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区委副书记、区长范德繁:加快构建都市型现代产业体系
- 来源:南方日报
- 时间:2022-12-16 10:51
“党的二十大开幕当天,我收听收看了大会实况、聆听了总书记作的报告,深感报告高屋建瓴、立意深远,视野宏阔、气势磅礴,洞察时代、昭示未来。”罗湖区委副书记、区长范德繁表示,罗湖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严格对标党的二十大的部署,埋头苦干、奋勇前进,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谋新篇、开新局、促发展的工作实效,用心用情用力推动报告的规划蓝图在罗湖落地生根、结出硕果,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先锋城区。
近日,范德繁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联系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体会,就罗湖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深港融合、城市更新、绿色发展等话题畅谈。话语之间,传递出对罗湖未来发展的无限决心和信心。
突出“聚焦”“聚集”加快构建都市型现代产业体系
南方日报: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罗湖作为深圳改革开放的主阵地,创造了许多“中国第一”,是“深圳速度”“深圳高度”的代名词。如今,罗湖发展进入新阶段。结合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面向未来,你如何定义罗湖新的发展定位?
范德繁:近期,我们通过个人自学、集体学习等多种形式,全面系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我深深地体悟到,报告中“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绿色发展”等章节的部署,对于罗湖这样一个人口密度大、经济密度高、生态禀赋优的城市中心区来讲,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我们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结合前一段时间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到罗湖调研的指示精神,认真思考、深入研究、全面谋划,明确了罗湖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突出“聚焦”“聚集”两大关键词,以金融业、商贸业、服务业等优势产业为主攻方向,以招引总部型、平台型、流量型企业为主抓手,高标准、高水平打造五大特色消费街区,打造罗湖核心消费商圈,做好深港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加快构建更具韧性、更有活力、更有竞争力的都市型现代产业体系。
作为深圳最早的建成区,建区43年来,罗湖各项发展步履不停。目前,服务业占罗湖区GDP的比重达到九成以上,已形成典型的以服务业为主导的都市经济体系。接下来,罗湖还将重点聚焦深港、特色、创新三个关键词,进一步发挥区域优势,做好“罗湖服务”。
打造五大特色消费街区创建国际消费服务核心区
南方日报:前不久,财政部提出支持深圳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罗湖是传统的商业旺区,在依托五大特色消费街区打造核心消费商圈方面,罗湖有什么构想?
范德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今年初,深圳也出台了27条硬招,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我认为,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罗湖在其间大有可为、空间广阔。罗湖本身有着深厚的商业底蕴,既有老牌商业街区的东门步行街,又有高端奢侈品牌汇聚的万象城,还有黄金珠宝特色消费等等,可以说商业业态最全面、最多元、最丰富。在“2021中国夜经济繁荣百佳县市”榜单中,罗湖位列全国第八,是深圳唯一进入十强的城区。
我们出台了《罗湖区核心商圈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5年)》,将依托罗湖现有的禀赋条件和优势资源,落实好市里的重大部署,谋划打造东门活力时尚消费街区、人民南深港融合消费街区、蔡屋围国际高端消费街区、水贝黄金珠宝消费街区、笋岗家文化主题消费街区这5个各具特色的消费街区,推动全域消费扩容提质,重塑罗湖核心消费商圈,推动罗湖创建国际消费服务核心区。
与此同时,重点发展黄金珠宝、汽车、家居、高端服务业、旅游业等重点产业,全面助力深圳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比如罗湖“水贝—布心”珠宝产业集聚基地是全国规模最大、发展水平最高、产业链最完善的黄金珠宝集聚区。我们在这个区域出台了针对性政策,引导黄金珠宝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和品牌化方向转型发展,建设国际知名的“世界宝都”。
坚持“依托香港、服务香港”真正让港人“走过来、留下来、融进来”
南方日报:作为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初期的“主战场”,罗湖是不少港资企业来到内地的首选之地。罗湖如何做好“深港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
范德繁:罗湖与香港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是香港社会认同度最高的城区,也是很多香港同胞来内地最便利、最熟悉的“第一站”。有数据为证:目前约有4万香港居民常住在罗湖,约有6400多家港资企业在罗湖经营,罗湖的港资企业占外商投资企业比重高达90%。作为联通深港的“枢纽门户”,罗湖的“深港牌”得天独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当前,香港即将开展北部都会区建设,这对罗湖来说又是一个重大机遇。针对深港融合发展,罗湖也当仁不让、主动作为。就在近期,我们发布了《加快罗湖深港深度融合发展区建设实施方案》,携手深圳人行共同签署了《共建“深港消费金融高质量发展示范工程”合作备忘录》,揭牌成立了深港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罗湖,始终最大限度发挥优势,以最大诚意服务港人港企。
接下来,我们将积极支持和参与香港北部都会区建设,同时坚持“依托香港、服务香港”,充分发挥罗湖的地缘优势和流量优势,围绕消费、旅游、贸易等重点领域,顺应满足后疫情时代深港之间大量人员交往的新需求、新趋势,针对性升级产业布局和业态,提升城区环境品质,构建流量经济“新高地”,真正让香港同胞“走过来、留下来、融进来”,谱写深港深度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老酒厂变身文艺街区城市更新“再造一个新罗湖”
南方日报:我们注意到,12月10日,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在罗湖“金啤坊”文化艺术街区开幕。这里是深圳人熟悉的金威啤酒厂旧址,同时也是深圳首例通过城市更新打造的工业遗址公园。近年来,城市更新是罗湖绕不开的话题,对罗湖意味着什么?
范德繁:是的,“金啤坊”文化艺术街区是罗湖近些年城市更新模式的代表之一。这是深圳第一例通过复合更新模式打造的工业遗存保护项目,在现场还能看到当年老啤酒厂的一些风貌,充分体现了城市更新与文化保护并重、城市记忆与创新时尚共存的发展理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近些年来,罗湖综合运用城市更新、土地整备、查违整治等多种方式,同步推动空间拓展与产业转型升级,新增产业空间446万平方米。城市更新,让产业空间上“再造一个新罗湖”变成现实。在11月24日举行的2022年罗湖区招商大会上,我们再次强调:罗湖不缺空间,只要是好企业、好项目,就一定有空间可以落。
12月10日,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开幕。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纵深推进之际,此次“深双”主展场首次落户在“湾区枢纽、改革原点”的罗湖,可谓意义非凡。本届“深双”聚焦粤港澳大湾区,联动深港,突出“城市生息”主题,与罗湖连接深港的区位优势、“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生态优势高度契合。欢迎大家到罗湖来参观双年展,共同探讨未来城市新前景。
打造“鹏城绿心”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罗湖样本”
南方日报:罗湖素有“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美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对此罗湖有何落实举措?
范德繁:罗湖坐拥“三山四湖”,森林覆盖率达50.1%,城市绿化覆盖率达65.5%,生态环境优美,自然禀赋得天独厚,先后获得了国家生态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最美生态宜居名城和最美绿水青山生态名城“双名城”等多个称号。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当前,罗湖正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高水平打造大梧桐生态区,统筹生态保护、生态治理和绿色发展,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最具生态魅力的“鹏城绿心”,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罗湖样本”。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在全区上下共同努力下,一道道水清岸绿、城景交融的亮丽风景线,正在罗湖徐徐绘就。
罗湖浓浓烟火气,闪亮国际范,越夜越精彩,宜居又宜业。迎着新时代的东风,罗湖正张开怀抱拥抱未来,大发展势不可挡。欢迎来罗湖,一起向未来。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 夏凡 通讯员 冯庆 受访者供图 编辑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