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活动 2023年两会专题 重点工作

(二)坚持做强优势、突出特色,加快提升产业发展动能

  • 来源:
  • 时间:2023-01-10 10:11

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产业结构创新升级,聚焦细分领域锻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创新发展现代金融。推动金融总部集聚,加快财信金控湾区总部等项目落地,引进持牌金融机构不少于6家。紧扣全市金融业“一城一街一带”发展规划,高水平建设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和蔡屋围金融总部集聚区,解决重点金融机构空间优化拓展难题。建设深港财富管理集聚核心区,出台专项支持政策,推动市级财富管理协会落户罗湖,大力发展资产管理、金融科技、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新兴业态,打造财富管理产业园、数字人民币产业园和私募量化交易产业园。联合上海黄金交易所打造黄金流转综合服务平台,加快筹建黄金金融专营机构。高水平推动“深港消费金融高质量发展示范工程”全面落地,开展深港数字人民币嘉年华活动,拓展数字人民币跨境消费应用场景,打造数字人民币应用先行区。举办“融·易·罗湖”品牌融资对接活动12场,提升“金融驿站”效能,疏通银企对接“最后一公里”。高规格举办第三届红岭金融论坛,承办“深圳创投日”罗湖专场活动,开展首批“红岭金融创新项目”认定,持续巩固金融集聚优势,不断提升金融产业发展能级。

提档升级商务服务业。加大高端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有国际竞争力的会计、法律服务、管理咨询、综合性人力资源等高端服务机构5家以上。引导细分行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设立分支机构,布局全国网络、发展新兴业态,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罗湖人才产业园发展能级。引导辖区会计师事务所升级为区域性总所,支持发展有证券期货职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鼓励律师事务所合并、重组做大做强。鼓励专业人才提升技能,新增具有国内外知名职业资格证书人才400名以上。强化空间集聚,推动高端楼宇与高端产业融合,打造高端服务业专业楼宇2栋以上。发挥“罗湖十条”政策效应集聚发展旅行社业,在口岸片区规划建设产、学、研、展、销一体的智慧化旅游产业园,引进旅游企业总部和产业链企业8家以上。支持国际旅游组织、旅游集团、行业联盟设立分支机构,打造湾区旅游会客厅。

培育壮大战新产业。大力发展“7+1”产业集群,出台行动方案,完善“六个一”工作体系,引导产业项目在笋岗-清水河重点片区集聚发展。构建产业发展生态,加快建设创新载体,积极引进产业人才,新增创新载体和新型研发机构10家。推进深港科技合作,加强与香港高校、科研机构联动合作,对接开展科创项目10个以上。依托国家城安院、深圳城安院打造一体化城市安全产业平台。加快中欧创新药物与精准医疗研究院建设,打造创新中心、转化中心、产业中心,力争实现大健康产业领域应用基础性科研平台“零的突破”。聚焦软件信息、大健康、安全节能环保等领域,引进营收超10亿元企业2家,引育专精特新企业20家、国高企业150家。实施战新产业专项政策配套,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支持企业营收增长、升规纳统。强化国信、鲲鹏等基金支撑作用,为产业发展注入资金动力,战新产业产值达到1600亿元。

大力实施“双招双引”。进一步完善全区联动“大招商”工作格局,优化招商引资成果考评和奖励机制,营造“全员招商”浓厚氛围。锚定产业发展方向,加大市外招商力度,举办重点城市专题招商会,开展境外重点国家、地区和行业、企业招商推介。统筹推进产业链招商、展会论坛招商、协会联盟招商、基金招商、以商招商、联合招商,全力争取大型企业在罗湖布局区域总部、运营总部、功能性总部。加强市区联动招商,积极对接承接市级招商资源线索,争取在罗湖落户市级招商活动、招商项目。进一步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一事一议”保障杰出人才事业发展和生活需要,力争引进2支拔尖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在银湖片区建设国际人才智慧谷,打造国际化创新型人才综合研修服务平台,保障青年创新人才成长发展。加强城区形象打造,把城区宣传与重点片区重构、支柱产业升级、产业人才政策有机结合,面向海内外主要目的地进行综合推介,增强对企业、人才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