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打工妹,笔者在罗湖区打工多年,也在关外有了房子,把小家安在了宝安区,但我依然没有归属感,觉得自己被边缘化,也无从从心底生出对深圳的热爱,工作只不过是谋生的饭馆而已。像我这样打算今生就生活在深圳的人对深圳都没有强烈的感情,更多的打工者没在深圳买房,在人生长河里只是深圳一名匆匆过客的人,又怎么有家园意识并为深圳罗湖区的发展而乐于奉献呢?
同样,作为深圳的一个区——罗湖,户籍人口远没暂住的外来工多。随着罗湖经济的发展,还将有更多的外来工在罗湖工作、生活。可想而知,没有归属感的外来工又怎么会以满腔热情建设罗湖呢?离开了数十万外来工的支持,无论有关部门殚精竭虑招来多少商、引来多少资,也不管有关部门是多么的美化罗湖,罗湖的发展依然令人无法乐观。
不是吗?当千千万万外来工只是把罗湖作为人生旅程中的一处驿站,他们又哪有建设罗湖的热情?占罗湖绝大多人数的外来工如果没有家园意识,也谈不上保护环境。为什么人们不在家里乱丢果皮纸屑,而在公共场合连随地吐痰都很随便呢?这主要是因为家园意识作怪。在自己家里,哪怕是租住的陋室,因对家的热爱,也由于不至于给生活添乱,人们都会自觉约束自己讲卫生。而在公共场合,因为没有家园意识,街道再脏再乱都不关自己的事,一些人随手乱扔废弃物习以为常。如果每个生活在罗湖的人都把罗湖当作自己的家,大家将会鼓足干劲为罗湖的繁荣出力流汗,也会为保护罗湖的环境而努力。广大外来工对罗湖有了家园意识,由此滋生的珍惜罗湖一草一木、热爱罗湖、建设罗湖等情怀,也将可减轻环卫工人、城管等部门的工作压力,更有利于罗湖的和谐发展。由此看来,培养外来工的家园意识对“建设平安、和谐、繁荣罗湖”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外来工的家园意识呢?笔者的体会是善待外来工,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有关部门要真心实意为外来工着想。
善待外来工首先要保障外来工的合法权益。时下,一些老板为了尽可能多的赚钱,不给外来工买社会保险、强迫员工加班加点又不按法规支付加班费。更有甚者,还想方设法剥削、压榨劳务工。拖欠、克扣员工微薄的工钱等等也时有所闻。所有这些,作为弱势群体的外来工敢怒不敢言。受到老板不公平的对待,外来工又怎么能心情舒畅的工作呢?一旦他们有更好的选择,就会用脚投票,离开罗湖。如果罗湖用工环境不佳,也将难以招到工人,影响到罗湖的发展。无论是从社会和谐着想还是促使罗湖长远发展,有关部门要主动为外来工撑腰、维权,依法严惩黑心老板,保护外来工的合法权益。那些连最低工作都不愿付、不把外来工当人看的老板,对罗湖区经济的发展也起不到多大作用。
其次,有关部门要关心外来工的精神生活。外来工大都青春年少,他们远离故乡难免孤单寂寞。加上工厂、饭堂、宿舍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使不少外来工精神苦闷,生活陷入空虚无聊之中。一些打工妹还忍受不了孤独,经受不住诱惑而小小年纪就去谈情说爱,并无知无畏的同居,由此引发未婚先孕屡见不鲜,有损她们身心健康。有关部门应多多关心外来工的精神生活,在各社区建图书室、娱乐室,周末组织演出队送戏或送电影到工业区,丰富外来工的精神生活。另外,还可通过帮助一些大厂家组建业余文艺团体,办厂刊厂报及不定期开展篮球赛、象棋赛等形式来给外来工的工余时光增添乐趣,也增强工厂对外来工的凝聚力。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吸引外来工参加,将能增添他们工余时光的生活情趣和乐趣,使外来人口在罗湖生活得更充实。
再次,有关部门还要给外来工提供良好的培训条件,促进他们的成长。外来工普遍文化素质不高,不仅影响到自身发展,也不利于罗湖的发展。引进高素质的人才固然重要,但是更要大力给生活在罗湖的外来工创造条件,给一些好学上进的外来工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罗湖区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街道成人学校(如尚未建立成人学校要尽快建立)的作用,并利用社会力量办学,方便外来工学知识、技能。在学习费用上,有关部门可给予学校适当补助,促使学校不以赢利为目地,只收外来工的学习成本费。另外,有关部门还要关爱女工。外来工中,女工占大多数,她们为罗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她们因自身文化知识的欠缺,连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都没有,酿成许多苦果。有关部门可请有关妇科专家,给外来女工不定期举办生殖卫生保健,教导她们洁身自好、学会避孕等常识,提高她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也请其它方面的专家给她们培训礼仪等知识,提高她们的素质。
最后,有关部门还要关心外来工的精神健康。漂泊在异乡,远离了亲人的呵护和关爱,还常常面对孤单寂寞,在城市里生活成本又高多,外来人口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更大。而且,背井离乡出外谋生的人,大多正值青壮年,要么会为前途忧虑,要么被生活重担压得揣不过气来,心里有什么想法又难以向亲人倾诉,更不能及时得到亲人的抚慰。长此下去,难免会影响到心理健康,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还可酿成精神病。有关部门应关心外来工的心理健康,可每月组织专业医务人员到社区、工厂进行心理咨询与宣传,并在社区试点配备专职心理医生。对于已有心病的外来工,通过心理医生来引道和进行心理疏导,好及时缓解他们精神上的苦闷,并打开心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