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区发布木头龙片区零星房屋征收提示

  • 来源:罗湖社区家园报    2019/08/09 11:50

    分享到:

罗湖家园网讯:位于罗湖区爱国路的木头龙小区,一侧已经用围挡遮掩起来,楼房基本都空置了,很多门窗都被拆下。再次踏入小区之前,邓叔望着自己的窗户看了许久。手中的烟静静地燃烧到最后,他终于收回了目光,深深叹了口气,嘴里喃喃道:“10年了,都不敢再有什么期待了。我只想回家,想尽快等到那一天。”

木头龙旧改项目,就像是深圳城市建设的一道伤疤,裸露在市中心已近十年时间。“十年改不动”,成了市民提起木头龙的第一印象。据了解,木头龙小区始建于1980-1982年间,占地面积约为7.7万平方米,拆迁房屋栋数共61栋。自2010年列入市城市更新计划至今已逾9年,由于4户业主未签约,项目仍未进入实施阶段。已签约的1336户业主,因为项目迟迟无法推进而有家难回,更有49名业主在等待中遗憾离世。

因为多年来未进入实施阶段,积累了重大的社会风险,木头龙项目早不是单一的城市更新项目,已经演变成为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如今,事件迎来了新的转机。8月8日上午,罗湖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发布《深圳市罗湖区翠竹街道木头龙片区零星房屋征收提示》,木头龙片区零星房屋征收已确定为2019年度项目,征收范围已确定。

对此,罗湖区相关部门表示,为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尽快落实公共利益,故启动本次征收。业界专家认为,政府的积极介入将有助于木头龙项目破局解困化险。

深圳木头龙小区。南都记者刘有志摄

走进木头龙之那个再也回不去的家

十年的时间,对于青年人来说,是可以不断试错拥有无数选择的韶光;而对于木头龙小区部分业主而言,十年的时间,笼罩在他们头上的阴霾从未散去,即使走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旧没有实现住进新房子的夙愿。据统计,目前,木头龙小区仍有230多位68岁以上的高龄业主,其中80岁以上的接近80位。

“救救木头龙吧,我们真的没有家了”

“十年了,这成了一个结,解不开。”对于木头龙业主邓叔来说,“何时能回家”成了他多年的“心病”。更让他难过的是,原本跟他一同居住在木头龙小区的双亲,再也回不到这个曾居住了30余年的家了。

作为该小区最早一批签约的业主之一,邓叔同父母在2011年搬出了小区。按照原本的计划,2016年一家人就可以回到木头龙,住上新房子。然而现实却不如人意。九年过去了,“回家”仍显得“遥遥无期”,甚至成了不能提起的词语。

“因为租房子条件不好,父母没办法再跟我们住在一起,只能搬去跟我弟弟一家人住,可是老人心底始终还是觉得,只有木头龙是自己的家,一直嚷着要回去。”邓叔表示,迟迟无法推进的拆迁进度,也让他无法面对一直念叨着要回“自己家住”的父母。

“拆了吗?”“快了。”“现在什么样子?”“在挖地基。”“盖好了吗?”“在装修,就快能住了。”“每每去看望他们,都会问起这件事,我一度都不敢回去看他们。”邓叔不得不用谎言来掩盖残酷的真相。

2018年,邓叔的父母相继离世,临终念叨的仍是“回家”。“不仅他们遗憾,我更是心痛。让父母在漂泊中离世,我这做子女的,怎么能不自责,这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提起父母,邓叔不胜唏嘘,“人都是念旧的,都想落叶归根,回到自己的家”。

如今,邓叔也已至古稀之年,眼神明亮但是已显疲惫,“人生没有几个十年,我们也老了,不要等到我们都要走了,木头龙还是现在这样”。

曾几何时,邓叔想的是新家如何装修、布置,如今,他只有一个念头——回家,带着父母“回家”。“救救木头龙吧,我们真的没有家了。”

深圳木头龙小区。南都记者刘有志摄

“膝盖跪到烂”,仍没完成家公住进新家的心愿

住上带电梯,宽敞明亮,设施齐全,周边有学校、老人中心、活动中心的新房,是陈阿姨给家公的承诺,但随着老人的离世,这个承诺已经不可能兑现。当遗憾有了永远为注脚,无论对于亲朋好友还是多年旧邻而言,都难以接受。

“不能说,一说眼泪就流出来了。”还未开口,今年70岁的陈阿姨就已经一脸泪水。木头龙旧改项目开始立项的时候,她的家公就已经80多岁了,为了方便项目推进,一家人第一批签约,随后搬出了木头龙。由于条件限制,身为客家人的家公只能回到龙岗祖屋居住。可没想到,这一住再也没回来过。直到96岁高龄去世,家公也没能见到新家一眼。

“我们是第一批签的,为了能让项目快点推进,我一家一家去求尚未签约的邻居们。”陈阿姨说,为了能让家公早一点住上新房子,她为这些邻居上门送水果、送月饼,一遍又一遍地做工作。“为了未签约的业主跪到膝盖烂,想到就心酸。”但是最终,陈阿姨也没能实现家公的愿望。

十年时间里,陈阿姨自己也从50多岁的中老年“熬”成了年过六旬的老人。心心念念的新家,依旧看不到。“什么时候才能住上带电梯的新房子?什么时候才不用过‘晚上睡在简易床上,白天起床还要把床铺收起来’的日子?我无数次地问,但是没有答案,只能眼睁睁望着已经开始有裂缝的天花板。”

老年业主躲藏房东“突击”,只怕再被赶出门

在木头龙,与邓叔、陈阿姨经历相似的业主还有很多。作为上个世纪深圳建设之初的第一批“单位自建房”,木头龙里居住的很多人,都是在上世纪80年代调入深圳特区的第一批“来深建设者”。为深圳建设贡献大半生后,他们的晚年,却不得不因为木头龙旧改,而被迫打上了“有家难回”的“漂泊”底色。

陈先生的父母——木头龙业主陈叔和杨姨在2011年开始了他们“漂泊晚年”。“故土难离”的热爱与邻近医院的安心,让这对老人拒绝了儿子同住的邀请,率先签约后就近租房居住。“木头龙他们住惯了,而且附近有医院,我父亲多次心梗也正是因为离医院近,才能即时抢救回来。但是我眼见着他们二老因为这一点点的顾虑,遭受了太多的艰辛。”陈先生说道。“他们年纪大了,很多房东担心他们身体不好,不愿意把房子租给他们。能够顺利租到房变得特别困难,每次都是我们租房给老人住,还要被人质疑不孝顺,各种心酸难以用语言表达。”

说起这件事,同为木头龙小区业主的史大姐就目睹过陈叔、杨姨的尴尬。有一次陈叔生病,刚从医院就诊回家躺在床上休息,正巧遇到房东上门,老伴杨姨赶紧把正在病中的陈叔叫起,藏在房间里。史大姐说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当下就问了杨姨,答案却让她难过得当场流下泪来:“杨姨说,害怕房东看见他有病,不让他们住,再把他们赶走。如果木头龙旧改能够如期完成,他们哪需要这样。”

深圳木头龙小区。南都记者刘有志摄

寄人篱下的小心翼翼、时常搬家的劳苦奔波,多年漂泊的居无定所……这种从身体到精神的双重考验生活,陈叔和杨姨一过就是8年。8年间,这对老人还一直在为早日回迁,住回自己家而来回奔波,带头、劝说邻里,只为“回家”。“那么大年纪,身体还不好,为了旧改四处跑来跑去,怎么劝都没用。卡在了几户业主身上,迟迟未能签约,项目签约率始终达不到100%,我告诉父母,依靠市场行为很难推进项目更新改造了,让他们搬来跟我住,可是他们都拒绝了。”陈先生说。

直到2018年,两位老人相继离世,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遗憾。“年纪这么大的老人,长期看不到希望,该有多大的精神压力。”陈先生表示,自己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政府能早日依法介入,加快项目推进,以告慰父母在天之灵。

走进木头龙之那些无法弥补的遗憾

近十年的有家难回,对长者而言,是一场“看不到头”的等待,对于孩子们而言,则成为了成长路上的一道“凭空降临”的“难关”。他们有些从孩童变为青少年,有些从青少年走向成家立业,那些经历的痛苦,过往的心酸,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

上学难

上学要挤车,一路站着来回奔波

木头龙小区紧挨着翠竹小学和翠园中学,对于原本居住在木头龙的孩子们来说,“上学”不过是5分钟以内的步行路程,但在拆迁安置被迫搬家之后,孩子们的上学路变得坎坷了许多。

今年79岁的王姨是三十几年前第一户搬进木头龙的业主。看木头龙二期、三期一点点盖起来,人们一户一户搬进来,王姨是木头龙小区的见证者,更对整个小区有着深厚的感情。10年前,在听到改造消息后,激动开心的她给孩子做工作、给邻居做工作,用她的话来说,就是希望能让木头龙的旧改早日完成,项目规划中的文化空间能够启用,自己的小孙子能方便学钢琴。

为了方便孙子上学,签约后王姨一家搬出木头龙小区在翠竹附近租房子住。但没想到短短两年,不仅房租从4000元涨到4800元,最后干脆被房东以“自住”为由“请了出去”。无奈之下,一家人只能搬到布吉居住,小孙子每天搭乘地铁上下学,而这,也成为最让王姨揪心的事。

为了能按时上学,小孙子每天都要早早出门坐地铁,恰好撞上本就特别拥挤的地铁3号线的出行早高峰。上班的人们把地铁车厢挤得满满当当,小孙子因为年纪小,个子矮,只能把脸紧紧贴在人群之间,一路站到学校,整个上学过程需要半个多小时。

“我觉得孙子好可怜,每天早上挤着去上学,出门都是哭哭啼啼,不愿意去。”王姨说。

每天都回木头龙看一看,成了王姨10年以来养成的习惯。那个原本没有大人一半高的小孙子也长成了小大人。看着眼前仍是一片废墟的“旧居”,王姨感慨万千。“我这么大年纪,从来没有住过电梯房,希望有生之年能够住进电梯房,有个不用再爬上爬下的幸福晚年。”

结婚难

婚房成泡影,只能被迫蜗居

除了上学难,对于很多想要依靠木头龙旧改后的新房子做婚房的人们,也经历了“结婚难”。新房迟迟未见,婚房只能是“镜花水月”,婚结了,娃生了,婚房却依旧还缺席着。

在儿子五岁的时候,史大姐就成为了一名单亲妈妈。她一个人将孩子带大,倾注了无数心血。眼看儿子成人,也与当时女友谈婚论嫁,史大姐打算等自家在木头龙旧改的这套新房建好,就送给儿子当婚房。

没想到,这一等就是9年。儿子从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变成了一个年近四十的中年人,想象中漂漂亮亮的新家,依旧没有影子。“唯一的梦想破灭了。”史大姐说。至今,史大姐和儿子一家仍分别租房居住,光她一人在过去九年就搬了七次家,各种心酸无处诉说。“希望政府能够介入,要早日打破这个局面。个别业主拒绝签约,伤害的是我们1300多户已签约业主的集体利益,就让我们能够回到自己的家吧。”

同样经历“婚房梦”破灭的还有张叔一家。作为一个在战场上荣立三等功的退伍老兵,张叔听到木头龙旧改消息时,心情很是激动。“想着三五年之内就能从海沙房住到电梯房,儿子结婚也方便,多好。结果现在十年了,还是不知道这房子啥时候能建好。”

作为一个曾经在战场上流血不流泪的“硬汉”,面对多年难以推进到100%的签约,也只能连声摆手,说“没有办法”。尤其是张叔签约搬家后,房租连年飞涨,一家人的住处“越搬越小,越搬越远”,曾经美好的期待,都化作了现实的无奈。尤其是在风风雨雨一路相伴的妻子面前,他更是感到惭愧。“嫁给我老公几十年,从来没有住过新房,做梦都想能有一套自家的房子。”张婶哽咽地说。

邻居们的经历,让同为木头龙业主的陈叔感慨良多。总结起木头龙项目从2007年开始意愿征集到如今的12年历程,他用了四个字:有喜有忧。喜的是通过市场运作,木头龙1340户业主到2018年中未签约者只剩下了4户,忧的是这4户,一年多来一直没有突破。

2011年5月业主集体搬出小区,当初的临时安置如今变成了长期无家可归,孩子们都长大了,甚至有了下一代,他们却也老了,身心承受巨大压力。“项目等死就是业主等死,希望政府依法依规介入,尽快破解难题。”陈叔呼吁。

养老难

与时间赛跑耄耋患癌业主盼新家

对陈叔和杨姨来说,没能见到新家一眼的遗憾已经无法弥补,而对于已过80岁高龄的钟爷爷来说,“何时能搬回木头龙住上新家”已经成为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从1984年调来深圳后,钟爷爷就和家人一直住在木头龙社区。当初签约之时,钟爷爷便积极响应成为第一批签约的业主之一。“旧房变新房是一件好事,我自然坚决支持。”回忆起当时签约的场景,钟爷爷仍历历在目。

没想到这条旧改路,已经走过了10年。如今,钟爷爷已至耄耋。现在的他,依旧坚持着几乎每天都回木头龙,看一看已经被打碎玻璃拆掉窗户的老房子,再劝一劝不愿签约的老邻居。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已经苍苍白发、看起来身体硬朗的爷爷,实则已身患癌症,在等待新家的10年中,前后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对他来说,生命已经按下了“加速键”。盼新家成为了支撑钟爷爷的最大念想,而100%签约率的硬指标和个别始终难以谈判、不愿签约的业主,却让他的愿望年复一年地落空。“都已经99.7%了,难道真的没有办法了吗?”钟爷爷不甘心地问。

木头龙社区现状。

针对木头龙片区零星房屋征收项目的启动,业界专家在接受采访时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滕宏庆认为,该小区建筑时间长,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而且该项目城市更新后建有公共配套,如幼儿园、老人活动中心、社区文体中心等,是对重大民生需求的回应。而且该地块处于罗湖区核心地带,与城市交通主干道和轨道交通主要节点相邻,还毗邻三个深港口岸,拖而不决会影响到罗湖的区位优势及未来发展目标。

“正是因为存在众多公共利益,政府是有依法介入的必要。”滕宏庆强调,根据我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相关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征收国有土地上单位、个人的房屋。《物权法》也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此外,根据《深圳市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办法》相关规定,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确需征收房屋的,按照本办法规定纳入全市年度房屋征收计划后,由辖区政府实施房屋征收。

木头龙社区现状。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亦表示,就木头龙旧改项目而言,其涉及大量的公共利益,包括木头龙小区的居住安全,小区土地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为社会提供保障性住房和教育、养老等公共配套设施等。木头龙项目至今历时10年,付出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成本。如果就僵局现状而言,由政府依法征收已经成为解决木头龙问题的“唯一解”。

广州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土地法制研究院副院长耿卓认为,从木头龙小区实际来看,小区楼栋已经成为危房,改造后有相当比例的土地用于道路交通、养老康体、文体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公益属性甚为明显。且项目耗时日久,涉及一千多户家庭,项目一日不落地,风险一日不排除,且越到以后越严重。

“目前木头龙已经成为深圳的一道伤疤,1300多户业主无家可归,项目公共配套无法落地,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人是赢家,有的反而是重大的社会风险。如果政府不及时介入,后果不堪设想。对政府而言,城市更新理应是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为了让市民生活得更美好,而非‘不定时炸弹’。依循有关规定,政府显然有义务介入。”耿卓说。

木头龙社区现状。

部门声音

木头龙旧改

涉及众多公共利益

重大风险接近

不可控临界点

缘何对木头龙片区采取零星房屋征收?罗湖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木头龙项目涉及众多公众利益,为了保障辖区居民的权益,改善辖区居民生活条件,化解已存在和潜在的社会风险,而启动本次征收。

“木头龙小区始建于1980-1982年间,楼龄均在30年以上,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若不及时重建,将威胁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该项目设立的初衷,就是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居住条件,保障的正是市民的公共利益。”该名负责人说道,“且该项目在规划时还配套建设医疗、教育、养老、文体、交通等基础设施,如今多年过去,公共配套迟迟不落地,也是对公共利益的损害。”

另一方面,该项目久拖不决不仅影响公共配套设施的落实,还造成重大的社会风险。该名负责人表示,多年的等待,已经堆积了诸多社会矛盾,且风险有加剧趋势,已经到了接近不可控的临界点。如果由此发展下去,极易引发新的更大社会问题。

“经过全面分析,木头龙项目涉及众多公共利益、现状存在重大社会风险的情况下,根据《深圳市2019年度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计划》房屋征收专项计划中明确的‘考虑到各区公共利益项目的急需,各区区级房屋征收计划可安排零星急需项目1项’,罗湖区政府将木头龙片区零星房屋征收确定为2019年度罗湖区零星急需项目,并启动征收程序,尽快破解重大历史遗留难题,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落实项目配套的交通设施、保障性住房等急需公共利益。”他说,政府将依法依规实施房屋征收并进行征收补偿,保障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

链接

木头龙10年 “旧改拉锯战”

作为被列入2010年深圳城市更新单元第一批计划的8个旧住宅小区改造项目之一,木头龙的“旧改拉锯”已进入第10年头。按照木头龙项目的未来规划,该片区将不仅含有回迁住宅、保障性住房,更拥有幼儿园、居住小区级文化室、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社康服务中心、邮政支局等大量的公共配套,打造集居住、生活、医疗、教育、养老、文化、商业于一体的人文居住社区。

然而,上述美好愿景,如今仍然是一片废墟。38年楼龄的海沙房历经风吹雨打,已是钢筋裸露,一些则是残垣断壁,这片曾经的城市核心地段的住宅区在10年中无人打理,已经渐渐变为了荒草丛生、蚊蝇成群、遍地碎砖断瓦的“都市废墟”。

2015年,木头龙项目整体签约率便已过双90%(签约户数、签约面积);2016年,业主举行团签仪式,整体签约率达97%;2017年,整体签约率超过98%,但仍有20多户未签约。当年8月,罗湖区根据《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实施细则》第七十一条规定发布公告,请未签约业主与市场主体积极协商拆迁谈判问题,尽快达成一致意见,“对于久拖不决的,罗湖区政府将依法依规解决拆迁遗留问题”。2018年6月,项目仍剩4户未签约,签约率达99.7%。但时隔一年项目依然陷于“僵局”。

2018年8月8日,罗湖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发布《深圳市罗湖区翠竹街道木头龙片区零星房屋征收提示》,木头龙片区零星房屋征收已确定为2019年度罗湖区零星急需项目,项目征收范围已确定。

来源:罗湖社区家园报 记者 张一鎏 孙雅茜 编辑 刘嘉敏

手机扫扫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