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深圳市罗湖区滨河实验中学:“3+e”智慧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 来源:晶报
  • 时间:2023-11-14 11:12

罗湖家园网讯: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进入了智慧校园,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时代所需?先进的技术手段是否有效用于了教学?教学中是该关注老师怎么教还是该关注学生怎么学?深圳市罗湖区滨河实验中学历时5年探索总结出的“3+e”智慧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基于这一教学模式所构建的健康教育生态,让教师快乐地教、学生快乐地学变成现实。


“3+e”课堂教学模式,老师鼓励学生上台分享。

“3+e”智慧高效 课堂教学模式图谱

贵州省名校长工作室来访。

今年10月,学校光荣获评25所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双区”深圳智慧教育示范校之一,是罗湖区唯一上榜的初中学校。此前学校还荣获了教育部教育数字化转型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培训基地学校、广东省网络空间应用优秀学校教育部网络空用优秀学校、深圳市“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校等诸多殊荣。

谋划: 课改历时四阶段,过程严谨信念坚定

改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秉持坚定的信念才能通往成功的彼岸。

2020年4月,宗春雷就任滨河实验中学校长。这是一所普通中学,基于学校校情,从事教研出身的宗春雷认准唯有实行课改才能让学校弯道超车,实现跨越式发展。他认为从遵循教育规律出发,也必须要实行课改。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注重老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滨实的课改必须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全校形成新的教育生态。

对于课改,滨实是有基础的。2018年9月,学校引进了12xue互联网教学平台,开展信息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是罗湖区“课堂革命实验学校”、罗湖区“数字化‘思乐课堂’实验学校”。5年来,学校的课改历经了4个阶段:“四四五”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三段六步”混合式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五步三查+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最终经过理论论证、学科操作、课型实践、师生磨合、结合前三阶段课堂模式的优缺点以及学校学情,学校课改团队提出了现在的“3+e”智慧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学校认为,“3+e”智慧高效教学模式是适合每个学科教学的普适性模式。它的突出特点是从学生出发,尊重学情,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能够较好地完成学科素养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教学的要求,而且极大限度地利于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简单、易操作的特点。目前,全校老师都能基本掌握这一教学模式的基本式,并在各个学科中加以运用。

特点:

“3+e”关注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据学校教科室主任蒋沅润介绍,“3+e”模式体现了智慧、高效课堂具有的主动性、技术性、生成性的课堂特色。“3”指的是课堂教学的3个基本环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巩固提升。“e”是运用互联网技术对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学情进行实时、动态、精准的数据收集。

上述三个明线环节的设计也蕴含着3条暗线:学习力、组织力、能量场,每个环节老师都对学生提出具体学习要求,明确学习目标,整个课堂通过3条明线、3条暗线的设计始终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学校鼓励老师在学校课堂教学基本式基础上,探索创新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变式。

今年6月,数学科组长杨霞老师的一堂公开课《将军饮马——利用轴对称求解“线段和最小”问题》很好地展示了学校“3+e”教学模式的特点。其间,她一直在引导点拨,“讲题”实际上是学生上台分享,充分让学生思考和探究。难度升级后的探究环节更是有意思,她甚至允许学生起身离座与其他学生交流,课堂气氛很嗨。“看到学生专注于课堂积极思考主动抢答,这样的课堂让我快乐!”杨霞说。

学校德育处主任、体育老师凌玲称自己也是课改的受益者,她将体育教学和数字化手段结合,运用运动智能手环辅助体育课运动训练,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分析梳理学生运动数据,以精准数据为支撑,进行科学、安全、高效的体育教学。作为学校的课改骨干教师,2022年5月,她前往西安展示了一节技术支持下的新型体育示范课《耐久跑单元组合课程——百米定向跑》,让人耳目一新。

这样的课堂究竟咋样?初三(1)班的祝玮营和谢骏镔有话说。“自主学习单指引我们自主学习”“通过不断上台分享,腼腆的我变得大方自信”。他们开心地表示,这样的课堂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等。

近五年来,该校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均得到加强,参加人工智能项目方面的比赛累计获奖159个,其中国家级9个、省级25个、市级区级125个。

推动:

“独行快,众行远”,

以整体力量促课改前行

要将这样的课改在校内大面积推广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宗春雷相信“只有坚持,才能出成绩”。为此,初来乍到时的他带头上示范课,为教师们作榜样,在全校掀起了人人参与课改的热潮。

据学校初三年级长关少斌和课改班初三(1)班班主任付宇斯介绍,为帮助老师们成长,学校鼓励老师们参加各级各类教学大赛。同时,校内名目繁多的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青年教师亮相课、科组长和名师示范课、骨干教师交流课等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了更多交流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和平台。

学校在开展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中,涌现出了一批课改骨干老师,包括赵康、蒋沅润、章璇、杨霞、凌玲、王晓群、关少斌、王伟瑶、余佳、赵宇涵、王雪丽等。尤其是青年教师在各级平台崭露头角:不仅参加各级比赛频频获奖,还参与教育部中央电教馆培训课程录制、受邀到全国各地汇报分享、受聘陕西师范大学西部课堂创新研究院研究员等。近5年来,学校教师共获教学类评优案例、课例、教学设计共172个,其中国家级21个,省级14个,市级区级137个。

配合课改,学校辅以教师和学生评价体系改革,起到了关键的助推作用。教师评价体系改革采用“整体性评价”,以整个备课组为单位,以整个班级学科老师为单位进行评价,加强同班级、同科组、同年级的教师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学校整体教学的有效性。学生评价体系改革也是以小组整体评价为主,个人评价为辅,评价内容包含课堂表现评价(自主学习加分、合作学习加分、展示评价加分)、德育考核评价和学业成绩评价。“独行快,众行远。这样改革的好处是让大家知道课改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需要集体的力量去推动。”宗春雷说。

为激励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学校每周都会开展班级和校级的评优活动,评出阳光高效小组和“每周之星”。

罗湖区教科院副院长荆志强、初中数学教研员洪飞等经常来校参加课改活动并进行评课,对老师们进行悉心指导,帮助老师们成长。

成果:

“3+e”影响辐射全国,被赞“具很高推广价值”

如今,滨河实验中学的课改春风不仅吹遍罗湖、吹遍深圳,更是辐射全国各地。截至2023年9月,学校共接待市内外130余个信息化教育考察团,近7000人次到校考察学习。学校参与推广交流活动43次,老师们推广与分享的步伐走过21个省份。

学校课改案例《重构课堂探智慧教学新模式,改革体系筑新校教育新生态》成功入选《广东省网络学习空间精品案例》并出版发行;案例《科教联动重构精准教学模式》、课例《种子植物》成功入选央馆教师培训课程并出版发行。

近三年的中考,学校课改班均交出了亮眼成绩单,学生中考成绩总分均分全面超越同层次对照班级。

学校党支部副书记张湘琳表示,学校还将不断完善教师成长机制,助推教师个人发展,让教师在课改的教学中提升,让学生在智慧的课堂中成长。

教育部实验区专家组秘书处秘书长蔡可高度评价学校的课改实践经验和成果,认为滨河实验中学的课改探索卓有成效,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宗春雷表示,课改赋予了学生终身受益的能力,也是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学校不会停止课改的脚步,仍将不断探索前行。

来源:晶报 记者 顾蓉 通讯员 蒋沅润 编辑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