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活动 贯彻落实 新闻

深圳探索: 从公卫服务覆盖走向基层治理专业化升维

  • 来源:南方+
  • 时间:2022-02-09 09:20

罗湖家园网讯:去年底,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公共卫生委员会机制全覆盖、能力普遍提升、作用有效发挥,初步建立起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基层公共卫生管理机制。

今年1月26日零时,深圳市罗湖区清水河街道鹤围村58栋、64栋等两区域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至此,深圳全域均为低风险区域,行程码上随之“摘星”,近2000万人的生活重回正轨。

自1月7日发生疫情至今,历时不过20天,深圳成功“摘星”,无疑是现代城市治理的胜利,而其中,基层社区居委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去年6月,深圳市推动社区居委会下设公共卫生委员会,全市821个居(村)民委员会全部设立公共卫生委员会,并在全省率先设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公共卫生工作架构。

半年多来,在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统筹下,深圳基层社区将公共卫生宣传、发动、服务功能延伸到了城市基层治理的末梢,并在疫情防控中充分发挥出专群结合、平战转换、群防群控的优势作用,将社区防疫战线筑得更宽更牢。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以公共卫生委员会的建设为契机,深圳基层社区主动探索建立统筹动员机制,发动各类专业力量和社会资源参与社区公共卫生事务,极大地提升了基层公共卫生治理能力,推动基层治理向着更加专业化、社会化的方向升级。

发端于今年1月7日的新一波疫情,无疑是深圳基层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诞生以来遭遇的一场严峻的考验。

疫情当前,在社区党委领导下,各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平战结合”体系第一时间响应,高效运转,成为基层抗疫的“中场发动机”。


“0107”疫情期间,深圳各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平战结合”体系快速响应,分工协作,有条不紊!

在龙华区龙华街道和联社区,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自揭牌成立以来,便有条不紊推进“六个一”平战结合体系建设,包括:一套运行机制、一个运行团队、一个战备结合阵地、一批应急战备人员、一批外围社会力量、一套公卫指南。

“疫情发生后,我们的应急体系立即自动触发,各个部门、各支队伍各就各位。”和联社区党委书记、狮头岭居委会公共卫生委员会主任邓磊坦言,辖区启用平战基地进行固定点核酸检测,联动各界力量发动、引导居民快速有序地开展了多轮核酸检测,累计完成了25万余人次检测,并向居民群众做好了全面的疫情防控政策解读和健康知识宣传。

疫情中,罗湖区南湖街道罗湖社区前后共出现疫情密接人员8名,次密接人员4名,需要居家隔离7户共15人。在公共卫生委员会统筹下,社区防疫从志愿者发动、调度、隔离人员健康监测、生活服务到社区巡查等开展得有条不紊。

“我们委员会由党委牵头,纳入了社康、警务室、居委会多方力量,定期碰头,这次疫情一发生,委员会的核心部门就立即碰头,分工作业,可以说非常的短平快”,回顾这大半个月以来抗疫的点点滴滴,罗湖社区党委书记、友谊居委会公共卫生委员会主任姜德荣对于公共卫生委员会快速响应、快速决策的强大战斗力印象深刻。

不仅如此,去年至今,罗湖社区总共有1700多人次居家隔离,全部是由公共卫生委员会统筹认定、检测、管理和关爱服务。“有效保证了不漏一人,也不脱控一人”,姜德荣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0107”疫情期间,基层公共卫生委员会统筹战疫成效鲜明,背后依托的正是一整套常态化运作机制缔造的强悍战力。

以大鹏新区王母社区为例。去年7月底,该社区便率先探索建立公共卫生委员会运作机制,整合了社区居委会、网格、社康、社工等各方资源和力量,在公共卫生委员会办公室下设5个工作小组,分别为综合协调组、医疗卫生组、爱国卫生组、疫情防控组(兼“三人小组”)、治安维稳组,构筑起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社区公共卫生管理网络。

罗湖医院集团南湖街道社康中心副主任叶睿注意到,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建立以来一大改变,便在于,社康中心与社区各种资源的融合力度大大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新格局正在形成。而这正是公共卫生委员会具备战力的关键所在。


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建立以来一大改变,便在于,社康中心与社区各种资源的融合大大加强。

“以前,社区和社康中心因为各自的工作性质、方向不一样,大家彼此不了解,基本就是各干各的,单打独斗,正是新冠肺炎防疫中推行的‘三位一体’促成了社区与社康的初步合作,也增进了社区居民对社康的了解,而公共卫生委员会的建立,则进一步强化了社康与社区的融合”,叶睿坦言。

在公共卫生委员会落地后,南湖街道社康中心便开始主动与社区联动,对社区网格员、居民志愿者展开培训,依托后者开展健康宣教,特别是借助网格员人熟地熟的优势,与其组队入户,推动疫苗接种、居民健康评估等工作。尤其是,南湖街道社康与罗湖社区共享资源、信息,针对六十岁以上老人、高血压人群开展针对性健康调查,将健康和诊疗服务开展得更加精准化与个性化。

“我们背后依托的是罗湖医院集团,但如何有计划有针对地向社区投放资源,社区的人比我们更了解,我们的联动共享,就能高效精准地满足居民的需求”,叶睿说。

福田区益田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公共卫生委员会主任胡萍与叶睿的看法相当一致。公共卫生委员会成立后,她立即认识到,社区各方的资源都可以通过委员会达到共享。

基于此,胡萍努力推动资源共享转化为联合行动。以家庭病床补贴知晓率宣传为例,社区网格员经过相关政策培训后,借助入户的便利收集需要家庭病床的家庭信息并上传至社区健康云管家系统,与社康中心共享信息,后者随即跟进电话核查和现场查勘,并主动上门提供服务。

网格员前端收集信息,社康中心后端提供服务,两者的无缝衔接在益田社区探索出了健康服务“网格+社康+家庭病床”“网格+社康+独居老人看护”的新模式。今年以来,已经有39名独居老人享受到了服务。

“社区工作者了解居民的情况、需求,但缺乏专业资源,而社康掌握资源,却很难精准定位服务对象,通过公共卫生委员会这个机制,就能够将社区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越织越密”,胡萍有感而发。

在公共卫生委员会率先落地的龙华区章阁社区,社区、社康、社工“三社联动”机制运作越发成熟。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将党群服务中心与社康中心一体化打造,形成总面积达8100平方米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综合体。委员会将办公室设在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大厅一侧,公共卫生服务团队常态化驻点,近距离为辖区居民提供宣传、咨询服务。在社区负责的11个医疗服务网格中,每个都配备了由全科医生、社康护士、社工等组成的服务团队,按照所属社区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组团开展“点单式”健康服务。

公共卫生委员会的落地,催生的不仅仅是一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的蝶变,更是基层治理的崭新气象。


以公共卫生委员会为纽带,党委引领、专业化支撑、社会化协同的治理格局开始形成。

在《南山区推进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了在社区党委领导下,委员会依托小区党组织,发动辖区楼栋长、网格员、物业服务企业、小区业主委员会、居民志愿者等,组建以小区为单位的社区公共卫生工作网。

委员会更是利用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居民议事会等平台,建立社区公共卫生议事协商机制,梳理社区公共卫生“需求”“资源”“项目”清单,572个小区党组织带头,吸纳100余家卫生服务企业、社会组织、3万余物业人员、近5万名热心居民参与疫情防控、卫生环境维护等社区公共卫生事务。

显然,以公共卫生委员会为纽带,基层治理在公共卫生领域,党委引领、专业化支撑、社会化协同的治理格局开始形成。

龙华区和联社区的探索,更是为社区从公卫服务体系构建向公卫治理格局升维提供了鲜活的样本。

在社区狮头岭公共卫生委员会构建的“六个一”体系中,11家药店16名药剂师、学校幼儿园医护人员、3家诊所、物业企业员工、社区文体指导员,以及社区居民自组织,构成了公卫服务的外围社会力量,同时,社区党委广泛吸纳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青年人群组建起应急战备队伍,形成第二梯队。社区党委进一步通过民生微实事项目、居委会活力资金,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到专业化的公卫服务中来。

“以前开展社区治理,面对几万人的大社区、林林总总的社区问题和服务事项,只能以问题为导向,很难专注于某个领域精耕细作”,和联社区党委书记、狮头岭公共卫生委员会主任邓磊坦言,公共卫生委员会的建立,让公共卫生治理从社区治理的大格局中凸显出来,从而有利于社区党委全面聚焦、精准凝聚专业资源和社会力量,针灸式破解公卫领域的管理和服务疑难。

邓磊的感受并非个例。专业化、社会化本就是基层治理走向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其核心要义。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半年多的探索让越来越多的深圳基层社区当家人意识到,唯有专注,方能成就专业,而公共卫生委员会的建设,正开启了基层治理走向专业化的序幕。

正是洞察到了公卫服务变革催生的基层治理新趋势,去年11月25日,龙华区在章阁社区揭牌成立全国首个以公共卫生社会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聚焦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公共卫生社会工作室。

工作室将聚焦公卫党建引领、服务深化发展、专业服务支持、资源供需对接、应急事件响应五大功能,充分挖掘社区本土资源和特色,建设公共卫生社会工作队伍、跨专业协同服务队伍、志愿者服务队伍等3支队伍,按照一社区一特色的思路灵活设计工作机制,探索符合社区实际需求和基本特点的创新服务模式。

从公共卫生服务覆盖走向公共卫生治理,一场基层治理专业化的变革探索正在深圳形成燎原之势,推动着治理现代化的车轮滚滚向前。

来源:南方+ 记者 吴永奎 编辑 刘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