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E快报 罗湖要闻

细节里的“民生温度”,每一个罗湖人都能感知

  • 来源:南方+
  • 时间:2021-12-15 09:07

罗湖家园网讯:在罗湖,有困难不知道找谁,街道社工站对你敞开大门,身处困境却难以开口求助,社工会主动上门找你。

街道、社区、居民以及企业等爱心力量集结起来,组成一支支帮扶小组将对困境者提供“一对一”服务,包含教育、医疗、生活等各方面。幸福路上,每一个身处困境的罗湖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随着91个社工站(点)完成挂牌工作,罗湖区“双百工程”全面开启,辖区的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将接受专业社工带来的政策落实、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服务。弱势群体的需求被看见、被满足,共同富裕的路上,他们不会掉队。

把专业社工力量送到居民身边

什么是社工?在从业10年的唐洁芳看来,自己像“解决社会问题的医生”,靠着专业、耐心和同理心,获得帮扶群体的信任,链接各方资源,群策群力帮困难群体融入社会。

2020年4月30日,罗湖区翠竹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正式揭牌,唐洁芳和其他三名社工组成专业社工力量,扎根在基层。

社工站成立不久,翠竹街道就组织社工站、辖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民生专干及志愿者,针对辖区内最低生活保障人员、困难和重度残疾人、孤寡独居老人、严重精神疾病患者、特殊儿童等5类群体进行情况摸排和重点服务对象需求探访。

在党建引领下,翠竹社工站社工、社区社工和志愿者们通过社区漫步,绘制辖区资源地图,并主动上门,访谈在册的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挖掘潜在的服务对象,逐一建档。

社工的专业性是群众信任的前提,罗湖区不断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先后组织百名社工参加上级业务培训,并依托罗湖区社会工作者协会组织能力提升、社会工作实务等区级培训20余场,社工专业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同时梳理翠竹街道社工站试点经验编制了《罗湖区翠竹街道社工站服务指引》《罗湖区翠竹街道社工站运营手册》,为全区社工站(点)开展服务提供全方位指导。

打通帮扶快速通道

家住罗湖区的妮妮又回到学校上学了,10岁的她,在没有父母照顾的情况下,重新过上和同龄孩子一样的正常生活。

从困境中求助到生活一切如常,妮妮的改变得益于一条畅通“区—街道—社区”的绿色通道。社工站作为街道的“标配”,可以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以社区为载体、以家庭为单位,为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开展专业服务,实现公共管理与社会服务的有机结合。

也就是说,社工站可以调动整个街道的社工资源,是连接社区与街道的桥梁,在统筹沟通机制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纳入社工站的资源库,社工站社工与社区社工互动,收集信息反馈,形成高效的服务闭环,为建立社区困难群体需求支持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2019年7月,深圳市民政局启动广东省社会工作改革试点工作,罗湖区翠竹街道被列入“广东社会工作改革试点单位”之一。2021年5月,翠竹街道通过了2020年度广东省社会工作改革试点工作支持计划项目实地检测评估,累计服务近千人次,针对辖区低保、低边、困境妇女、特困人员等群体累计完成一对一帮扶建档108份,服务覆盖达90%以上。

罗湖区民政局通过以点带面、逐步铺开的方式推动基层社工服务站点建设,强化翠竹街道社工站建设经验总结提炼、推广复制,最终建成以罗湖区社会工作督导办公室为指导,街道社工站为枢纽,街道社工点全覆盖的“区—街道—社区”三级社工服务平台。

组合发力精准兜底

“我觉得很幸运,一路走来,街道、社区、社工都在帮助我们,虽然女儿可能和其他孩子有些不同,但是她不受影响,积极参加区里、市里的比赛,我很为她骄傲,我也希望能够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既能照顾他们,又能工作。”罗女士说道。

在深入了解罗女士的困难后,翠竹社工站社工为其建立了“多元社会救助一对一帮扶”档案,提供针对性帮扶,定向推介了阳光妈妈项目组成员为其介绍就业帮扶服务。

罗女士生活的改变得益于“慈善+社工+社会组织”多元社会救助工作模式。针对困境女性找工作难,缺乏职场技能等问题,翠竹街道社工站社工联动深圳慈善爱心组织,深圳市妇女联合会阳光妈妈项目组一同为辖区困境家庭送去关怀支持服务。

为了让辖区的特殊困难群体“不掉队”,罗湖结合民政救助业务引入慈善、社会组织力量创新形成“慈善+社工+社会组织”多元社会救助服务机制,指导街道成立8个街道(社区)慈善基金,建立一对一帮扶档案400余户,累计帮扶服务4000人次,开展服务困难群体民生微实事项目165个,提供精确识别、精准帮扶、精确社工服务,打造社工服务多层次、多维度的联动平台。

今年,罗湖区民政局“慈善+社工+社会组织”社会治理模式分别荣获2021年深圳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治理创新示范项目”和“2021年度广东省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优秀案例”,并在《中国社会报》刊发推广。

来源:南方+ 撰文 祁觊 编辑 刘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