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微改造”让罗湖闲置空间变身幸福家园

  • 来源:南方+
  • 时间:2025-07-17 17:01

罗湖家园网讯:在黄贝街道深业东岭小区,5A、5B栋架空层上演了一场华丽蝶变。这个不足千平方米的空间曾长期闲置,如今已成为居民热捧的“邻里客厅”——迷你图书馆书香弥漫,童趣墙绘环绕的儿童乐园笑声朗朗,健身区里各年龄段的运动爱好者挥洒汗水。这一变化源于社区党委联合小区党支部实施的精准改造,更是黄贝街道以“微改造”激活基层治理末梢的生动实践。

黄贝街道作为罗湖区小区数量最多、老旧小区集中的区域,于2024年启动“现代活力小区共享空间”计划,通过盘活空中花园、楼宇平台等闲置资源,在深业东岭、京基东方都会等4个试点小区打造多功能“家门口会客厅”。街道创新实施“1+1+N”全域提升路径,以深业东岭“三融合”模式和碧中园“一核三圈”机制两大标杆为引领,带动各社区培育特色党建项目,最终推动全域N个小区治理水平整体跃升。随着峰景台大厦、中山花园等项目相继落地,党建引领正让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家门口不断生长。

蝶变邻里“新客厅” 党群合力惠民心

深业东岭小区改造的契机来自1371份沉甸甸的居民问卷。面对居民对活动场地的迫切需求,深业东岭党支部迅速锁定老旧架空层,通过科学划分静动区域,将空间升级为集党员活动室、书香阅览角、童趣天地、活力健身区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日均服务超300人次。“全家人的休闲需求在家门口就能满足!”居民周阿姨的点赞道出了众人的心声。

这场空间焕新的背后,是黄贝街道创新的“三融合”党建模式在强力支撑。组织融合凝聚核心力量,47名党员组成的“红马甲”先锋队梳理出18项民生诉求清单,与物业结成“解忧搭档”。面对高峰时段电梯拥堵难题,党支部书记王志远吹响“集结哨”,党员与物业联合制定优化方案,并通过逐户动员实现居民共同决策。

资源融合盘活多元要素,党支部联动社康中心、颐养院打造“情暖夕阳”医养品牌,累计开展健康讲座及义诊50余场;携手商圈举办义卖活动,筹集23.5万元善款帮扶困难邻里;响应“绿美罗湖”号召种植桂花树,为社区注入绿色生机。服务融合激活治理循环,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圆心构建“15分钟服务圈”,通过深港文化月、亲子运动会、中秋邻里节等活动,为超大型城中村小区治理注入持续动能。

创新机制“强赋能” 党群共治绘就幸福图景

在碧波社区碧中园小区,另一套创新治理机制正绽放独特光彩。小区党支部创新构建“一核三圈”工作体系,以党支部为领导核心,辐射打造高效民主的“议事圈”、聚力赋能的“红色圈”、温情惠民的“惠民圈”,将服务阵地真正建到居民心坎上。

议事圈里,民主协商化解民生难题。拥有24年党龄的党支部书记张玉英组建起由党员、调解员、业委会、物业组成的“调解智囊团”,今年已成功化解噪音扰民、停车纠纷等矛盾15起。党支部更创新开设“党群茶友会”,借潮汕茶文化之韵,定期邀请居民代表围坐畅谈。

一杯清茶间,家长里短化作治理良策。配套建立的“支部吹哨,各方报到”机制,通过汇集居民“需求清单”、整合各方“资源清单”、形成落地“项目清单”的“三单联动”模式,高效解决了空调滴水、加装140个监控探头、更新安防系统等老大难问题。“以前觉得难办的事,现在哨声一响就能成!”居民们的感慨印证了机制实效。

红色圈内,多元力量筑牢治理根基。党支部着力打造“红色矩阵”——红色物业提质增效,红色业委会担当作为,40余名党员群众组成的志愿服务先锋队常年活跃。多方联动推动小区人脸识别系统升级、地下室防盗门更换,安全防线更加牢固。惠民圈中,精准服务温暖千家万户。党支部推出“有求‘碧’应”便民服务,定期开展中医理疗、义剪磨刀;组织“绿美碧中园”植树行动,举办书画展览、节日联欢等文化惠民活动,让温情服务浸润日常生活。

来源:南方+ 记者 郭悦 黄贝街道办供图 编辑 刘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