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垂直创新体系 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罗湖区打造中欧中心平台,链接人才与企业,打通“实验室到临床”之路,逐步构建起一个以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体系。那在这中间,中欧中心这一创新平台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今天跟随记者实地探访体验。
今天我就是罗湖和中欧中心的信鸽,准备去邀请我们的科研大咖来到罗湖、加入中欧中心,还有点小紧张,加油。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医药所,是本次的重点邀请对象,在这里聚集了生物制药、生物材料、生物技术、AI制药技术创新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蔡林涛,医药所所长,他的团队正在研究,通过“纳米生物机器人”,定向杀死肿瘤。
蔡林涛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 所长:
我们希望我们有个药吞进肚子以后,打到血里以后,他能够自己去找到病灶,然后把药物释放出来来治疗。它就不会破坏其他的器官,只会对病病灶的组织有针对性的破坏作用,可以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在表明想热切邀请他来到罗湖,加入中欧中心的请求后,蔡林涛欣然同意。
蔡林涛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 所长:
如果科研的人员他自己独自去做这个公司的话,他需要成立自己的团队,花钱去买设备,装修实验室,然后做平台。那么中欧中心的话它提供了这一系列的服务,它实际上是大大的缩短了它(科研成果转化)的准备,然后运营、还有申报的时间。
还有不少国际科研团队,也被中欧中心“创新、转化、产业”三大孵化平台所吸引,认为这里是探索健康科技前沿、实现科研成果快速转化的理想之地。
Diana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 首席科学家:
我是一名免疫学家,已经从事这项工作50多年了,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提升疫苗的效力,改善人类健康。(但我想强调)合作在科学领域以及将科学转化为实用产品和治疗优势方面非常重要。
Aldo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 首席科学家:
我们的梦想是让中欧中心成为生物技术公私合作的旗舰,成为深圳或大湾区的旗舰。
今日份的邀请是已经完成了,也很好奇中欧中心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平台,可以吸引到这么多优秀的人才来到罗湖?
於邱黎阳 中欧创新医药与健康研究中心 总经理:
中欧创新医药与健康研究中心是罗湖区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和中国科学院一起实现了人才的双聘,我们引进了6位来自中国、欧洲和美国的工程院和科学院的院士,以及他们背后60多位核心的研究员团队,以及30多位杰出国家的杰出人才。我们希望能够在中欧中心实现一个垂直创新体系。
垂直创新体系是中欧中心打造的初衷,通过罗湖提供的两万多平方米产业空间的集聚,让企业家和科学家成为“左邻右舍”,可以随时碰撞火花,加快创新开发节奏。
於邱黎阳 中欧创新医药与健康研究中心 总经理:
这里入驻的很多企业其实都在寻求科研人员的智库和技术,在交流过程中,科研人员可以更好的发掘产业的痛点,把他们的科研成果更有意识的去引向解决产业痛点的方向,也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把这些科研成果实现产业转化。我们希望能够在5年之内实现5个亿的工业产值的增长,并且实现相应的产业估值的上升。
一年多时间里,中欧中心立足罗湖,已成功引进了30多家生物医药和大健康领域的企业,与10多家欧洲的生物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达成合作,一个聚集人才、资金、市场和产业的联合体,正快速形成效应,助力罗湖大健康产业新质生产力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