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罗湖

“小社康”里藏着医疗“大管家”深圳社康提质增效守好居民“健康门”

  • 来源:晶报
  • 时间:2021-12-20 09:44

罗湖家园网讯:“有了这个社康中心好多了,我们年纪大了去大医院跑来跑去不方便。”自从福田区侨香社康中心启用,住在侨香村的郝阿姨十分欣喜。患有高血压的她还成为第一批签约家庭医生的居民,郝阿姨说:“全家人的大病小病都有熟悉的医生朋友‘管着’了,安心!”

广东省首家高标准建设的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落户莲塘街道社康中心。

侨香社康中心进行个体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自测血糖。

近年来,深圳以“强基层、促健康”为目标,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重心下移,基本实现了每个社区配置1家社康机构,每万人全科医生数为3.2名。如今,不少基层社康机构的医疗资源已能与综合医院媲美,各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提供,分级诊疗格局初步形成,基本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看得好小病、看得出大病、管得住慢病”,提升了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

社康硬件建设扩容增“质”

走进罗湖区莲塘街道社康中心,不少人会以为来到了一家小医院:在这个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五层楼高的社康里,按楼层功能合理布局,设置外科服务区、治疗区、药事服务区、全科诊疗区、中医馆、健康管理中心、儿童保健区等,中心还拥有X光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心电图机、脑血流仪、脑电图仪、彩超、红外线治疗仪等10多种医疗设备。宽敞、整洁的社康中心,每个楼层都设置了家庭医生服务台,提供挂号收费、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功能,让引导清晰,居民少走路,提供更人性化、贴心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这里面积大、科室齐全、医生专业,家门口能有这样的社康真是太幸福了!”家住附近鹏兴花园的江老先生每个月都会到社康开药,今年78岁的他是名“三高”患者。除了签约家庭医生,他还加入了这里开设的广东省首家高标准建设的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享受到更全面、更精准的国家级专业管理。

在该管理中心,江老先生有属于自己唯一的就诊编码,患者经过MMC代谢一体机等标准化的全面检查后,检查数据自动传送到中心,中心进行标准化的诊断,最后由专家给予处方用药。在中心能完成动脉硬化检测、眼底照相、神经检测、内脏脂肪检测等约二十项检测,给患者健康管理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减轻病人经济负担。系统“MMC管家”APP,通过与患者随时互动,获得患者平时在外的健康数据,并即时对患者日常用药和生活进行管理。同时,家庭医生团队会定期根据健康信息数据,与集团医院专科团队商讨诊疗方案,根据居民用药需求和专业治疗意见实现慢性病用药个性化合理配备。全方位标准化管理,让片区代谢性疾病患者大大受益。

除了高端的国家级专业管理中心,莲塘社康中心还有最受居民欢迎的中医馆,古香古色的中医馆设置在社康的三楼,有中医内科、中医骨伤科、康复理疗科、治未病科等一应俱全。推广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方便社区居民就医需求。

“以前很多社康中心占地面积小,缺医少药,工作定位不清晰。随着政府加大投入,中心基础建设和资源配置极大提高,工作流程也不断改进,工作内涵不断提升。在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定位也越来越清晰,与专科医疗几个分工协作,努力为辖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持续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莲塘社康中心主任陈晓敏说。

事实上,为打造高品质标准化的社康中心,深圳一直致力完善社区健康服务体系。不断加强社康机构规划建设,完善社康机构网点布局,提出每2万人口左右设立一家社康机构。同时,落实社康机构建设责任,利用考核手段加大建设力度;提高社康机构建设标准,社康中心业务用房面积最低标准由400平方米提高到1400平方米;加大财政投入,对社康机构基本设备进行配备、更新,设备标准化配备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此外,不断完善社康机构组织管理,推动基层医疗集团网格化布局等。截至12月14日,深圳社康机构总数达到799家。

家庭医生让居民更有“医”靠

硬件设施上去了,这还远远不够,社康本身的医疗实力和服务能力也十分重要。

“阿姨,天气渐渐转凉可以吃羊肉等一些温热性食物,高热量食物别吃太多哦。”“叔叔,您自测的空腹血糖较之前偏高,餐后两小时血糖也相对高,要注意饮食调整。”福田区皇岗社康中心的家庭医生常常在微信里叮嘱患者。

在深圳,谈及家庭医生的“角色定位”,很多患者用了这样的词:像亲人、朋友。在社康,少了大医院的人来人往,却多了一份社康的人文关怀。

社康中心的家庭医生基本都由全科医生组成,他们不仅管医疗,还要管健康。既可以诊治常见病和多发病,也可以提供健康评估、康复指导等等。

侨香村的郝阿姨是位高血压患者,她说,平时“头疼脑热”,都会第一时间询问家庭医生,特别是疫情期间,家人感冒发烧了,有了医生的指导就会很安心。很多疾病,家庭医生可以帮助初步判断,自己就不用盲目地去医院挂完这个科,又去挂那个科。与家庭医生建立长期关系后,医生就对自己和家人都比较了解,可以提供综合性、连续性的服务。

“家庭医生不仅给自己提供服务,还可以给家人提供服务,不光看病,还告诉自己怎么吃、怎么运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到家里提供服务。”郝阿姨说,“自从签约家庭医生后,感觉心里就有主了。”

郝阿姨所在的侨香社康中心占地493平方米,服务2.7万居民,是深圳获世界家庭医生wonca认证证书的三家社康之一。社康中心有5个家庭医生团队,每个团队由2名全科医生、1名专科医生和2名社区护士以及1名公卫医生组成,重点人群签约率达70%以上。为更好地推进健康管理,社康成立了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每个月开展一期健康教育,比如组织居民到超市挑选健康食材,了解食材营养成分,通过医生的引导,用互动体验的方式让居民重视自己的健康,做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深受居民欢迎。“对这里很多居民而言,家庭医生就如‘定心丸’般存在。”侨香村社康中心主任蒋木兰说。

近几年,随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的逐步完善和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居民享受到这项政府民生工程带来的实惠和便利。家庭医生不仅在社康看病,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街道的各个角落,经常也能看到家庭医生带着医疗设备免费送医、送药上门、开展健康体检、举办义诊……充分发挥了居民健康“守门人”的作用。

“家门口”看病便宜还享受专家服务

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是每个患者的心愿。

一直以来,深圳不断引进优质医疗资源,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推动分级诊疗制度,促进医疗服务供需平衡,同时完善社康中心就诊优惠政策,着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目前,深圳的社康中心里已基本开设专科医生工作室,由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医师入驻社康中心开展相关诊疗服务,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大医院的医疗服务。同时,为提升社康机构疾病筛查、鉴别诊断、急症处置等能力,以市属医院为牵头单位组建了15个医防融合工作小组,推进专科医生下社康开展业务指导、坐诊带教,让大医院的服务从院内延伸到社康,从临床治疗延伸到健康管理,服务社区居民。此外,医院和社康通过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医院的专科号源优先配置给社康机构和家庭医生使用,对上转患者优先诊疗、优先检查、优先住院。

既可以享受专家服务,看病费用还便宜。在深圳的社康中心看病,收费标准比二级、三级医院要便宜10%至20%。同时,社康中心实行一般诊疗费制度,将门诊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静脉输液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合并,也就是说,市民到社康机构就医,如果不需要做检验检查和治疗服务,只需支付10元,相当于社康就是“简易门诊”。

为保障社康用药,社康机构慢性病药品从原来的两种疾病63种药品增至八种疾病233种药品。建立基层医疗集团内部用药衔接机制,推进举办医院与社康机构药品目录统一化、药品采购和配送一体化,对于用量小,现场无法配足的药品,开展药品配送服务或预约取药服务,确保患者用药可及、稳定。创新社区药学服务新模式,建立社区智慧药房,缩短患者取药排队等候的时间。探索慢性病长处方机制,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需要长期服用治疗性药物的慢性病患者提供便利。在就诊优惠上,创新医保支付引导机制,基本医疗保险一档参保人在定点社康中心就诊,规定药品和诊疗项目费用由统筹基金报销30%,相当于七折优惠。

为减轻高血压、糖尿病等8种特定疾病患者的用药负担,基本医疗保险一档的参保人在医保定点社康中心发生的药品门诊费用,首次就诊可由统筹基金支付50%,签约家庭医生,可由统筹基金支付80%,相当于“二折”医保用药优惠。

此外,深圳市民在社康还可享受到30多项免费或优惠的公共卫生服务,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提高到134元(全国标准79元)。深圳还为40岁~74岁的深圳户籍或常住居民开展五类高发癌症(肺癌、乳腺癌、大肠癌、上消化道癌和肝癌)的评估和筛查,符合条件的居民到指定社康中心就可报名预约。针对65岁以上常住居民,可享受每年一次免费体检。

随着深圳社康医疗服务的不断升级,社区健康服务体系不断发展完善,促进“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实现“病有良医”,打造健康中国“深圳样板”,群众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大大提升。2020年,深圳以基层医疗集团为主体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诊疗量占比达到74.9%,84.7%的高血压、76.9%的糖尿病的门诊量在社康机构完成,重点慢性病分级诊疗格局基本形成。全市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低到14.28%,处于全国最低水平。市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在疫情期间,社康中心充分发挥了“战疫第一道防线”作用,筑牢疫情防控基层“堡垒”,真正成为了居民的“健康守门人”,在社区小区疫情防控、核酸检测、居民健康管理、疫苗接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来源:晶报 记者 严珊珊 编辑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