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近年来,深圳市罗湖区委、区政府对和谐社区创建工作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建议在罗湖区全面实施“五个一”工程,推进自治型、服务型、人文型、安全型与向心型社区的建设。 一、实施“共建工程”,建设自治型社区 民主是社区建设的灵魂,居民自治是社区建设的方向。一要完善社区代表会议议事规则和民主议事程序,逐步实行社区居委会直接完善社区代表会议议事规则和民主议事程序,通过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真正把有责任心、有奉献精神、踏踏实实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的优秀分子推向社区工作岗位;二要完善多元化的社会决策机制,通过广泛发扬民主,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形成能够全面表达社会利益、有效平衡社会利益、科学调整社会利益的利益协调机制。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要广泛征询意见,听取利益主体各方的陈述,充分进行协商和协调。对社会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应当向社会公布,或者通过座谈会、听证会和论证会等制度和形式,进一步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提升决策的民主程度。建议在街道社区中,引进社区事务听证会机制,凡涉及社区社会事务,一律由社区居民听证会的表决结果决定,然后由社区居委会组织落实,依法自治,从而推进和谐社区创建。听证会的议事范围界定在社区居民自治能力的范围内,如社区治安防范、保洁与绿化、救灾救济款物发放、设施管理、对本社区突发困难居民进行捐赠、筹集本社区公益事业建设经费等。 二、实施“便民工程”,建设服务型社区 一要把发展社区服务与推进下岗职工再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发挥社区组织联系广的优势,为下岗职工再就业牵线搭桥。普遍建起为老年人、残疾人、烈军属、下岗职工、困难户等服务的网络,以及便民利民、求助互助、家政、康复等服务系列,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社区服务。二要充分利用大学生志愿者等社会资源,深化社区志愿服务,培育社区志愿服务意识,弘扬社区志愿服务精神,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要积极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优化志愿人员结构,壮大志愿人员力量。指导建立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使志愿者本人需要帮助时,能够及时得到志愿者组织和其他志愿者的服务。指导志愿组织和志愿人员开展社会救助、优抚、助残、老年服务、再就业服务、维护社区安全、科普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不断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水平。大力培育社区生活服务类民间组织,支持和鼓励社区居民成立形式多样的慈善组织、群众性文体组织、科普组织和为老年人、残疾人、困难群众提供生活服务的组织,使社区居民在参与各种活动中,实现自我服务、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在全区各街道建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提供助老、助残、下岗职工培训等帮助弱势群体的社会福利性服务,微利的便民利民服务,包括家政、洗衣、维修、理发、裁缝、餐饮、洗车、花卉养护等项目,收取一定费用的面向社区内企事业单位的各项服务。社区服务中心由街道和居委会共同组建,从业人员以社区内下岗职工为主,聘请部分退休技术人员担任顾问。实行自负盈亏,对于其中社会福利性服务政府给以补贴。
三、实施“素质工程”,建设人文型社区 良好的社区风尚、共同的生活愿望和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是建设和谐社区的内在精神支撑。要以特色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加强社区居民间的交流,创建相识、相知、相助、团结、文明、和谐的邻里关系。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全民健身、科普教育活动,吸引广大社区居民广泛参与、沟通情感、陶冶情操,增强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亲情感;要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社区理念和社区精神;要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全面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把社区建设成为弘扬先进文化的阵地。建议每年举办一次社区邻居节,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例如举办"敲门日"活动,楼上楼下,左邻右里,互相帮助扶持,也难免闹些摩擦,留下那些温暖的或者是尴尬的邻里故事。“敲门日”这天,你最想敲开谁家的门?你想和他说些什么,是一句祝福还是一声道歉,或者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问候?别小看小小的敲门动作,也许它能把平日的陌生感甚至是小别扭都轻易化解。举办"寻找当年老邻居"活动,寻找当年印象深刻、难以忘怀但又难以寻找的老邻居,讲述这些老邻居间的感人故事。举办社区绝活绝艺高手大PK活动,组织"五湖四海人、百曲大联唱"活动,表演具有浓郁地方、民族色彩的戏曲歌曲等,体现邻居之间的和谐包容。
四、实施“平安工程”,建设安全型社区 一要深入开展基层安全创建活动,加强社区警务室(站)建设,实现“社区、楼座、住户”的网络化管理。要依托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挖掘和利用社区资源,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咨询服务活动,建立完善收集、反馈社情民意的工作机制,组织开展以社区保安、联防队员为主体,专职和义务相结合的巡逻守望、看楼护院等活动。建立及时有效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监外执行人员和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的帮助、教育和转化工作。二要进一步加强居民区的安全防范。要以居委会为主体,各有关部门配合,搞好安全文明小区建设,提高基础防范能力。大力开展社区公共活动,建立有利于社区成员自发交往的人际沟通空间,增强社区的凝聚力、亲和力及社区成员相互认同感、社区归属感。把社区内居民党支部、居委会、物业管理员、社区民警和居民代表组织起来,由居委会牵头组建居民自治性的治安防范组织,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商讨小区治安事务,组织成员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支持,形成合力。建议在全区各街道成立消防服务中心,组织开展社区消防工作,定期召开由社区居民委员会及驻区单位参加的消防安全会议,研究部署消防工作任务,负责社区的消防管理,指导志愿消防组织开展消防服务活动,协调解决社区消防宣传阵地建设、消防服务站灭火器材配备、居民楼道可燃杂物的清理整治、疏通消防车通道等消防安全问题。制定紧急情况下的疏散和灭火预案。成立志愿消防服务队,对辖区公共消防设施、楼内消防设施进行检查维护;与居民家庭签订“居民防火公约”,向居民家庭发放消防宣传材料;挨家挨户对居民电器设备的使用、炉灶的安装使用进行防火检查和安全提示,对少年儿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为孤寡老人提供消防安全服务。建立消防站和安全巡查队伍,在小区依托每个治安亭设置消防站,安装报警电话,拨专款用于社区消防器材的配置。设置消防器材箱,配备灭火器、水带、水枪、消防斧、救生绳、应急灯等工具。由治安巡逻员兼任志愿消防员,巡查消防火灾隐患,制止车辆停放占用消防车通道及损坏消防设施行为,负责火灾事故的前期处置。
五、实施“覆盖工程”,建设向心型社区 一要不断健全社区内党的领导班子和党对社区工作的协调委员会,确保社区内大多数离退休党员组织关系转入社区党组织,有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和民主生活会制度。二要积极主动地把社区党建工作融合到搞好居民自治、加强社区管理的活动中去,深入到拓展社区服务、搞好社区治安的具体工作中去,渗透到繁荣社区文化、改善人居环境的实践中去,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在居民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要通过调整组织设置、改进领导方式、创新工作方法、完善运行机制、拓展活动内容,使社区党建在工作上实现全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