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深圳速度” 感受“万象罗湖”

  • 来源:深圳特区报     2021/04/26 15:29

    分享到:

罗湖家园网讯:改革开放的地标性建筑国贸大厦、叶挺将军设立的东江游击队指挥部、东深供水工程的重要一环深圳水库、回溯特区记忆的深圳文和友……4月15日,“循着红色记忆看深圳”系列采访活动第二站走进罗湖区。此次活动由深圳市委宣传部主办,罗湖区委宣传部承办。

位于东门老街内的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诉说着叶挺将军与深圳的不解之缘。

在粤海水务展览馆,沙盘细致地展现出东深供水工程的总体概况。深圳特区报记者杨浩瀚摄

国贸大厦见证着深圳经济特区和罗湖的发展。李宝芝摄

罗湖记录并见证了深圳从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历程,沉淀出大量具备鲜明符号的红色资源和改革资源。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罗湖区正奋力开启“湾区枢纽、万象罗湖”建设新征程,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打造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

由中央、省、市媒体组成的“循着红色记忆看深圳”采访团先后登上国贸大厦49层旋转餐厅、深圳水库主坝,走进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深圳文和友,来到深圳珠宝博物馆和泰宁小学,实地探访罗湖的红色记忆,回味在罗湖这片热土上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足迹,重温“南方谈话”给予改革开放的动力,学习“拓荒牛”在罗湖留下的事迹,感受“湾区枢纽、万象罗湖”的时代魅力。

历史与传承

在国贸大厦感受伟人改革情怀

“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现场……屹立在罗湖的国贸大厦已然走过30余载岁月。采访团登上位于国贸大厦49层的旋转餐厅,实地感受“南方谈话”给予改革的力量。

“1984年和1992年,邓小平两次视察深圳都莅临国贸大厦。两次南方之行,对推动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进程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国贸大厦旋转餐厅,讲解员讲述着国贸大厦的历史。1992年1月,邓小平在国贸旋转餐厅俯瞰日新月异的深圳,即席发表了30多分钟的重要讲话,成为举世闻名的“南方谈话”的主要篇章。

“南方谈话”后,国贸旋转餐厅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餐饮文化,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深圳,都会慕名前来国贸大厦参观留影,再登临旋转餐厅喝早茶。顾客品味的不仅是美食,更是一代伟人的改革情怀。如今,国贸大厦旋转餐厅装饰一新,发表过“南方谈话”的“邓公厅”、一系列党和国家领导人莅临国贸大厦的照片,都彰显着属于国贸的红色记忆。

除了自身所承载的精彩过往,国贸大厦的建设过程也富有传奇色彩。“大厦的建设打破了重重束缚,在工程招标、分配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做出了大胆探索。例如在全国最早实行建筑工程招标、在国内率先大面积运用滑模施工技术等。”讲解员介绍说,相较于飞快的建楼速度,“三天一层楼”的精神属性更是成为了初创时期特区人干劲冲天的生动写照。

采访团环绕国贸旋转餐厅一周,一面聆听讲解,一面观看展示的老照片、老物件,在短短的一段距离间重温了“三天一层楼”的精神。在“邓公厅”内,餐厅还原了“南方谈话”时的场景,从“邓公厅”眺望正在加速蝶变的“万象罗湖”,更能感受到历史跨越间改革精神的传承以及日新月异的“深圳速度”。

静谧与喧嚣

在东门老街寻访红色记忆

喧嚣热闹的东门老街内,“隐藏”着叶挺将军与深圳的不解之缘。与周边商业店铺紧紧相连,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在商业街内自带几分静谧与厚重。

“该旧址原为深圳镇南庆街鸿安酒家。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共广东省委指示下,叶挺将军曾于1938年11月底任国民党东路守备区副总指挥,设东路守备区总指挥部于此,又称东江抗日游击指挥部。”深圳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李飞介绍,在深圳的一个多月中,叶挺整合深圳地区的抗日武装开展抗日活动,在广大民众和爱国将士中产生深远影响,对东江地区抗日武装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里成为一处反映叶挺当年在深圳领导抗日活动的重要遗址。”

在指挥部旧址中,常设着“叶挺将军与深圳”展览。采访团参观了“北伐名将抗战报国”“临危受命深圳树旗”“抗战到底影响深远”三个单元,通过百余幅历史图片及相关展品,详细了解了叶挺将军的戎马生涯、抗战期间他与深圳的缘分,以及深圳地区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

“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是一幢南洋建筑风格的小楼,1983年被列为深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划归深圳博物馆管理,改造后于2017年底对公众开放。”李飞说,目前,该馆成为了市民特别是青少年接受地方历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血脉与责任

在深圳水库领略粤港情深

晚春四月,微风拂过深圳水库带起微微波澜。

采访团登上深圳水库主坝,聆听水库新村股份公司董事长廖瑞光讲述支援深圳水库建设的故事。“为了响应政府号召支援深圳水库建设,我们整村的人搬迁撤出库区,在水库建设的过程中,村里的男子劳动力又自告奋勇地参与施工建设。”廖瑞光说,现在看到深圳水库生态环境保护得这么好,又是东深供水工程的重要一环,村民们都很欣慰。

在粤海水务展览馆,采访团详细了解了东深供水工程的工程概况、兴建缘由、工程现状等内容。“东深供水工程是为香港、深圳以及工程沿线东莞8个镇提供原水的大型跨流域引水工程,工程担负着三地2400多万居民生活、生产用水重任,为香港的繁荣稳定、深莞地区的加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生命水、政治水、经济水’。”该展览馆工作人员介绍。

据了解,东深供水工程建设的初衷是为了解决香港的用水困难。1963年,香港遭遇严重干旱,政府租用游轮到珠江口抽取淡水,并对市民限制供水,每四天供水一次,每次供水四个小时,全港350万市民生活陷入困境,20多万人逃离家园。香港水荒引起国家的极大关注,1963年底,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兴建东深供水工程,缓解香港用水困难。“东深供水工程北起东莞桥头镇,南至深圳水库,工程途经东莞、深圳两地,经3.5公里的地下输水管道从深圳水库自流进入香港。”工作人员说,目前,香港用水的70%-80%、深圳用水的50%以上,以及东莞沿线8镇用水的80%左右都来自东深供水工程。

在展览馆内,工作人员通过沙盘演示向采访团展示了东深供水工程基本概况。深圳水库是东深供水工程的最后一站,是向香港、深圳供水的调节水库。水库1960年建成,1965年对香港供水,被亲切地称为深港两地人民的“大水缸”。

人文与网红

在深圳文和友寻回罗湖时光

紧邻罗湖多个热门商圈、建筑面积约20000平方米、地上3层地下1层布局、进驻品牌100余家……刚刚开业的网红打卡地深圳文和友门庭若市。随着人流走进文和友正门,大到整体装潢,小到文创周边,目之所及皆是浓郁的上世纪80年代生活气息。

为何将深圳文和友选址罗湖?从工作人员的解答中,采访团了解到缘由。“罗湖是深圳传统的商贸强区与消费重镇,拥有良好的消费基础、丰富的消费业态和便捷的交通条件。”除了优质的外在条件,工作人员更透露:罗湖丰厚的历史人文积淀更是促使深圳文和友落地罗湖的主因之一。“罗湖见证了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最早一批‘拓荒牛’便是首先在罗湖挥洒出汗水,沉淀出许多记忆与文化。”

定位与属性的契合使得深圳文和友内部设置了许多重温特区记忆和罗湖时光的打卡点。走上深圳文和友3楼,走廊上贴满了一张张展现罗湖巨大发展变化的老照片,梧桐山远眺罗湖、东门老街旧貌,国贸大厦“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珍贵的老照片让采访团与周围游人纷纷感叹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变化之快,还有游客结队拍照与老照片留下合影。另一边,整齐粘贴在展示栏里的上世纪80年代《深圳特区报》老报纸也成为一道独特风景。

上世纪90年代,大批青年南下罗湖追寻梦想,以此为背景打造的沉浸式戏剧《绮梦》在深圳文和友内的多个场景开演,为游客们再现改革大潮中所发生的普通人的故事。

“深圳文和友想要打造上世纪80年代的文创地标。罗湖作为深圳最早的建成区,是人文沉淀的集中地,对于深圳文和友来说是佳选乃至首选。”

罗湖正在加速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深圳文和友的落地,让“文创+消费”开启了新消费业态的风尚。

特色与产业

在深圳珠宝博物馆体会“博产融合”

“世界珠宝看深圳,深圳珠宝看罗湖,罗湖珠宝看水贝。”选址于罗湖区金展珠宝广场的深圳珠宝博物馆获得了采访团的关注。

走进深圳珠宝博物馆,在15米长的时光长廊内播放着宣传片《时间宝藏》,讲述了珠宝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在大大小小的展柜内,典雅精致、美轮美奂的珠宝藏品,牢牢吸引住采访团的目光。“深圳珠宝博物馆是国内第一家以珠宝为专题的公共博物馆,设有‘自然之宝、物佩之美、设计之光、深圳之路、湾区之梦’五大展区,突出罗湖水贝黄金珠宝的产业优势与特色,打造深圳知名品牌。”深圳珠宝博物馆馆长王振表示。

深圳珠宝博物馆定位“一馆一库三中心”,“一馆”即国际化、数字化的当代珠宝博物馆;“一库”即珠宝产业大数据库;“三中心”分别为全球珠宝新品发布中心、深圳珠宝精品展示中心和高级珠宝定制体验中心。“在‘一馆一库三中心’功能定位基础上,深圳珠宝博物馆突出‘博产融合’理念,更加注重与产业紧密结合,依托罗湖区特色名片产业黄金珠宝产业的传统优势,服务深圳珠宝产业发展。”王振说。

“深圳和罗湖的珠宝产业之所以能够打响自己的名号,蜚声海内外,离不开特区人‘敢为天下先’的拼搏精神。”采访现场,深圳工商总会常务主席王肇文说,特区珠宝人任重道远,要不断传承创新,进一步提升罗湖水贝珠宝产业的知名度。

据悉,近年来,罗湖区不断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布局黄金珠宝产业发展生态,以城市更新为契机,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空间。积极推进黄金珠宝品牌发展战略,推动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同时,加快建设珠宝玉石相关平台,不断完善产业链,推进黄金珠宝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发展。

民生与科技

在泰宁小学探访密集城市学位腾挪路径

七彩的校园、明亮的教室、宽敞的走廊、琅琅的读书声,采访团走进泰宁小学临时校区,与孩子们一道“共享”高科技预制学校。

“临时校区不临时”,这是采访团走入校园内的第一观感。“泰宁小学临时校区以高科技预制的建筑方式快速搭建,在4000多平方米用地上解决了1000个学位,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点赞,探索出一条密集城市学位腾挪的路径。”深圳市泰宁小学校长李振宏介绍,由于临时校区场地有限,为了保障孩子们每天的运动时间,学校特意编排了室内韵律操,结合《你笑起来真好看》《少林英雄》《中国功夫》等音乐,学生们跳起来活力十足。

截至目前,罗湖区共有6所高标准、高质量的高科技预制学校投入使用,解决4770个学位,大大缓解了片区学位压力,也为学校改扩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力争让人民群众在学位这个“老大难”问题上,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今年,罗湖区还将新建两所高科技预制学校并投入使用,实现原学校改扩建施工进度和师生教学‘两不误’。”罗湖区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工作管理中心主任王玮表示。

据悉,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罗湖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方案提出了要落实“百件实事解民忧”工作,用心用情用力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王玮就此表示,学习党史关键在于力行,罗湖将“大力推进高科技预制学校建设”作为办实事的重点内容,努力为学校改扩建腾挪和补充学位创造更多更好条件,全力打消家长群众顾虑,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来源:深圳特区报 记者 杜澎 编辑 李慧

手机扫扫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