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砺建成精品绿道 155.2公里绿道串成“美丽罗湖”

  • 来源:深圳新闻网    2019/10/23 15:50

    分享到:

罗湖家园网讯:绿道网建设是广东省委省政府落实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圳市委市政府重点抓的一项民生工程、生态工程。近年来,罗湖多措并举开展绿道网建设,相继开通淘金山绿道、梧桐绿道等精品绿道,成为“美丽罗湖”的生态靓丽名片。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批示,切实解决绿道管理部分领域存在管理粗放等短板问题,着力提升绿道品质,10月22日,在淘金山绿道召开全市绿道系统品质提升行动工作现场会。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周瑶伟副巡视员、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园林处、绿道办等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各区(新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分管领导及具体负责绿道工作同志参与会议。罗湖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分享了罗湖区绿道规划及建设经验、亮点等情况。

不负“一半山水一半城”

十年建成155.2公里绿道

罗湖素有“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美名,生态控制区就占了这片土地一半以上的面积,拥有山地、森林和湖泊,如何将罗湖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区位优势,打造一张靓丽的生态名片,是罗湖区政府一直探索的课题。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罗湖区积极响应“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把保护性开发、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产生活,充分利用辖区山水资源优势,结合东进战略和大梧桐新兴产业带总体规划,探索出通过郊野品牌绿道建设,将森林引入城市,给市民生活提供绿色福利,为罗湖构筑绿色休闲体系提供重要基础。

其中,淘金山绿道、梧桐绿道是罗湖区引以为傲的两条绿道,以梧桐山山水生态环境体验为中心,以“精致”“野趣”为着力点,在绿道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坚持依山水自然形成的地形而建,绿道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尽量保留原有植被,减少开挖山体,仅在重要观景点进行保护性建设,延续梧桐山生态环境,构建完整的绿色廊道。绿道通过采用透水路面、生态草沟、生态旱溪、雨水管网等方式收集引导雨水进行贮蓄或下渗,建立过滤湿塘和区域地表径流改善系统,形成海绵绿道体系,实现绿道雨洪综合管理。

目前为止,罗湖区已完成155.2公里绿道网建设,其中省立绿道27.16公里、城市绿道59.75公里、社区绿道68.29公里,其中郊野绿道36.3公里,塑造淘金山绿道、梧桐绿道等深圳市品牌绿道,提供精细化的绿道管养和自然教育中心服务。

以人为本提升绿道网

探索“生态+”保护性开发罗湖模式

2017年以来,结合《罗湖区落实“东进战略”行动方案 (2016-2020年)》、《大梧桐新兴产业带发展规划》、《罗湖区慢行系统规划》等规划,罗湖以郊野绿道为重点,规划建设罗湖北侧郊野绿道带,打通环水库南侧绿道及北侧绿道,打造环深圳水库的精品环湖绿道。其中,一批具有智慧、人文、科技等元素的特色绿道已投入使用,并获得市民赞誉。

多功能智慧绿道,以淘金山绿道样本,该绿道的智慧建设包括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功能。在智慧管理方面,已具备了视频监控、人流量监测、车辆管理、边坡监测、空气质量监测等功能;智慧服务方面,已具备了VR导览服务、AI互动屏服务、语音精灵服务、WIFI免费上网服务。今后,还将会增加紧急报警和土壤水质检测等功能。该智慧绿道系统还预留了接口,为下一步5G应用及与区里正在打造的梧桐AI生态小镇平台对接,实现资源共享。

兼顾以人为本、服务大众的理念,罗湖还开设了绿道自然教育中心、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中心。基于梧桐绿道的自然山水条件,罗湖于2018年建设梧桐绿道自然教育中心,以志愿者服务为主导,向公众开展自然教育,为深圳市首个以绿道为主要地点的自然教育中心。建立起48人的志愿者队伍,服务人次达1000多人次,受到市民的广泛好评。此外,淘金山绿道新建立的淘金山绿道自然教育中心和淘金山绿道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中心将充分利用多样性的人工智能载体,以淘金山绿道作为载体,以宣传绿道文化、自然教育、全民健身为主题,建设普惠性、高质量、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探索绿道开展活动的更多可能性,不定期地开展面向社会大众、适合各种不同人群的绿道活动。

在创新探索方面,罗湖充分吃透深圳市绿道建设的文件精神,在坚守饮用水源及基本生态控制线保护法规前提下积极寻求破解绿道建设难题的有效途径,探索开发和保护和谐共生的“生态+”保护性开发罗湖模式。如结合水库辅助管理功能建设梧桐绿道仙湖驿站;严控淘金山绿道2处配套建筑面积,确保一级水源保护区安全。

今后,罗湖将以工匠精神,精心打造更多精品绿道,精细化管理,强化服务功能和服务品质,为市民奉献出景色优美、舒适方便的高品质绿色慢行系统。

来源:深圳新闻网 记者 刘嘉敏 通讯员 徐映雪 编辑 李慧


手机扫扫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