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直通街区

暴雨中扛重物 空调外机上吃饭 罗湖区教育局这支队伍连续下沉社区抗疫22天连呼难忘

  • 来源:深圳+
  • 时间:2022-04-07 09:04

罗湖家园网讯:近日,罗湖区教育局学位建设与财务管理科职员刘康带领的一支下沉干部队伍返回单位休整。

过去的22天里,这群从60后横跨到90后的实力干将连续奋战在罗湖区向西社区、东门社区、螺岭社区,一起在空调外机旁就餐“看夕阳”,一起在雨中扛重物、服务核酸采样点,一起“扫楼”与管控区居民携手抗疫。

有人经历了腰伤复发依然坚持、有人的生日在持续的“扫楼”奔走中度过,连续半个多月没有回家,诸多难忘瞬间总让他们心怀感慨。

一个个马不停蹄奔忙的夜晚

3月3日下午6点30分,刚从罗湖区教育局办公室中返回住所的刘康接到了电话,他迅速调转车头,开往罗湖区南湖街道向西社区。一个小时后,来自罗湖区教育局的30名机关干部行动迅速,在向西社区紧急集合完毕。当晚,这支支援力量就深入了向西社区的大街小巷,进行最需要细心和耐心,也需要大量人力的“扫楼”工作。

他们拿着一本本网格数据名册,敲开一户户家门,核实是人员信息,查看是否有做核酸,未做核酸的立刻引导其下楼核酸点进行检测。这个马不停蹄的夜晚,就这样开启了刘康负责统筹和联络的这支队伍22天的下沉一线抗疫的生活。

在向西社区不到10天,刘康和同事们又奔赴东门社区。人员密集的东门老街,又新增了封管控区,罗湖区教育界志愿者承担的大数据排查工作一直被夸赞,刘康和同事们也不例外,首先接手了这一项工作。

他们拿到一组组数据,高效而详尽地整理好众多有疑问人群的行踪轨迹,让一份份数据表格日臻完善。

随后,他们还被派往东门步行街及深圳戏院核酸采样点服务,维持秩序、服务采样人群,帮着医护人员搬物资、拿试管,都不在话下。

那时他们每天行色匆匆,时间都总是过得很快,只有到了晚餐时间他们才感觉到腰酸背疼。问起很多工作细节,刘康和同事们都说,大家都在做,没啥好说的。

而他们记忆更深刻的是:在东门老街的那个晚霞满天的傍晚,他们把盒饭放在一排空调外机上,边吃边欣赏夕阳,那一瞬间的温暖至今难忘。

雨中那一幕幕让人动容

3月14日早上,刘康带领的队伍又赶到了螺岭社区支援。在雅园立交核酸采样点,他们总是多走几步,“察言观色”服务居民,甚至蹲下来,力所能及帮助居民调出绿码和核酸码;他们和医护人员一起走入行动不便的老人、孩童、病人的家中,为他们进行核酸采样。

暴雨连连的那几天,穿着雨衣他们一样小心而迅捷地奔走,扛起一箱箱物资,齐心合力为来核酸采样点的居民搭起雨棚。

窄小的街巷和花园小区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先后走进东升街一巷、二巷及京基东方华都,推进已经在向西社区多次练习的“老本行”“扫楼”。

不是所有人都精力无限,是打不倒的钢铁硬汉。有同事发现,学前教育科职员刘志勇脸色难看,时不时会蹲下休息,一问才得知,他可能是腰伤复发。带队的刘康让他马上回家休息,没想到不久,刘志勇又微信过来,“明天我还可以继续坚持!”

穿着隔离服和雨衣,脚踏很容易滑倒的鞋套,行走在螺岭社区东升街一巷、二巷,他们坚定地行走,把“扫楼”工作做更细致,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守护这群居民的健康。而社会力量办学科职员方翔,就在扫楼工作中,悄悄地度过了自己的生日。

“扫楼”结束后,他们还要回到社区办公室进行数据比对,再次核实居民核酸情况,看看有没有遗漏。那段时间,坐在核酸采样点的路边就餐,在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操场席地而坐就餐,回到集中居住的酒店匆匆吃饭倒头就睡,半个多月没有回家,都已经成为常态。

结束下沉社区抗疫的3月24日,刘康在朋友圈感慨:“从向西社区到东门社区再到螺岭社区,从扫楼组到大数据组到核酸点组再回到扫楼组,从骄阳烈日到狂风暴雨,日均两万步的路程让我感受到抗疫历程的艰辛以及深圳人不服输的精神!”

来源:深圳+ 记者 易芬 编辑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