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罗湖区作为深圳特区的老城区,曾是全市流动人口最多的区域,这些流动人口曾经甚至至今都是罗湖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积极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让他们更好地为罗湖区的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本人一直在罗湖区工作和生活,现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就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谈几点建议。
一、积极加强社区工作建设,营造和谐罗湖
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人口管理“1+5”文件的要求,结合实际,要努力做好几点工作:
(一)加强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和依靠社区的各方面力量,利用社区的各种资源,来发展社区事业,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群众的需求,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要从创新社区管理模式入手,将街道工作重心下移,以社区工作站为载体和依托,强化社区建设组织保障,完善社区各项服务功能,大胆探索社区建设运行新机制,把政府管理与社区自治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形成一个个各具特色、充满新意的“学习化社区”、“美德社区”、“温馨社区”、“健康社区”等文明社区,保障社区居民群众安居乐业。
(二)抓好出租屋综合协管员队伍建设。要按照市综治办关于社区综合协管的要求,对出租屋综合协管员日常管理工作和治安管理责任进行细化量化,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考核机制,强化责任追究。社区巡逻民警要积极参与社区综合协管员的绩效考核工作,严把信息采集、出租屋治安信息通报和出租屋案件倒查的考核关。同时,社区工作站以及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综合管理部门要充分尊重社区巡逻民警的考核意见,并作为重要依据,对社区综合协管员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考核。一要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屋信息采集工作。采取“勤访问、勤观察、勤记录、勤动脑、勤汇报”的形式做好登记工作,做到房不漏登一户、户不漏登一人,真正做到对社区流动人口和出租屋底数清、情况明。要及时做好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的档案资料建设,确保信息资料“准确、完整、鲜活”,并从中发现和反馈其中的治安信息,取得管理上的主动权。二要本着“尽其才、展其长、得其所”的原则,加强对出租屋协管员队伍的业务培训,不断完善队伍的“造血机能”,工作中奖勤罚懒,对队伍中的违法乱纪者,坚决处理,决不护短。
(三)抓好群防群治组织的建设。要充分利用“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这一政治优势,充分发动社会力量,使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社会化。一要加强社区民兵队伍的管理。要加强与地方各办事处武装部、各村委会的沟通协调,加强对社区内民兵队伍的指导和管理,并发挥他们在清查、巡逻和打击中的作用。二要加强保安队伍的管理。要加强与社区内各物业管理公司、管理处、工厂企业等单位的联系,严格履行保安组织建立的登记审核手续,健全档案,定期组织培训、考核,经常性检查、指导其开展社区治安防范工作。三要加强内保组织的管理。要加强与社区单位(主要是金融、证券、首饰等)内保组织工作的经常性沟通,并指导内保组织开展防范工作,确保内部单位无案件,无隐患,能为刑侦破案提供线索。四要加强治保会的管理。各社区要加强与各村(居)委会的联系,做好治保会的组织建设和业务指导,协助地方党政部门做好治保会人员的业务培训。五要加强群众自发性群防群治队伍的管理。要大力支持和引导社区群众,加强与社区老年义务治安巡逻队的沟通和业务指导,组织其开展社区治安防范工作,积极为其开展工作排忧解难,进一步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
二、全面加强出租屋管理,构建平安罗湖
出租屋行业的快速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也极易成为地下经济、藏污纳垢和滋生犯罪的温床,各类犯罪活动时有发生,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影响了城市形象。出租屋管理是一项源头性、基础性、关键性工作。因此,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出租屋管理的“1+7”文件精神的要求,大力加强出租屋管理工作。
(一)加强出租屋五种管理模式推广工作。目前,罗湖区玉龙村小区引进物业式管理后,彻底改变了原来该小区管理水平低下、工作效果差、治安问题多的情况,实现了治安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大提高。要按照“五种”出租屋管理模式及操作规范,因地制宜在城中村、住宅区、工厂企业、三边地带做好“旅业式”、“物业式”、“单位自管式”、“散居包片式”、“院区围合式”等模式的推广工作。
(二)加强出租屋案件倒查工作。区公安、出租屋综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治安管理处罚法》,严格依法开展工作,以出租屋案件倒查为突破口,不断加大对违法租赁行为的查处力度。利用处罚的典型案例,召开现场会,对发生案件的出租屋业主依法进行公开处理和警示宣传,有针对性地进行了重点宣传,以增强出租屋业主的法制意识和守法观念,有效地教育广大居民群众。
(三)加强出租屋业主法制教育工作。区公安、出租屋综管部门要抓住出租屋业主法制教育这个中间环节,在维护好出租屋业主利益的同时,全面落实其治安责任制,促使出租屋业主切实担负起监督、管理暂住人员遵纪守法的责任。目前,一些重经济轻治安的出租屋业主还普遍存在,参与治安管理的积极性不高,因此,要千方百计调动出租屋业主参与出租屋治安管理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确出租屋业主、企业单位、个体老板应承担的治安责任和应履行的义务。
三、加强“社会人”管理工作
根据罗湖区的“社会人”情况的实际,要按照“把管理工作落实到人头,做到既服务好‘社会人’,又切实管理好‘社会人’,形成对‘社会人’的有效覆盖。”的要求,提高思想认识,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结合新情况,探寻新思路、新方法,将加强和改进“社会人”管理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好落实。按照“稳主体、抓个体、控制全局”的思路,根据有无职业及所从事职业、有无违法犯罪前科、是否属流动人口以及性别、年龄等条件,将“社会人”划分为三类进行管理。一类是相对稳定群体,特点是有相对稳定的收入和住所,能够积极从事社会劳动。这类人要积极引导,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掌握情况;二类是不稳定群体,主要由失业和无业人员构成,特点是收入不稳定、流动性大、缺乏社会责任感。这类人要主动接触,密切关注,发挥耳目、信息员作用,进行有效控制,做到不漏管、不失控;三类是重点群体,包括“法轮功”练习、重点上访、有前科、游手好闲、可能违法犯罪的人员等。对这类人社区民警要分片包管,进行全方位监控,确保不发生问题。
四、加强“城中村”、“同乡村”整治
“城中村”的治安管理,可以说是一件头等大事,也是一件艰难的工作。目前,罗湖区的黄贝岭、大望村、布心村、草埔吓屋村、长岭村等地,形成了“四川村”、“福建村”、“湖南村”等流动人口“同乡村”聚居地,极易形成群体性事件、构成不安定因素、产生维稳及综治隐患,挑战法律和政府的权威、违法犯罪的传染性强,形成无政府状态的“独立王国”。
(一)加强对“城中村”内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使他们融入到当地社会意识形态中来。特别是在就业问题上,社区工作站、管理处可设立信息栏,定期发布一些最新就业信息,为“城中村”小区待业人员免费提供就业信息平台和就业指导服务。同时针对“城中村”内居住人员情况与有关部门建立外来务工维权服务中心,为众多进城务工者提供法律支持,维护其合法权益。只有立身处地的为其最为关注的困难或问题,才能更好的赢得“城中村”内流动人员的认可和支持,促使他们自觉地维护“城中村”社会治安、环境卫生等,营造“城中村”和谐的社会氛围。
(二)加强清理整治。针对“城中村”存在的突出治安问题、重点行业和重点场所开展专项清理整治,形成部门联动机制。在快速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城中村”问题也日益凸显。在繁华的都市里,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边,不时地兀立着一个个布局凌乱、拥挤不堪的建筑群落,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的外观,也影响了城市管理。“城中村”里环境脏乱、市政设施不配套、治安混乱,造成了诸多的社会隐患和城市问题,构成了城市现代化发展的严重障碍。有人说它是“毒瘤”,有人形容它是定时炸弹,也有人认为它是城市化进程中农民最后的港湾和堡垒。
五、全面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国际上有关专家将吸毒贩毒和环境污染、未成年人犯罪称为三大世界公害。罗湖区的红岭小学与桂园派出所、水库小学与翠竹派出所等单位积极开展了创建“安全文明校园”、“警民共建”、“警校共建”等活动,为保护中小学生、幼儿园及少年儿童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要严厉整治中小学、幼儿园周边环境(特别是黑网吧和游戏机室),深入开展中小学生的普法教育活动,尤其要切实加强对青少年儿童的爱国主义教育,杜绝那些宣传色情、暴力、军国主义等游戏对青少年儿童的心灵腐蚀,全面落实治安防范措施,确保中小学生和少年儿童安全,给他们一个健康茁壮成长的环境。
区教育部门要以多种形式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青少年法制教育和社区青少年自护教育活动;实施“社区青少年远离毒品”、“中小学校校园净化”、“网吧、网络整治”等行动,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立足基层,深化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建立完善的工作体系;加强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深入开展服务外来青工行动,做好罪错青少年转化工作,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完善预防工作联动协作机制和建立预防工作考核机制,建立青少年违法犯罪预警机制,推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长期化、制度化。
六、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努力为流动人口排忧解难
广大流动人员是罗湖这座宏伟大厦的奠基者,也是罗湖今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现阶段还是一个弱势群体,要从各方面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一是要加强流动人口法制教育。公安、司法等部门应紧密联手,采取外来人口法制宣传教育措施。可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如电视、广播、报刊、板报、互联网、宣传栏等)不定期开展大型法制宣传活动,加强对他们的遵纪守法和自我防范意识教育。大力开展“邻里守望”,促进邻里关系,培养和增强城市认同感,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流动人口违法犯罪行为;通过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体系,实现流动人口择业管理规范化,严厉打击非法职介,切实发挥好劳动力市场对流动人口管理的重要功能。通过以上方法,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法制宣传舆论氛围,使流动人员不想违法犯罪。二是全面做好各项服务工作。要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下大力气解决流动人口面临的入学难、住房难、就餐难、维权难等现实问题。要按照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方针,大力增加教育投入,多渠道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学校布局,均衡教育资源,保障流动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要按照全市范围“工业区食堂整顿与建设工程”部署,通过开展“大食堂”建设,为劳务工提供卫生、安全的就餐场所。司法行政机关在加强普法宣传教育的基础上,要积极开展对流动人口的法律援助工作。在各街道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派驻律师值班服务。认真贯彻实施《深圳市法律援助八项便民措施》,通过简化程序、降低门槛、改进服务方式,努力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计生部门要将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全面纳入服务范围,全区计生技术服务机构、医疗保健机构、社区技术服务室和健康服务中心,要主动为流动人口免费发放避孕药具、提供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等相关服务。
七、积极在流动人口中发展党、团、工会组织,切实维护流动人口的民主政治权利
要通过公安、出租屋管理部门、社区工作站等部门的采集人口信息,核实确认流动党员,纳入基层党组织管理服务范围。并按照中央组织部和省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发放新的《流动党员活动证》和《组织关系介绍信》。对持有《活动证》的流动党员,通过多种渠道动员和协助他们及时接转组织关系、参加党组织活动。对确认党员身份并纳入管理的流动党员,区委组织部会同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司法、文化部门,要实行免费求职、困难救助金、免费维权、优先调工入户等各项便利服务措施,从而保障广大流动党员的合法权益。各级共青团组织积极推进“两新组织”团建工作,切实加强流动人口志愿者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优秀务工青年评选活动。对评为“深圳市百名优秀义工”和“优秀外地来深建设者”的优秀人员,免费提供技能培训,优先调工入户。各级工会组织积极鼓励外来劳动者平等参加工会,对所有流动人员不设门坎、不限条件,一律平等对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