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性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首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这表明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深圳的文明离不生态环境的建设,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营造安静、洁净的居住环境是广大市民的迫切愿望。随着能源问题日益紧张和环境问题日渐恶化,骑自行车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减少污染,节约能源的交通方式。
深圳首个自行车专道系统一期工程已进入尾声,一条条彩色的自行车通道在华侨城“华丽”现身。使深圳即将面临消失的“自行车”名词再次闪现在人们的脑海中。自行车,一种以环保型自居,无污染,无噪音、无油腻刺激的绿色环保交通工具,既环保又健康,是“绿色出行”的最好交通方式。
一、深圳交通的现状及带来的影响
在深圳,说到交通,人们最常用的字就是“堵”、“挤”,“堵”、“挤”已成为深圳交通不可避免的事实。深圳作为一个城市人口总量超过1400万人,其中常住人口800多万人,小汽车拥有量已超过100万辆的城市,再加上城市公交车辆等。不仅交通压力大,而且汽车排放出的大量尾气更是严重污染着环境。深圳的交通环境日益严峻,原因有三,一是深圳的交通发展空间十分有限;二是深圳的机动车辆密度过大;三是深圳的人口膨胀严重,深圳每平方公里的人口超过36000人,是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所以怎样援解交通压力,怎样做好环境保护,已成为一种考验。
深圳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灰霾天气,罗湖区域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也就是来源于汽车尾气的排放。根据《深圳市空气污染控制规划》显示,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占深圳氮氧化物总排放量的56.4%,一氧化碳占93.9%。汽车尾气污染已成为深圳主要的空气污染源,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给深圳大气环境质量带来较大压力。针对汽车尾气的排放,特别是那么冒黑烟的车辆,今年6月份,区委组织部会同区环保局发出一份倡议书,倡议罗湖全体公务员及机关工作人员都行动起来,带头加入机动车排气社会监督员队伍,举报黑烟车,以实际行动支持环保,参与环保,还深圳一片蓝天。相信有了良好的空气,才会有更多的人选择自行车作为绿色出行的交通方式,既健康又环保。
二、自行车出行未被深圳人广泛采用的主要原因
政府一直在鼓励着市民选择“绿色出行”,但推行“绿色出行”是需要条件的。现在为什么那么多人放弃选择自行车出行呢?
(一)现在的深圳人对自行车的缺少认识。自行车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交通工具,可随着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自行车却渐渐被遗忘。自行车作为我国传统的交通工具,在八、九十年代,大部分深圳人都以自行车为代步方式,以有一辆深圳产的中华牌自行车感到自豪。而现在的深圳人都以有辆大排量小汽车而感到骄傲,都不愿意再骑起自行车,原因在于现代人觉得自行车是一种较低俗的东西,不愿再去接触,没有私家车就宁愿去挤公交车也不愿骑上自行车。
(二)现有的道路不利于自行车出行。现在自行车道大部分没有连接上,也没有明显的标志牌;有一些道路在规划上根本就没有自行车道,这样给自行车的行驶带来极大的不便。使本来想利用自行车出行的人放弃使用自行车出行,而骑自行车的人也迫使自行车与机动车同道,给道路交通带来一定的风险,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三)自行车出行没有规范的自行车停车场。现有的自行车大部分处在一种自由停放状态,自行车车停车不方便已是普遍现象。现有的物业基本上没有专门的自行车停放处,有些也只是指定一个角落作为临时停放点,没有人看管,容易丢失。在一些公共场所、商业旺区、繁华地带也没有规范的停放点,有的就是临时搭建一排铁架,提供给自行车停放,没有雨棚,没有明显的停放标志,也没有人看管,如在东门新园路边等;而有人看管的地方也是直接占用公共通道作为自行车停车场来牟取利益的,如深圳书城门口等。自行车停车存在最普遍的现象就到处乱停放,锁在路边的护栏、电线杆、路灯杆上,干脆用铁链拴锁在路旁的树干上,这样,不仅容易损坏公共设施和植被,而且更直接影响着市容市貌,给城市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压力,这些能怪那些自行车主吗?没有人看管的自行车也成为被盗窃的目标,给社会增加了不和谐的因素。所以提倡绿色出行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自行车停车环境。
三、解决自行车出行难的对策
(一)政府应该将推行自行车出行作为城市文化的一种,加大宣传力度,积极鼓励市民选择自行车出行,使自行车的优点深入人心。如有些发达国家城市,将自行车推进使用程度作为城市文明的一种标志。自行车不仅是一种简单的交通工具,也是一种便利的运动工具。骑自行车出行也是一项健康情趣而又高尚的运动。选择自行车出行,既可以避开拥挤的公交车和拥堵的道路交通,也能为市民提供一种无形的运动方式。
(二)完善自行车行车系统。政府可以趁近几年我市主要马路重新翻修之际,开辟自行车道,树立明显的标志牌。在以后的道路规划将自行车道列入其中。如去年,深南路在路面修缮及交通改善过程中,也相应地对一些自行车道进行了完善,恢复自行车道,为骑自行车上班者提供方便。
(三)加强对城市的自行车停车场管理,建立多点式停车场,实现车场的全覆盖。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加强城市居民自行车管理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快自行车停放、保管、监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强化自行车安全管理的手段,逐步建立自行车长效管理机制,提高自行车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二是否可以将自行车停车场建设列入固本强基项目。一方面政府可以直接在繁华商业地段街道两侧和公共交通转乘站(点)增设公益性自行车集中存放点。另一方面是政府可以通过统一规划,引进投资者进行投资建设,并归其管理,收取适当的管理费。结合罗湖的实际情况和空间位置,可以建立立体自行车停放系统,采用双层自行车停放装置,使用者可以通过拉杆轻松地存取车辆。这样不仅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停放更多的自行车,更好地保证自行车的安全,还可以美化城市环境,给城市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三是首先在区委停车场设立自行车停车场,在全区作表率,以点带面实现自行停车场全覆盖。在今后新建、改建居住小区都按规范设立专门的自行车存车处。社区物业管理企业要把自行车存放、保管纳入社区、小区治安防范体系,逐步完善社区、小区安全防范制度建设,杜绝小区自行车被盗问题。
相信随着“绿色出行”环境的不断改善,会有更多的人们首先选择方便而又情趣健康的自行车作为出行的交通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