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深圳探索AI重塑未来教育

  • 来源:深圳新闻网
  • 时间:2025-04-22 15:00

罗湖家园网讯:近日,第十三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未来教育:从AI赋能到AI重塑”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组委会主办,深圳市陶行知研究会习本・未来教育专委会等联合承办,众多机构提供支持。论坛创新采用“展览+论坛+白皮书”三位一体模式,首次将教育板块深度融入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盛会,探索AI驱动教育生态重构路径。

论坛上,深圳大学教师发展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市陶行知研究会会长叶文梓担任主持人,深入解读论坛主题内涵并欢迎来宾。第十三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组委会秘书长陈雯海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今年电博会首次增设教育板块,旨在推动人工智能从“赋能”到“重塑”教育生态变革,响应《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他对《2025-2030未来教育:从AI赋能到AI重塑》白皮书启动表示肯定,强调这标志着行业首次系统构建AI教育发展路线图,未来组委会将全力支持教育板块工作。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部长陈志远从教育创新实践角度,分享了AI教育推进路径,呼吁加强AI教育系统使用与场景融合。

随后,由刘荣青、叶文梓、黄永盛、石光明、陈雯海、陈志远、石义琦、李春娥、薛端斌、曹栋等十位专家、代表共同点亮《2025-2030 未来教育:从AI赋能到AI重塑》白皮书启动仪式。该白皮书由习本未来教育专委会基于前期在“课堂革命”、未来学校建设等领域的探索成果,联合17所样本校推动白皮书启动,以五年规划为蓝图,系统追踪AI技术从赋能教育工具到重塑教育生态的全周期轨迹,为智能时代教育变革提供可落地的路线图与实践框架。

鹏城实验室副主任石光明与中山大学理学院副院长黄永盛分别就“AI时代的人才培养方式思考”“人工智能的‘繁荣’与关键技术的支撑”主题发表演讲,剖析AI技术对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的影响。石光明指出 AI 时代需重构教育模式,推动个性化学习与资源公平;黄永盛强调教育应立德树人,培育复合型人才,AI技术对大学教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在特邀嘉宾对话环节,四位专家分享了 AI 技术重塑教育生态的实践经验。深圳市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春娥阐述罗湖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石义琦分享南山区教育数字化转型经验;深圳市螺岭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薛端斌展示学校数智化教育生态实践成果;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北大深圳芯片重点实验室主任何进强调芯片技术对未来数智教育的推动作用。

在圆桌讨论环节,深圳报业教育传媒集团总经理邓卫、深圳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副会长彭文达、深圳市齐胜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耀先、蜻蜓智能科技CEO罗兴刚、深圳市福田区荔园教育集团笔架山学校校长赵晓东等五位嘉宾围绕“AI重塑教育的抉择与方向”展开深度对话,结合自身经验,对AI教育发展现状、挑战及趋势提出见解,为AI教育发展提供建议。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未来学校实验室副主任刘荣青解读白皮书,阐述人工智能驱动下教育生态变革的逻辑、路径与愿景。论坛最后,叶文梓向17所白皮书样本学校颁发证书,这些学校将应用白皮书理念,推动AI教育从理论走向实践。

本届论坛彰显了深圳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在教育转型关键期的担当,以“三位一体”模式实现教育变革与产业技术深度耦合,为中国教育现代化提供样本。未来五年,习本・未来教育专委会将推动白皮书落地与电博会平台赋能,助力深圳成为全球智能教育创新“反应堆”,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来源:深圳新闻网 记者 邱婕 通讯员 杜庆伟 编辑 冯牧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