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红色基因为建设先锋城区铸魂赋能
- 来源:南方+
- 时间:2022-02-09 09:20
罗湖家园网讯:红色课堂开在了村口边、工地上,宣讲下基层活动吸引2万多人参加;百项区级重点民生项目清单,承载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一年内全部完成;“反向办”“智能水表”“暖蜂驿站”等一项项服务创新,给城区带来十足的温度……
唯干唯实开新局。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罗湖区党史学习教育热潮持续兴起,全区扎实推进专题学习、专题宣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等重点工作,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取得扎实成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建设开新局、谱新篇。
踔厉开新局
学习热度足
全市首个社区讲师团在东门开课
梧桐山顶,红色课堂开起来,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与红色文化长廊交相辉映;课堂上,大咖用评书的形式,将一段段党史故事娓娓道来;会堂里,一阵阵激昂的抗战歌声响起,将听众带回那段峥嵘岁月……
学史明志,鉴往知来。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热潮在罗湖掀起。
罗湖区委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紧紧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要求,高质量扎实推进。
一年来,罗湖区各单位各街道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开展中心组理论学习1000余次;全区基层党组织开展理论学习活动近2万次,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讲专题党课600余次。
在罗湖,红色课堂很“接地气”。罗湖区组建67人的区级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开展宣讲下基层活动200多场次,共2万多人参加;组织党史进校园活动400余场,超10万人次参与。“我为社区送理论”全市首个社区讲师团在东门街道开课。
在罗湖,党史故事“活”了起来。依托渔民村、梁金生纪念馆等辖区红色资源,罗湖区举办“榕树下讲党课”“村口边学党史”“工地上讲党史”等特色活动,以及“红色记忆之饮水思源”展览、老兵口述史成果展等近百场群众性活动。
动动手指、点点手机,就能参与党史学习教育。2021年,罗湖区在全市率先开发上线“掌上党史学堂”,引入学、赛、练等多种学习模式,累计吸引1600多个党支部超425万人次参与答题。
在罗湖,党史学习教育被搬上“云端”。“小手拉大手”万个家庭学党史吸引5万多个家庭参与,在“VR红色云展馆”可以“云上”逛展,“党课开讲啦”精品栏目备受欢迎,“花开罗湖映山红”全民抖音打卡、“唱支山歌给党听”千人快闪等活动纷纷“出圈”。
难题破解快
区级百件重点民生项目全部完成
党史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
2021年,罗湖区把为民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最终落脚点,瞄准城区发展、百姓生活的痛点、难点、重点,竭尽全力攻坚克难,推动城区高质量发展。
一张区级重点民生项目清单,涵盖“民生福祉倍增”“交通便捷畅行”等10类100件民生实事,与人民群众的幸福息息相关。
一年来,一桩桩历史遗留问题成功破解。
“感谢政府帮助我们了却了一个心愿!”去年12月29日,田贝股份合作公司村民、田贝花园业主林兆昌终于拿到了期盼已久的红本。入伙11年,田贝花园一直未能办理房产登记,成为居民的一个心结。
去年,“田贝花园房产证办理”被列入罗湖区百件重点民生项目清单。在相关部门的全力推动下,项目土地使用权证顺利释放,为355户村民、1680套房产办理房产证铺平了道路。
一年来,一件件民生大事落地,温暖人心。
交通问题,一直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面对大望片区出行难问题,罗湖区积极协调,想方设法破解,提出实施大望桥重建工程。该工程已于去年12月15日开工建设交通疏解工程,建成后将惠及4万多居民安全便利出行。
在教育方面,针对学位缺口数较大,实施增加优质学位供给项目,建成4所义务教育学校、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4290个。
在公共安全方面,聚焦老旧小区用气不便问题,实施老旧小区管道燃气改造工程,对39个老旧住宅区新装管道燃气,提升居民幸福感和城市公共安全水平。
到2021年底,罗湖主办的深港口岸经济带罗湖先行区建设、大望桥重建工程开工2个市级重点民生项目全面完成;区级百件重点民生项目、各部门各街道主办的535件民生实事也全部完成,为弘扬“先锋精神、奋斗文化”写下生动的注脚。
服务心思细
全国首创“反向办”政务服务新模式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罗湖区在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上下功夫,以贴心的服务、暖心的实事,为居民解决一件件身边小事,增添城区温度。
罗湖善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优势,为居民提供便利。
紧扣“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罗湖在全国首创“反向办”政务服务新模式,实现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目前,民政、企业服务等8大领域23个事项纳入“反向办”,共服务超50万人次群众、533家规模企业。
罗湖去年全年新增14个秒批事项、121个无感申办事项、30个“一件事一次办”。在349个行政许可类事项中,已实现百分百零跑动,办结时限压缩率达到93.69%,即来即办率达到87.68%。
通过深入了解问需,罗湖为城市中的各类人群提供细致、贴心的服务。
去年,住在黄贝、翠竹街道的一些独居老人家里,陆续装上了“智能水表”。当“智能水表”记录到老人12小时用水量小于2升或者大于500升时,就会判断为异常,触发预警。社区工作人员会电话联系、登门探访,查看老人是否遇到突然晕倒、洗澡时在浴室摔倒等情况。
老人家养老更安心。2021年,罗湖建成东晓社区、东乐社区等20个长者饭堂,2个社区长者中心、16个长者服务站完成建设实现运营。
孩子们成长更放心。罗湖开展未成年人关爱季活动,去年8月至10月份针对未成年人组织法院、警营开放日,推出公益课程,设立未成年人专属心灵关爱热线,发放免费观影券、购书券,开展各类关爱活动927场,服务未成年人超5万人次。
户外劳动者有了休憩之所:全区67个“暖蜂驿站”,为快递员、外卖员、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提供歇脚、饮水、充电、阅读等服务。困难群体可以享受暖心救助:“慈善+社工+社会组织”多元社会救助模式获评“2021年度广东省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优秀案例”,并已报民政部评选创新实践案例。
展现新作为
“一主两区三带”167个重大项目将启动建设
风好正扬帆,奋进正当时。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罗湖即将展开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的壮丽蓝图。
“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罗湖人的先锋精神、奋斗文化,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供有力支撑。”罗湖区委书记刘胜说。
推动港车北上,做强三大枢纽
未来,“交通、交流、消费”三大枢纽,将成为罗湖的重要关键词。
在新的一年,交通方面,罗湖将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规划,推动港东铁北延、港车北上。同时,加快厦深铁路引入深圳火车站,提速罗湖北站枢纽建设,“双高铁”格局将进一步强化。
交流方面,罗湖计划举办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岭南文化艺术季系列活动,联合港澳开展“岭南文化”集中推介展览进一步打造开放包容、深度融合的交流枢纽。
在消费方面,一个烟火气与国际范并存的人民南“港味商圈”将出现在罗湖人的面前。此外,东门步行街升级改造加快,万象城商圈将优化升级,“首店经济”“首发经济”将越来越红火,打造品牌汇聚、潮流引领的消费枢纽。
10个重大片区开建,培育科创引擎
打造创新驱动型未来都市产业引领区,是罗湖的重要目标。
一方面,罗湖将加快培育科创产业“新引擎”,通过打造一批百亿级科创产业集群,引进和培育关键细分领域的重大创新平台,引导重点企业建设实验室等创新载体,打造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举措,凸显创新的引领作为。
另一方面,将继续巩固现代服务业“基本盘”,激活特色产业“潜力板”。未来一年,数字货币专营机构实体化运作、黄金回购和流转平台建设将进一步推进、深圳国家珠宝玉石交易中心实体化运作将进一步推进。深港文化创意产业平台、数字特效摄影棚、数字创意产业园有望落地。
2022年,罗湖“一主两区三带”10大重点片区、167个重大项目将启动建设。东门商业步行街改造提升工程、蔡屋围城市更新统筹片区一期、湖贝统筹片区一期、罗湖口岸改造等项目也将全速推进。
构建“健康共同体”,提升幸福指数
2022年,罗湖居民的幸福指数将越来越高。
基础教育迈向高质量。其中,“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建设和数字化“思乐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将继续推进。罗湖还将深入实施“领鹰工程”,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落实法定图则规划教育用地供给,努力增加学位。
罗湖“健康共同体”逐步构建。新的一年,罗湖将构建国际一流的整合型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健全以促进健康为导向的创新型医保制度。在引进一批高层次医学团队的同时,推动优质医疗服务资源下沉社区,建设示范型社区医院。此外,完善重大疾病防治机制,强化公共卫生多渠道监测预警。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愈加完善。根据规划,罗湖将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住房制度,开展非居住房屋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试点工作。还将实现示范性普惠性托育机构、幼儿园开设托班全覆盖。
干出新气象
围岭公园建设
难题一朝破解
围岭山,如同一把巨型的“绿伞”,坐落于罗湖区北部。山上植被茂盛,亭亭如盖。“休息的时候,如果能带着孩子到山上走走,散散步,该有多惬意啊。”从小在吓屋村长大的村民梁荣昌常常这么想。
围岭公园于1999年起筹建,规划用地超73万平方米,涉及独树、吓屋等4个股份公司集体用地。股份公司面临集体土地匮乏、发展空间受限等困局,返还用地诉求与征地补偿政策存在较大分歧,收地问题久拖未决,导致公园开发长期受阻。
22年来,原本可以成为居民休闲去处的绿地,一直是一片荒山。罗湖区第八届人大代表卢金炮关注公园建设,连续多年提出建议案,他曾表示,辖区公共活动空间有限,而围岭山功能不健全,还存在安全隐患问题,“辖区居民一直盼望着这个可提供休闲锻炼的场所能早日修建完成。”
围岭公园建设列入罗湖区2021年重大专项工作任务、“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以及“学党史、开新局”党建引领重大项目攻坚,受到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
去年6月,罗湖区委、区政府决定成立围岭公园建设工程工作专班,统筹协调3个街道与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党建引领,创新思路全力推动协商谈判。
历时5个月,成功促成土地整备项目正式签约。围岭公园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是罗湖坚持问计于民、统筹全局抓推进、集中发力打好重大项目攻坚战的生动写照。
得到了4个股份公司和村民的理解支持,11月17日,围岭公园土地整备项目正式签约,标志着公园规划建设驶入快车道,也将为罗湖北片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居民陈女士对此充满期待,“以后我们晚上饭后可以到围岭山上散步,休息日也多了一个亲近自然的好去处。”
“我们希望公园建设落地后,能形成罗湖中心‘绿岛’,以优质的生态资源辐射周边近30万居民,塑造产城融合的绿色发展标杆,为构建宜业、宜居、宜游的‘新罗湖’注活赋能,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添砖加瓦。”相关负责人表示。
奋楫赶考路
2021年工作成效
●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28.88亿元,增长11.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7亿元,同口径增长11.4%。
●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4家、省认定工程技术中心11个、市认定重点实验室3个
●辖区授权发明专利增长超过90%。
●引进项目142个,预计可实现年营收437亿元。
●获评2021年度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第一名。
●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4290个、幼儿园学位720个。
●新增社康机构8家,省级重点专科达到5个。
●新开工筹集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1.3万套。
●罗湖医院集团核酸检测总量突破1000万,居全省公立检测机构首位。
●PM2.5浓度降至17.5微克/立方米。
●完成首批13个先行示范社区创建。
2022年工作重点
●2022年,罗湖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0亿元。
●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规划,推动港东铁北延、港车北上。
●加快厦深铁路引入深圳火车站。
●打造烟火气与国际范融合的人民南“港味商圈”。
●打造一批百亿级科创产业集群。
●打造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工程技术中心。
●启动“一主两区三带”10大重点片区、167个重大项目建设。
●全力推进罗湖口岸改造。
●构建10分钟“社区服务圈”。
●建成金威啤酒厂工业遗存、粤海体育休闲公园(一期)等重大文体项目。
●实现主要河流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V类以上。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 夏凡 编辑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