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罗湖委员说|陆有源:建议广泛吸引香港科技人才落户罗湖,助推深港融合高质量发展

  • 来源:深圳新闻网
  • 时间:2024-01-22 16:36

深圳新闻网2024年1月22日讯(记者 吴艳 李慧 邱婕 闫科企)深港两地作为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拥有丰富的科技人才资源和产业基础。2023年8月8日,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标志着深港合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在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无人驾驶研发中心主任陆有源看来,罗湖与香港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山水相连,是深港合作的重要区域,也是港人来深工作生活的传统首选地。“当前,罗湖正处于加快推进深港协同的重要时期,关键之处在于广泛吸引香港科技人才落户罗湖。”

对于目前罗湖深港合作现状,陆有源表示在实际调研中,他们关注到香港科技人才选择落户的主要因素包括医疗教育资源、居住社区环境、两地资讯通道,以及人才培养与引进措施。但目前香港科技人才落户还存在以下几大问题:港人子女就学方面,以港人子弟学校的小学教育为主,目前缺少本地港人初中;面向港籍居民,罗湖人民医院先行先试开创“跨境远程门诊”,但仍存在服务单一、普及率较低,推广难度较大的问题;罗湖打造港澳青年驿站,为港澳青年人才提供一站式落脚服务,但存在时效较短、宜居水平不高,缺少具有香港特色生活气息的居住社区;科技人才在罗湖创业就业的领域较窄;“罗湖引才引智”工作待系统性提升,缺少针对新兴科技产业的人才需求清单,营商环境的交流不足,科技人才对罗湖创新创业的氛围感受不深。

在推动深港合作发展的重大历史时刻,罗湖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因此,陆有源建议:

(一)港人子女就学方面,加快设立本地港人初中。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合理规划利用可建设教育用地,确保学校建设能够尽快顺利启动。同时进一步引入高质量国际化的教学设备、课程、师资,增强steam素质教育,培养港籍子女的创新思维、爱国热情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二)以罗湖人民医院“跨境远程门诊”的经验为样板,推广与迭代港人就医的成功模式。在罗湖各医院、社康建立跨境远程门诊,为港籍人才提供问诊咨询、药品寄送、健康管理、跨境医疗保险等多样化服务,面向高端科技人才开辟绿色通道,提供更加贴近香港科技人才个性化需求的医疗服务。

(三)打造具有香港特色氛围的居住社区,为香港科技人才提供一个舒适、便利和有活力、有归属感的生活环境。由区里统一协调相关物业空间和服务资源,开放海外科技、财经类电视台和资讯网站,并引入香港本土特色品牌便利店、餐饮、娱乐设施。

(四)强化罗港产学研合作,吸引香港高端科技人才来罗湖就业。鼓励罗湖和香港两地的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设立联合实验室、产业化平台,共同研发人工智能、医疗科技、新材料等“20+8”产业新技术、新产品。建立“新罗湖桥”信息交流平台,推动罗港两地科技人才、信息要素自由流通。依托“新罗湖桥”平台,建立罗港两地统一的科技人才信息数据库,为两地的科技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信息,实现科技软要素的互通互联。同时,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人才信息进行精准匹配推荐,提高人才流动效率。

(五)制定详细的人才招引和培育计划,完善罗港合作科技人才引育机制,在香港数码港、香港科学园等地设立“罗湖引智小屋”。在全球范围内吸纳高端创新人才,并与香港高校积极合作在港建立罗湖招引全球专业化人才和高端科技人才的一站式培育基地,提高港籍科技人才在罗湖乃至大湾区的融合竞争力,不断扩大发展空间。

陆有源在发言时充满信心,“我们相信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罗湖将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势,进一步深化与香港的合作,强化两地科技人才交流,助推罗湖‘三力三区’建设全面提速,为深港共同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