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共建和谐罗湖
作者:公彦明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青少年的健康是和谐社会的未来。党十七大报告指出,“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党的十七大报告不仅在社会建设部分把教育问题摆在首位,而且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等其他部分也对教育相关的使命和任务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形成了许多新的战略思路和方针政策。当今世界知识越来越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
   
通过看电视、读报纸,特别是自主学习文献资料,使我深刻认识并了解到十七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十七大报告的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优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这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密切相关的。

罗湖的未来在人才,人才的基础是青少年的教育。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其健康关系着祖国的明天。亚健康已经严重地影响到青少年学生的生活、学习、身体以及心理等各个方面。引起青少年亚健康的主要原因是青少年学业负担过重,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期望过高,由此产生的非理性行为造成对孩子的伤害。同时,社会上人们在道德、精神方面发生的种种病变渗透进校园,造成青少年价值系统的混乱和情感的苦闷。
   
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效率,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因此,全社会特别要对青少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罗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也不容乐观:(1)观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被理解成只是该课任课教师的职责和任务,而班主任、各科任课教师及其他教职工都处于这种责任之外,不重视、不做甚至不明白、不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使得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的渠道极为狭窄,做几次个别咨询和专题讲座,是难以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的,学生甚至有可能错过或丧失了得到心理辅导的最佳时机。2)部分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课时不够,已建立的心理咨询室的开放时间不足,有些甚至形同虚设。(3)在师资方面,现罗湖中小学校大多无专职心理教师无编制,兼职现象严重;硬件方面,有的学校没有设立心理咨询室、没有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缺乏心理教育的必要硬件。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辅导。(4)社会也未专门设置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救助机构,关于学生心理危机的预警和干预系统有待健全。急需从心理卫生立法的角度来予以保障和指导。

针对以上问题,我建议:

一、 学校转变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开展“学校本位辅导模式”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本位辅导模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所强调的是:辅导学生不能单靠少数专业辅导人员的努力,而应投入全校的力量,共同参与承担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专职辅导教师是主要辅导人员,班主任则是重要和出色的教育人员,任课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有机的渗透心理教育,而学校的其他职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变化。以便随时针对学校每一个青少年在其迈向成熟的过程中,面临个别抉择和困扰时,通过全校全员的共同协助,使其心理问题得以舒缓和解除,内在潜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二、开设专题讲座

这里所说的专题讲座是一种集体谈话、讨论的互动形式,内容的确定可以是根据学生已经出现、即将出现或征求学生的意见而定,有教师和专家将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保健法传授给学生,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和科学的健全自己的心理素质。在开设专题时,所讲内容应该是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或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其分析,鼓励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应和学生建立相互信任、彼此尊重的朋友式的关系,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教师教育引导的接受。一般来说学生不喜欢听大报告,讲大道理。为了让学生乐于接受讲座内容,学校应注意讲座的形式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灵活多样。专题不应该只是教师一人讲授为主,而应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增强学生的兴趣,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三、争取家长配合,充分挖掘家庭教育积极因素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学生教育的重要形式,在儿童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学校在认清自己角色的同时,要争取家庭积极因素,才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和谐发展。实践证明,学生家长的参与是青春期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

1、各学校应主动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对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方法上进行指导和帮助。如开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对家长们进行适当的培训;组织家长座谈交流经验等。目的在于改变某些家长的错误教育子女的观念,让他们认识到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性,及时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调整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并对孩子出现的情况给以积极的健康的引导,避免孩子出现心理偏差。

2、密切与家庭的联系。各学校应定期向家长介绍其子女在校各方面情况,同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学生在家里的表现,与家长交换教育学生的意见。建议家长要细心观察、敏锐感受子女在心理方面的变化,从思想、心理、性格、品质上引导孩子,做孩子人生的引路人,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

四、做好学校卫生工作,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学校应以学生身心健康为重点,切实抓好学校的卫生工作。除了在形式上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外,学校还要充分利用校内广播、板报挂图、卫生宣传栏等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接受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咨询室,解答来自于学生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疑难问题。学校卫生室要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还可以不定期的结合学生中存在的身心方面的问题,编排和印刷形式多样的卫生宣传报。

五、开设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

开设专门的心理教育课是学校心理教育的重要途径,只有在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上,学生才有可能连贯地学习有关心理知识并得到系统的训练。

1采用团体辅导的方式,除介绍知识外,还要安排一定的活动,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活动体验维护心理健康,并内化为需要和信念,外化为言论和行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运用心理学知识完善自我,提高心理调节能力,正确面对生活的压力和挫折,保持健康心理。

2、建立一套分析学生和研究学生的有效措施和方法。如学生个性发展档案,自我管理手册,师生间的心灵独语等,便于老师对学生的内心世界的了解,发现每个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道路上的生长点和障碍处,及时扬其所长,纠其所失,使青少年敢于自我肯定,善于和人交往,乐于和人相处,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此外,区政府责成相关部门制定针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有关法律条文也是有必要的

(一)建立应对危机的工作机制,制定正确的心理维护和干预方案。从信息采集、问题辨识、危机预警、心理调控诸方面进行功能整合;从医疗机构、科研部门、社区组织、学校教育诸方面进行机制整合;从心理医生、心理辅导与咨询专业工作者、学校心理辅导员、伙伴与家庭诸方面进行主体整合;从而构建一个立体的中小学生心理维护网络系统。

(二)规范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校心理教育师资培养。各校应严格遵照政府制定的相关法律条文,设置专职心理教师切实开展工作,保证心理健康课程的课时,并建立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个别辅导等。此外,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师全员培训,建立一支以专职为骨干、专兼结合,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作队伍。

(三)由政府和相关部门,组织、吸纳一些熟悉心理学、教育学、精神卫生学、心理咨询学的专家、教师和医生,根据实际需要组成"指导小组",深入学校、,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心理教育知识。建议在各个社区建立学生心灵热线、心理咨询部门,由专人负责、定时开放,针对个别问题学生进行专门辅导,配合学校、家庭的心理教育,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心理维护网络。

(四)社会有效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体,大力向罗湖各中小学校、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可固定时间、设置专栏,把有关促进心理健康的知识渗透进儿童、青少年的节目和文章中。

总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重在预防,预防胜于治疗。学校社会和家庭应从有利于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和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出发,结合本区学校的实际积极探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让我们共同关注罗湖的青少年心理健康,为罗湖美好的明天贡献出自己微薄之力。

 

 
 
观看次数:83    发布时间:2007-12-20 20:40:36



CopyRight©罗湖社区家园网2000-2007,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