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学霸三语直播解码水贝黄金:用青春语言讲好产业“活故事”
- 来源:深圳晚报
- 时间:2025-07-18 09:24
罗湖家园网讯:“大家好!欢迎走进金光闪闪的水贝世界!”近日,在位于翠竹街道的水贝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水贝夜校直播教室里,补光灯暖光漫开,手机支架前的8张笑脸带着点拘谨却满是热情——这场由罗湖区委社工部主办、翠竹街道团工委及水贝夜校承办的“中俄珠宝‘语’宙”暑期实践活动,正在用中、英、俄三语向世界“解锁”水贝黄金珠宝的独特魅力。
镜头里,俄罗斯姑娘维卡攥着写满中文备注的珠宝手册,皱着眉努力蹦出“花丝镶嵌”的发音,尾音还带着点俄语的卷舌;中国小伙李家豪站在非遗工艺展品前,用流利的俄语介绍“水贝是中国黄金珠宝产业的‘心脏’”,手指偶尔不自觉地扯了扯衣角。虽然解说里还带着点“课本味”,肢体语言也稍显生涩,但直播间里已经炸开了锅——“中俄组合太有创意了!”“这就是活的招生简章吧!”开播还不到5分钟,观看人数已破千,弹幕像潮水一样涌来,“太酷了”“求俄语教程”的留言刷得飞快。
说俄语?我们是“专业选手”
这份直播热度,源自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以下简称“深北莫“)与罗湖区、翠竹街道联动的“社会实践大作战”。今年暑假,深北莫依托“中俄联合办学”特色,联合罗湖区委社工部、翠竹街道团工委等单位,推出涵盖“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产业传播等11个方向的实践项目,“中俄珠宝‘语’宙”正是其中最“贴地飞行”的一个。
“我一开始查资料就发现,水贝的黄金珠宝产业那么有名,可俄语的推介内容几乎是空白,连‘足金’‘镶嵌工艺’这些专业术语都没有标准的俄语翻译。”语言系俄语专业大二学生李家豪说,“我们深北莫语言系可是中俄合办的‘王牌’,俄语专业四级通过率高达90%,卖黄金他们是专业的,说俄语——我们绝对是专业的!”
从项目申报到与水贝夜校对接脚本,从跟着老工匠学“花丝镶嵌”术语到打磨三语直播流程,团队小伙伴足足忙活了一周。翻开他们厚厚的项目申报书,10多页的行程排得像“作战地图”:第一天和水贝夜校老师一起整理《水贝珠宝俄语50句》实用手册,把“欢迎来到水贝”“这款项链是花丝镶嵌工艺”这些常用语翻得准确又好记;第二天跟着翠竹街道团工委的工作人员去水贝珠宝博物馆,一边参观一边记录“中国黄金第一街”的历史,然后把解说词翻译成俄语;第三天走进非遗工艺工坊,蹲在老工匠旁边,用手机镜头追着他们的指尖,记录“花丝镶嵌”如何把细细的金丝变成精美的珠宝……
实践那几天,深圳暴雨不断,同学们背着设备趟水去博物馆,鞋子泡得发白,裤脚沾着泥,但没人抱怨——“书本上的知识,只有扎进实践里,才能变成活的”,俄语专业大二学生苏煜曹说,“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能通过罗湖区委社工部、翠竹街道和水贝夜校的平台,亲身感受这座城市的脉搏,用俄语讲好水贝故事,太有意义了!”
首播“翻车”?这是最鲜活的成长课
为了这场首播,同学们提前两周就跟着水贝夜校的直播老师学技巧:怎么调整镜头角度,怎么和网友互动,怎么用三语切换解说。可当真正站在镜头前,还是免不了紧张——化学系大一的俄罗斯学生维卡刚开口说中文,就把“水贝有很多黄金珠宝”说成了“水贝有很多黄金的……珠宝”,急得她用俄语说“对不起,我太紧张了”,旁边的中国同学赶紧帮她翻译,直播间里的网友却刷起“可爱!”“加油!”;姜承均背得滚瓜烂熟的“水贝的区位优势”,一开口变成了“水贝的位置……嗯……很好”,说完自己都笑了,弹幕里立刻飘来“没关系,我们听懂了”的留言。
下播后,大家围坐在水贝夜校的教室里复盘,桌子上摆着没喝完的矿泉水,笔记本上写满了总结:“下次要提前半小时和翠竹街道的工作人员调设备,今天摄像头有点模糊”“要和水贝夜校的老师一起准备忘词救场预案,比如拿出珠宝样品给大家看”“要多问网友‘有没有见过花丝镶嵌的珠宝?’,这样互动性更强”。
虽然翻车了,但姜承均觉得收获满满:“我学会了好多黄金珠宝的专业术语,这些都是课堂上学不到的。”维卡也笑着说:“谢谢罗湖区委社工部、翠竹街道和水贝夜校给我这个机会,直播太有意思了,我的中文进步了,同学们的俄语也帮了我好多,下次我还要来!”
带着任务去,满载“活知识”归
这场“中俄珠宝‘语’宙”实践,不是一次简单的直播,而是一次“课堂知识到现实运用”的跨越。同学们把商务俄语、跨文化交际、新媒体运营这些“课本里的知识”,变成了“手里的本事”:用俄语翻译的《水贝珠宝俄语50句》,已经发给了水贝的商家;拍摄的非遗视频,正在通过水贝夜校的平台传到国外;甚至有网友留言说“因为你们的直播,我想去深北莫学俄语”。
“原来最好的学习,是把知识放进生活里”,苏煜曹说,“我们不仅讲好了水贝的黄金故事,也通过罗湖、翠竹的平台,找到了自己的成长方向——用青春的语言,把中国的产业故事,讲给世界听。”
直播间的灯灭了,但同学们的“实践故事”还在继续。接下来,他们还要和水贝夜校合作,推出“水贝珠宝俄语小课堂”;跟着翠竹街道团工委的工作人员,去水贝企业做调研;把更多水贝的“黄金故事”,用三语讲给更多人听。
来源:深圳晚报 记者 王雅萍 编辑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