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发源地。纵观当今的深圳市无论是经济、教育还是文化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长足发展,可以说深圳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的火车头,不断驱动着国家与社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终点疾驰。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深圳的核心区罗湖,这里正是深圳活力的源泉,也是深圳不断创新与繁荣的起点。
回首往昔,20年前的罗湖正是深圳改革开放的试点城区,在当年中国领导人邓小平的一声号召下,罗湖首先开始了史无先例的改革与建设。在这方寸之地的区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与建设场的滚滚烟尘,罗湖开始了领先于全国大胆而又富于挑战的征程。在罗湖这片东方热土上,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不断涌现,一个又一个建设蓝图变为现实。曾经有人用速度来形容罗湖的地标性建筑罗湖国贸大厦"三天一层楼"。的确,罗湖的发展可以用"惊世"二字来形容,不仅整个中国惊叹于罗湖的变革与新貌,就连世界也不得不赞叹深圳的速度与发展。20年的时间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中可以一笔带过,然而对于罗湖与当地百姓来讲,改革开放的20年间罗湖见证了中国的发展与进步,也饱尝了建设的艰辛与经历,这些切身的体验都是中国实现和谐社会富国强民的有力动源。
时过境迁,如今的深圳依然散发着魅力的香味,然而众多新领域新问题不断显现。而罗湖这个原本是深圳的中央处理器,却也不得不迎接经济增长方式与可持续发展等诸多全新挑战。置身于此时此刻的罗湖城区,很少会有人再次惊叹高楼林立的繁荣,更多的人是对头顶上滚滚黑烟消散的抱怨,是对马路中无止的汽车长龙与此起彼伏喇叭声的无奈和烦扰。这些社会发展的新阻力不仅是摆在罗湖这个改革开放源发地的棘手问题,这也是整个中国乃至世界在经济转型期间必须要面对的现实与挑战。于是就有人提出,罗湖还能再次胜任中国新时期发展的急先锋么?还能再次创造全国乃至全球的东方传奇么?我想答案一定是肯定的,从罗湖区政府到普通百姓,从发展经验到资金积累,20年成功的改革开放之路,不仅打开了罗湖发展的大门同时也拓宽了人们的思想与视野,过去的艰难经历造就了今天罗湖人性格的坚毅与果敢,也融汇了世界的心胸与态度。在步入21世纪的新时空,罗湖不仅可以向世人展示历史的卓越也必定可以引领中国经济继续持续向前。
在我看来,今天的罗湖需要面对的是三个主要问题,首先之一就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这也是全球各国界最为关心的普遍议题。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都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否可以持续发展;是否可以有效节约资源;是否可以人与自然共存的核心临界点。不可否认当年的中国在国穷民弱阶段发展是唯一目标,于是资源的破坏环境的污染已经不能影响整个民族的发展意愿,而环保工作更是被无意识的忽视与抹杀。但是如今当我们清醒过来,在经济发展壮大的同时我们也已经为环境污染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些历史和时代的教训已经不能被改写当然也绝不能被罗湖所重蹈覆辙,罗湖有责任也有义务在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天平上,适当倾斜于后者。其实,罗湖作为改革的排头兵经过多年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的贮备,已经完全可以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并且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道路。具体来说,区政府应该完善三方面工作,第一加强环保宣传完善环保体系。党的17大当中已经明确了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为环保事业指明了方向。因此区政府不仅要通过大量深入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中央精神,同时也可以为地区发展提供长期资源与环境的保障。就宣传而言,政府相关部门在传统的标语标旗、宣传手册和布告公示栏的基础上加大科技信息的运用,如多媒体互动网站、手机公益短信彩信、电子触摸屏、手机电子报、媒体专栏专题、电子出版物、商场车站电子显示屏、移动电视等等全方位的宣传环保理念,这样不仅可以贴近群众也可以让环保宣传工作更鲜活丰富。第二鼓励环保企业发展限制高污染企业与排放。在珠三角地区如今仍然存在一些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甚至由于法律漏洞和处罚力度小一些著名跨国企业也在偷偷超标排放废气废水和污染物。这些严重的影响了罗湖城区居民健康与生活,同时也影响了地区的投资环境与旅游环境,破坏了罗湖乃至深圳整体形象。因此地区政府应该加强地方区域法律法规的完善加大处罚力度;对于高风险企业设立黑名单制度重点监督;有条件的企业设立24小时监视器进行监察;同时也可以把环保工作纳入企业信用和企业业绩,在整体评价之后给与符合达标企业减免税收等鼓励;疏导相结合逐渐引导企业自觉履行环保义务与责任。对于一些小饭店、小作坊、小手工业等城市中心区域污染源和垃圾源,采用多部门综合惩治、定期检查与抽查机制、领导责任负责制度、重点单位重点改造、媒体通报等等综合手段坚决彻底整治完善市区环境。第三就是环境保护深入化系统化。具体来说对于居民垃圾实行分类回收处理;垃圾无公害化处理;电池、电子产品等高污染产品企业负责回收处理;资源利用可持续化;鼓励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多次使用纸张;超市、市场逐步取消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普及环保一次性饭盒;高速路及临街道路加装隔音屏;建立城区污染指数日报制度等等,这些综合实施才能有效建立节约环保社会,从而保障一个绿色美丽和谐的罗湖环境。
其次就是劳动者与企业关系。广大劳动者和企业的关系一直是一个社会稳定发展的两个决定性因素,劳动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科学发展。企业为劳动者提供工具、场所、资金以及技术,而劳动者为国家社会发展贡献体力与智利,这些本来应该是一个平衡有序的两个极点,然而由于罗湖地处深圳这个大型现代化城市,人口结构复杂并且流动性大。既有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也有低水平的普通劳动者,同时工作岗位工作层次多样化,因此造成劳动保障工作难以深入推广和实施;劳动者与企业矛盾时有发生;甚至某些企业拒绝建立工会等劳动组织;拖欠农民工工资;企业偷逃税款等诸多方面问题。这些问题看似微小和分散,但是却关系到一个社会全局性稳定,关系到人民利益与生活保障。因此,区政府应该高度重视二者关系问题,建立完善体制避免问题发生,当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公平解决问题。例如加强学生在校期间对劳动法和劳动保障知识的学习培训;加强司法行政部门对法律法规的全民宣传;对于特殊工作如建筑行业实行责任人制度,一旦发生劳动纠纷可以及时调解沟通或者举报;加强企业行业组织自律建设;加大对于对于企业监管监察力度;规范劳动合同,打击非法企业等等。
最后就是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在当今中国社会,很多城市或地区都出现了一系列发展不平衡问题,例如资源短缺、物价上涨过快与居民收入不协调、土地住房结构性区域性紧张、交通拥堵等等现代社会流行病。某种程度上,这些问题都是和普通百姓息息相关切身相连的问题,但是它们又是一个长期并且复杂的综合问题。首先,我们应该看到这些问题的出现既有历史遗留的原因,也存在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与效率结构性问题,因此我觉得无论政府还是百姓都有责任共同解决。例如交通拥堵,这几乎是一个全球通病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由于居民收入提高科技步伐加快私家车已近走入寻常百姓家,然而道路和轨道建设却是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发展,再加上公共交通不完善,因此堵车现象几乎成了大型城市中心区域的代名词。在我看来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公共交通应该成为大众主流出行方式,私家车一定程度上要加以控制和规范。比如高峰时期收取道路拥堵费(英国等欧洲国家);城市中心区禁止长时间停车(香港地区);制定法规错峰行使车辆(新加坡);郊区与市区中间建立大型交通转换枢纽(美国)等等,这些方法可以有效缓解道路交通压力保障出行顺畅。当然最根本的还是要完善铁路、公交、地铁、船运等等交通方式,价格低廉(例如北京)换乘舒适方便。另外在现在很多大型城市政府在逐步推广自行车连锁租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分流人群起到缓解交通的作用。另一方面住房和物价上涨也是地方政府面临的严峻挑战。罗湖区地处深圳,房屋价格与总体物价水平都是远远高于全国很多城市,这也因此给和谐社会建设目标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区政府不仅应该规范土地价格、积极稳定物价水平、防止不法商贩囤积牟利等等,对于困难群众低保群众应该建立有效长期帮扶政策和财政补贴。例如学习北京建立爱心超市、与媒体合作建立公益基金(如北京台<真情互动>节目等等。总之社会发展方方面面,而做好工作平衡每一面利益关系才能真正实现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
最近刚刚喜逢党中央17大胜利闭幕,全国各省市地区都在积极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最终完成既定目标与美好前途。罗湖一个曾经让深圳辉煌让全国闪耀的名字。我相信在这继往开来的新时期新阶段,罗湖区政府以及人民必将再次展现魄力与胆识、智慧与毅力,凭借开拓创新的发展观海纳百川放眼世界,为人民安居乐业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发挥更大更闪耀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