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面对新的挑战和历史机遇,加强自主创新、走创新型发展之路是罗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现实需求和战略选择。
(一)以政府为主导,营建有利于创新的氛围
一是要建立促进创新的政策环境。要研究制定有利于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形成知识产权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有关政策,包括改进保护办法、降低申请专利费用标准、提高处罚的力度等,通过创新政策来构建一个完整的创新生态,包括创新人才、创新文化、法律服务、物流平台等“创新链”建设,最大限度地集聚国内外优质研发资源,形成自身持续创新的能力和成果;二是建立促进创新的经济环境。资金的投入是技术创新的保证,就具体政策实施来看,首先,可以通过增加对研发资金的投入等形式,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种类型的发明创造,充分调动科技人员投身自主创新和科技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其次,可以通过财政补贴、贴息、担保以及发行特种债券等政策手段,促进民营中小企业提升科技含量和档次。另外,还可以通过对科研活动、新技术开发等实施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激发和诱导社会资本参与科技研发,从而促进全社会对科技的投入总量;三是建立促进创新的服务环境。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整合效率,克服公共科技资源在部门、地区、产学研之间的分割,以及创新要素缺乏互动机制等突出问题,更好地为中小型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提供科技咨询、技术评估等综合服务。
(二)以企业为主体,重点发展战略创新产业
企业是科技与经济的主要结合点,是科技转化为产品、转化为生产力的载体。对此,要着力配合国家科技计划、重大专项等项目,在重点强势产业领域,以共性技术和重要标准为纽带,以大中型骨干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引导和支持形成产学研战略联盟,开展对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形成战略产业的原始创新和重点领域的集成创新;努力调动企业经营管理者面向市场开展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克服研发投入的体制性障碍,着力抓好一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形成自主创新合力与支撑点;鼓励和支持企业运用专利许可、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方式加快技术成果的扩散应用,在企业内部形成以产品开发求生存、以技术创新谋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
(三)以体制为保障,有力提升科技管理水平
要进一步健全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体制和机制,解决部门利益分割、多头管理、职能错位等问题,在投融资、技术标准、对外贸易、政府采购、财政资助和消费政策等方面实施协同一致的创新激励举措,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重大科技和创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建立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相结合的科技管理机制,提高政府科技政策的透明度和执行力;加强对技术创新工作的统计、评估和奖励工作,对各级政府的考核增加自主创新方面的考核指标,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各类企业技术创新的评价办法,定期公布评估结果,加强宏观指导,以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和长远发展。
(四)以市场为平台,完善创新公共服务体系
根据自主创新的需要,要逐步建立或完善科技成果交易中心、无形资产评估中心、技术经纪行、专利代理服务中心、知识产权事务所、技术合同仲裁委员会、知识产权审判庭等机构,使这些部门与各类科研机构、创业机构、企业、金融机构相互交流合作,实现资源、信息的集成互补,促进技术成果与资本、技术成果与市场的对接。针对中小企业的创新需求,要建立和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加大对技术市场、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咨询机构和创业风险投资服务机构等科技中介机构的政策扶持;建立健全共享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技术创新服务人才的培训工作,实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共性技术平台向中小企业开放,完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五)以研发为动力,增强园区持续创新能力
创新型体系的建设,要求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与创新、高新技术的商业化与产业化能有机结合,形成互动;要求政府、科研机构、教育系统、企业组织以及产业结构之间密切协作,协调互补。为此在加快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应积极鼓励共同研究、人员交换、共同申请专利等研发形式,促进科研内容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要积极促使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具备条件的企业联合建设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发展一批产业化基地,进一步发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探索技术扩散的机制和途径;通过规划论证,政府扶持,依托龙头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采取灵活多样的运作机制,促进特色产业的发展,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和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群,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工业化发展的强大动力,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对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六)以人才为根本,打造科技创新人才高地
各个层次的自主创新能力,体现在一个个的科技人才身上。一个地区、城市的自主创新能力,最终取决于科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对此,要挖掘科技人才的自主创新潜力,激励广大职工为企业技术创新建功立业。通过建立公平竞争、合理流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科技人才管理机制和分配制度,有效地发现、培养、使用和凝聚优秀科技人才,促进创新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才脱颖而出。广泛开展职工技术交流和技术协作,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组织技术攻关,发动职工参与技术市场建设,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广泛吸引各方面有专长的人才来发展创业,建立海外科技人才信息库和成果项目库,积极推进知识和技术的资本化,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开发出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科技产品。
(七)以协作为基础,加强与国际国内的交流
要加强与国内外自主创新主体的相互联系、相互协作,以其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础,通过交流合作,更多地利用其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及高素质人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鼓励、支持更多的科技人员走出国门学习、借鉴,加快科技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利用发达国家将一些非关键性部分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的机会,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其先进适用技术,取得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打造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形成一批充满活力、具有实力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