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E快报 罗湖要闻

罗湖这三个片区成为深圳市地下空间重点开发区域

  • 来源:南方+
  • 时间:2025-07-04 09:25

罗湖家园网讯:作为深圳开发最早、建成度高的城区,罗湖地上空间紧张,如何继续在有限的土地上高效集聚多元发展要素,助力罗湖在城市新赛道上持续高质量发展?

近日,《深圳市地下空间资源利用规划(2025-2035年)》正式发布,全市划定48个地下空间重点开发区域。其中,罗湖区占了三席,分别是深圳站枢纽周边片区、罗湖北枢纽周边片区及笋岗片区。

笔者注意到,当前罗湖正打造“垂直城区”:以楼宇经济重塑产业动能,以地下开发破解空间约束,二者协同发力,推动罗湖加快建设“三力三区”,为城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核心支撑。

三片区均围绕轨道交通枢纽展开建设

在城市综合开发步入 “下半场” 的当下,土地资源稀缺的城区正经历着竞争力的重大转变,从过去的 “规模扩张” 转向如今的 “空间增效”。对于罗湖而言,向地下要空间势在必行。地下空间的深度开发,成为释放地面空间压力、重塑区域功能格局、提升综合承载力的核心路径。

根据《规划》,到 2035 年,深圳地下空间利用水平要成为全球标杆,到2035年,地下空间利用水平成为全球标杆,形成以重点区域网络化、复合化利用为核心的地下空间利用格局,建成绿色、 高效、安全、智能的地下空间综合管理体系。在地下空间开发布局指引方面,深圳将构建“一网、四片、多点”的总体结构,形成与城市中心体系相协调、以轨道交通网络为骨架、以城市功能中心和轨道交通枢纽为核心的地下空间利用格局。“一网”是指轨道交通网络,“四片”是指四个集中成片的地下空间发展片区,“多点” 是指与城市功能中心、功能节点和轨道交通枢纽对应的地下空间重点开发区域。

罗湖本次重点开发的三个片区均围绕轨道交通枢纽展开建设。深圳站枢纽和罗湖北枢纽将被打造成罗湖的两大对外高铁枢纽,推动与城市、产业深度融合。其中,深圳站将进行升级,并预留与香港东铁线接轨条件,实现深港双城交通 “通勤化”;罗湖北枢纽则融入清水河总部新城规划,集成深汕高铁、地铁 3 号线、14 号线、17 号线、25 号线以及城际铁路,依托 TOD 模式,实现交通枢纽与产业、居住、商业的高度融合。笋岗客整所是全国首例在既有运营铁路路段上加建盖板、实现综合开发的项目,通过盘活旧有铁路基础设施,未来将变身为以城市级公园、文化设施为核心,融合酒店、商业、产业于一体的超级城市公园综合体。

向天空要增量,向地下要品质

为何罗湖的地下空间开发如此聚焦交通枢纽?这与罗湖的城区特质紧密相关。作为建设用地面积小、最早建成的城区,罗湖率先遭遇土地空间限制与产业转型难题,亟需实现高密度中心城区空间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目前,罗湖以高附加值、低占地、高集聚的现代服务业为主,服务业占比超 90%,辖区楼宇众多、人流量大。罗湖将楼宇经济视为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依托,今年更是瞄准金融、商贸、专业服务业等重点产业,以 “一楼宇一特色” 模式重点打造 30 栋主题楼宇,全力打造楼宇经济新高地。

地下空间的开发,对于罗湖来说是释放产业活力的关键。它不仅能够促进空间与产业的深度耦合,提升交通效率与办公体验,更能推动产业集聚与升级,带动区域协同发展。此外,打造标杆性地下空间开发新项目,还能提升城区形象与国际门户功能。

向天空要增量,向地下要品质,通过逐步构建产城融合立体网络,罗湖正重塑中心城区核心竞争优势。

来源:南方+ 记者 曾南希 编辑 刘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