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挖掘街道分类亮点,罗湖区打造垃圾分类“一街道一特色”

  • 来源:南方+
  • 时间:2021-11-30 09:25

罗湖家园网讯:如何更好地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如何更高效地开展垃圾分类管理工作?这些问题的答案在深圳市探索垃圾分类工作的过程中逐渐被揭晓,并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作模式。

正值《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施行一周年之际,为进一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罗湖区积极挖掘街道垃圾分类工作亮点,打造“一街道一特色”垃圾分类治理特色品牌,深入探索垃圾分类和街道、社区治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为城区环境品质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党建引领:助推垃圾分类“行稳致远”

党建领航雁阵齐飞,结合实际创新举措,宣传、激励、执法齐头并进,科技创新实现智慧管理……一年来,各街道积极响应市、区部署,在罗湖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的统筹指导下,打好垃圾分类“组合拳”,用“红色”引领“绿色”,将垃圾分类与社区治理相结合,切实做好生活垃圾处置工作,全面推升分类成效,让垃圾分类工作行得更稳、走得更远。

其中,莲塘街道充分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率先创建“两级行走”+“督导检查”精细化管理垃圾分类工作模式,以“党建红”带动垃圾分类“时尚绿”,打造莲塘特色的生活垃圾分类样板。

桂园街道始终坚持发挥社区党委的核心引领作用,鹿丹村社区党委首创垃圾分类“156”党建社区服务新模式,成立一支以退休老人、党员、青少年等热心公益人员为主要力量的垃圾分类志愿者服务队,实施“五心工程”,推动“党建+社区治理”服务工作实现“六到户”,不断推进垃圾分类深入社区、小区、家庭,提高垃圾分类工作质效。

社区治理:小队伍带动大群体践行分类

当前,罗湖区在全区推行生活垃圾“不分类不收运”机制,倒逼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人承担主体责任,提高思想认识,引导居民养成自觉分类习惯,目前已初见成效。而居民作为垃圾分类投放的主体,动员社区居民践行分类是探索垃圾分类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各街道以红色力量引领,以“小队伍”带动居民“大群体”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实现社区党组织与居民之间的良性互动,同心合力有效推进垃圾分类各项工作落实。

值得一提的是,黄贝街道率先推出全市首个厨余垃圾量以社区为单位排名机制,落实各个社区物业主体责任,全力推动提升厨余垃圾分出量,强化辖区厨余垃圾收集管理工作。同时,组建全市首支以社区网格员为牵头人、社区居民为队员的“垃圾分类网格志愿服务队”,以小网格推动大服务,增强网格化治理工作的社会协同力量,初步形成了黄贝街道垃圾分类特色工作模式。

无独有偶,东湖街道积极响应市、区蒲公英计划方案,建立社区科普教育“蒲公英”阵地,以“社工+义工”模式,通过定向培训,培育了一支以垃圾分类推广大使、志愿者、社会监督员等为主要力量的垃圾分类知识科普讲师队伍,加强宣传引导,广泛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智慧管理:积极探索智能分类新模式

除了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人和投放义务人方面下功夫,罗湖区还积极探索“互联网+智能垃圾分类”及各种垃圾分类新模式,利用数据化、智能化等手段,把智能管理与垃圾分类相融合,不断实践更有效的分类管理模式,实现垃圾分类智慧管理。

为积极响应市、区级要求的生活垃圾分类智慧管理模式,笋岗街道统筹安排,促进全街道完成再生资源和小型厨余垃圾处理点智慧平台联网,并对街道全部收运车辆进行核查,推进市智慧分类管理平台联网。

结合辖区实际,南湖街道通过柔性引导与刚性约束,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微课堂培训和垃圾分类进小区宣传活动,将分类观念植入民心,并加强垃圾分类行政执法,持续推动垃圾分类工作高效优质地开展,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迈上新台阶。此外,针对缺乏相关分类意识的部分物业、社区以及垃圾分类工作者,南湖街道不定时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还强化了台账资料管理,形成垃圾分类数据网络,助力垃圾分类工作持续进步。

在智慧管理方面,东晓街道也有奇招。在全市推行“四个率先”举措,创新打造可复制推广的垃圾分类“东晓模式”,不断推动垃圾分类向纵深发展的同时,东晓街道还启动了生活垃圾集中分类投放点智能化升级改造工作,进一步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垃圾分类新模式,通过数据化管理提高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效率,将垃圾分类前端管理从“人力治理”推向“智能管控”。

创新机制:压实责任助推精细化管理

为进一步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压实主体责任,一年来,罗湖区始终坚持将垃圾分类作为提升垃圾治理减量化收集、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水平的重要前提,在分类工作机制上不断创新,带动全社会广泛参与,让垃圾分类走进千家万户。

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再上新台阶,翠竹街道围绕提高厨余垃圾分出率的工作目标建立“红绿黄”机制,根据厨余量分出率,将任务量达标小区标为绿色,不达标小区标为红色,厨余量浮动较大但均量仍未达标的小区标为黄色。借助“红绿黄”机制,翠竹街道定时梳理小区“红黄”名单,以督查促长效,倒逼物业积极落实垃圾分类工作,确保收运处置量稳步提高,助推厨余垃圾精细化管理工作。

东门街道则创建了罗湖区首个垃圾分类物业成长机制体系,精准考核物业宣传管理、台账管理、督导员管理、现场投放点管理四项管理内容,加强垃圾分类工作精细化管理。

此外,清水河街道建成全市第一座街道级垃圾分类展馆——清水河街道垃圾分类减量宣传科普馆,持续传播垃圾分类减量理念,推进辖区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开展。去年深圳首个垃圾减量日上,清水河街道在全市首推“以物换物”模式,今年该模式更是在全市遍地开花,成了全市垃圾减量活动的标配,有效传达了低碳、环保、再利用的理念,推动了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助力低碳。

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接下来,罗湖区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持之以恒、久久为功,集结各街道、各社区以及群众的分类智慧,长效抓好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不松懈,确保辖区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为“湾区枢纽、万象罗湖”建设和城市精细化管理贡献力量。

【撰文】祁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