一边忙着同乡会的事,一边打理自己深港两地的生意。

谈及全面复通以后最想做的事情,张锦松希望,借助同乡会的平台,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联谊工作。同时,鼓励更多港青来大湾区发展,来看看这里的山水和人文。用张锦松的话说就是,“祖国好、香港好、乡亲好、大家好。”

◎香港立法会议员郭伟强

B

跨境学童与老师同学“奔现”

6日早上7点,罗湖口岸广场的出境通道旁,一批批身穿各式香港校服的跨境学童,在家长的陪同下,有序排队缓缓走向口岸大厅。“小朋友此前一直是网络授课,今天终于要过关上学了,他自己非常激动,早上5点多就起床了!”住罗湖的跨境学童家长徐女士笑称,家中小孩入读香港小学三年来,当天将第一次走进香港学校,与老师同学“奔现”,下午放学再回到深圳。

不远处,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的社工们正在仔细观察跨境学童们过关的情况。他们稍后还会亲身体验通关,记下每一个环节和步骤,然后在晚上集合成一篇《跨境学童通关懒人包》的微信推送,包括证件、健康申报、交通安排、八达通和通关热线等复课准备。

相距3公里的罗湖区跨境学童服务中心,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深港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倪怡洁正在做刚刚过去周末的元宵活动的总结。而服务中心的老师们正在组织跨境学童们上课,这是由香港教育局资助的“成长学堂”跨境学童支援计划里的一部分。

◎跨境学童

就在45个小时以前,钟钟妈带着女儿和另外99组深港跨境家庭,手拿定向打卡地图,在粤海城金啤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的主会场,寻宝、盖章、集戳。然后来到C栋的休息区里,品尝咖喱鱼蛋、甜甜的元宵、棉花糖和糖画。

“宣布通关的那一天,全家人都开心得不得了!”钟钟妈在几天前听说要“全面复通”的消息后,反复证实了好几遍,激动得一晚上没睡着。“孩子天天在家上网课,没什么机会出来玩,马上就恢复面授了,先带出来社交一下。”钟钟妈说。而作为跨境学童大军中的一员,今年已经初三年级的钟钟,关于初中生活的体验实在乏善可陈,马上就要与老师同学“奔现”了,她有些激动,也有些忐忑——“终于可以去香港了,三年没有回去了。太久没见老师同学,不知道会不会尴尬。”

而此刻,倪怡洁正在思考,深港全面复通以后,跨境学童重返校园难免会有适应上的困难。她认真严肃地反问记者,“你怎么看待跨境学童这个群体?你觉得他们会遇到哪些困难?”然后她点了点头,一边在手机备忘录中记下,一边回复道,“全面复通以后,我们计划做一个调查问卷了解跨境学童的需求,加强同香港学校的合作,看怎么提升强化一下孩子的社交能力。”

◎南湖街道渔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港人服务专窗

C

社工保驾护航同胞“回家路”

6日早上9点,罗湖口岸外广场恢复了往日的人流如织。一位身穿红马甲的社工格外显眼,他操着流利的粤语,派发着一本《港人内地生活小百科》的小册子,不时与刚出站的香港旅客击掌问好。他是香港立法会议员郭伟强,当天约了同事到罗湖口岸为过关的香港市民提供内地生活的咨询服务。

和许多香港旅客一样,他也是三年来第一次离港,全面恢复通关以后的第一时间,他选择“回家”看看,也加入“保驾护航”香港市民们的“回家路”。“心情很激动,疫情防控期间试不到东铁线有多快,现在试到了。我约了同事8点半罗湖见,8点15分我就到了。”去年5月,港铁东铁线由红磡延伸过海至香港岛金钟,不需转车,车程省却15分钟。

200米开外的罗湖商业城2楼平台,南湖街道渔邨社区党委副书记史庆明正忙着统筹调度口岸现场的志愿服务工作。“罗湖口岸时隔3年恢复旅检通关,我们担心很多旅客不太熟悉口岸情况,所以街道组织了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来口岸帮助往来旅客,填写健康申报、搬运行李、指引爱心通道等。”几乎每一位上前询问的旅客都露出了笑脸,他们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哪里有餐厅,哪里有银行兑换钱币,哪里搭乘地铁公交长途车出租车。

而5公里以外的南湖街道渔邨社区,幸福万象大厦一楼的党群服务中心里,港人服务专窗的社区工作者正在等待港籍居民们回家,为他们提供政务、生活、就学、就医、就业等服务。相毗邻的港逸豪庭社区,过半的居民是港籍家庭,渔邨社区港逸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正上楼看望独居的港籍老人。

◎香港深圳东门乡亲“落脚点”

提起这支“港逸志愿服务队”,史庆明印象很深刻:2020年6月底,社区工作人员在定期例行探访中,发现港逸豪庭有1户港籍老人家中一直无人应答。在征得老人在港家属的同意后,社区、物业工作人员果断破门进入,发现老人晕倒在地,他随即将老人送往医院,待老人情况稳定后又用救护车护送老人返港回家。

这件事情给了他们很深的触动。在一次座谈会上,大家讨论说,港籍业主在深生活有一些需求,何不成立一支志愿服务队伍来更好地服务港人,让他们在深圳有更好的居住体验,更好地融入社区?于是,2020年9月,全市首个港人志愿者队伍——“渔邨社区港逸志愿服务队”就这样应运而生。

史庆明认为,对社区工作人员来说,为居民服务其实是一个载体,通过这个载体来提升为居民服务的能力,同时也提升了个人职业素养的能力,是社区工作者和居民的双赢。但他觉得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总是担心陷入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机械重复的工作。“全面复通以后,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连接深港两地的社工资源,尤其是在居家服务方面,我们非常希望能够向香港的社工学习,提升我们服务的可能性。”史庆明说。

◎香港深圳东门同乡会会长张锦松

手记

深港融合发展区人气“升温”

罗湖,是许多香港同胞入深圳的首站,也是“港味”最浓的街区。这里常驻近4万香港居民,拥有港资企业近6500家,罗湖、文锦渡、莲塘三大口岸均匀分布,具备深港融合发展先行先试的充足优势。

深港全面复通时间,罗湖欢迎港人“回家”。9.5平方公里的深港融合发展区内,罗湖、文锦渡、莲塘3大口岸全面“开闸”迎客。乐园路海鲜街上乡亲邻里久别重逢,酣畅淋漓。跨境学童重新背起书包,踏上每日往返两地的上学路。人民南商圈加快招商引资,打造港味街区。尚创峰百名港医医疗城已经运行,“港人服务中心”在10个街道里全面覆盖。300万的运通卡消费券送至香港同胞手中,特色商业街区巴士带同胞认识缤纷新罗湖。

在罗湖,无论是宏观政策的考量还是街头巷尾的邻里,都能挖掘出情深意长的深港故事。一个新兴的深港共建双城都市圈正渐现雏形。

来源:南方都市报 记者 林敏儿 编辑 刘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