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坚持建管并重、提质扩容,加快提升城区规划建设水平
- 来源:
- 时间:2023-01-10 10:13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不断提高城区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区。
巩固交通枢纽地位。充分发挥综合交通规划引领作用,加强对外交通辐射,高质量开展罗湖北站枢纽建设,建成东部过境通道市政连接线,构建“一环六射”对外战略通道格局。完善区内轨道网络,加快地铁11号线二期、5号线西延罗湖段建设,推动25号线罗湖段纳入建设规划,争取地铁24号线北延至木棉岭片区。优化骨干路网和微循环体系,划分14个微循环实施单元,分批推进交通改善。开展无人驾驶公交线路试点,推进6处立体停车项目建设,完成整治改造未移交道路134条、“机非分离”4.7公里。
持续完善城区品质。深化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编制完成面向2035年的罗湖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重点支持公共服务、重大项目、创新型产业等用地需求。营造美丽城区环境,推进山海连城、公园群落、生态廊道建设,打通围岭公园-东晓公园-布心公园、红岗-围岭生态连廊、银湖山郊野公园-红岗公园生态连廊三大节点,高标准打造“儿童友好型”低碳示范公园和“零碳排放”翠湖文体公园,新改扩建公园5个。坚持“以文美水、以水兴城”,高质量建设莲塘河、布吉河、金湖上下库、小坑水库碧道。办好粤港澳大湾区深圳花展、梧桐山毛棉杜鹃花会、洪湖公园荷花展以及东湖公园菊花展等一系列特色花事活动,重塑爱国路迎春花市盛况。高品质推进国际化示范街区建设。规范和提升户外广告设施,打造一流市容环境。
全面提升智慧能级。加强BIM/CIM平台建设应用,搭建“一图一平台N应用”城区空间可视化应用体系,强化基础数据、业务数据、智能终端与平台融合,支撑城区智慧管理。强化群众诉求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实现“接诉即应”,突出“弱信号”预警,强化系统性多发事件挖掘,推动实现源头治理。提升新型信息基础设施能级,建成区级物联网平台,累计接入物联设备2万个,重点场所公共无线局域网覆盖率达100%。开展“智慧水务”(二期)建设,提升“水安全”监测预警能力。
打造低碳先锋城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贡献罗湖力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17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质量优良率95%以上。持续开展碧水巩固提质行动,启动第二批小区正本清源巩固提升。开展“两山”基地创建,新增5个市级近零碳排放区试点项目。新增光伏发电装机2700千瓦、新能源充电桩500个。建立“双碳”引导基金,完善节能减排降碳资金专项扶持政策,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