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探索“工地污染源管控非现场执法”新模式
来源: | 发布时间: 2024-11-18 17:53
今年以来,罗湖区通过构建“AI视频智能应用”,以“地面加空中”的方式对工地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进行监管,探索出工地污染源管控非现场执法新模式。
看的话这个还是有点小问题,它这个作业面该覆盖的还是没有覆盖到,这个要过去看一下。
在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罗湖管理局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正在使用工地扬尘黑烟智慧监管系统,对工地情况进行逐一排查。据了解,该平台借助AI识别技术以及扬尘、黑烟分析算法,实现对200米范围内工地扬尘及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实时监控,1秒内即可完成扬尘地及非道路机械的排放监测、抓拍取证,为执法提供支撑。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罗湖管理局执法科一级主办 叶法强:以前这个下雨天我们都不能出去,现在有这个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可是实时监控到,中午有没有超时施工等情况。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罗湖管理局 一级主任科员 叶伟伟:一方面解决了当前执法人员人手不足、取证困难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自动监测和智能分析,进一步提升监管效率和精准性。
自该系统上线以来,发现了2宗涉嫌超标排放行为,监管人员第一时间督促施工方进行整改,有效遏制超标排污行为。在全面发挥“智能前哨”效能之外,罗湖管理局还利用无人机进行“空中监管”,全景“地毯式扫描”航拍巡查,实时传回航拍数据,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监控网络。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罗湖管理局 一级主任科员 叶伟伟:打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下一步,罗湖管理局将深入探索污染源管控非现场执法新模式,充分利用远程喊停、扬尘黑烟智慧管控系统,加强对建筑工地的监管,为守护“深圳蓝”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