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罗湖教育已经朝着优质、高效、均衡的轨道发展,只有那样才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现结合罗湖教育的实际状况从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内涵说起,针对罗湖教育现实面临的困难,提出罗湖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提高认识、加大投入、调整结构、加强引导、推进素质教育,如此,罗湖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党的十七大不管明确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确保人人接受优质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以来,迅速被世界各国所认同。目前,我国十分强调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它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先导性、基础性作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如何,将极大地影响、制约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想从罗湖教育的实际出发,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先是作为经济发展的问题提出来的,原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它要求人们把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结合起来。把它迁移到教育发展上,它的内涵和外延也有相应的变化。我以为它的内涵包括:
1、适应性。教育从其产生的第一天起,直到今天,连绵数千年,有兴有衰,有起有落,凡是适应当时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教育就兴;反之则衰。教育要保持长期的兴盛和活力,就必须始终适应社会的需要。
2、公平性。教育的公平性既要体现当代人的受教育机会及受教育过程的公平,又体现在当代的教育发展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教育需求上。否则,不仅在当代社会出现不公平,而且在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也会造成不公平。
3、合理性。教育是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多种类的有机系统。系统内部结构的任何失衡都将导致系统的紊乱、无序。
4、全面性。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从以发展的“客体”为中心到以发展的“主体”为中心的新理念。强调把人作为中心,并以人的全面性增强其对未来社会的适应性。
5、先进性。教育的先进性体现在教育方法、教育方式、教育载体和手段的先进性,只有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才有可能造就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人。
二、罗湖教育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难。
时至今日,我们还不能说所有人的教育价值问题都真正解决得很好,尤其是在社会急剧变革、经济迅速发展的非常时期,教育的价值取向更容易出现扭曲,进而导致教育的畸形发展。首先,罗湖教育的投入有些失衡。表现在公、民办学校的投入差异大,绝大部分公办学校的设施远比私立学校的条件好。其次,教育内部结构有待改进。罗湖教育的金字塔底部过大,顶部过尖,也就是说小学中学等基础教育迅猛发展,而中等高等教育欠缺。还有就是基础学科比重大应用学科比重小,造成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局面,加剧人才匮乏。再有,教育观念还是相对滞后,人才质量不高,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的新趋势,给教育提出了全面的挑战,然而我们的教育却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范式之中,教育目标仍以升学为目的,不能保证学生全面发展,不能使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三、罗湖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教育价值观念作为教育目的的根本认识,其正确与否,从根本上支配着人们的教育行为。要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深刻认识教育的本质,科学确定教育的战略地位。为此,从观念层面必须实现两大转变:其一是从 发展"客体"为中心转到发展"主体"为中心上来。即是说,要从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传统发展模式中走出来,把社会"主题"人的发展作为中心,进而把发展人的教育真正摆到优先发展的地位。目前,人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贫富差距、环境恶化、人口膨胀、资源枯竭等诸多问题,说到底还是人的教育问题。因此,要真正把"科教兴国"的战略落到实处,全社会尤其是决策部门及领导应当牢固树立“科教兴国”、教育为本的观念;其次,从追求片面发展的教育观转到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上来。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本质上说是人的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任何缺失,都将影响人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方面,教育工作者应当承担更多的责任,应当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为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2、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发展。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需要消耗一定的教育资源。教育发展适度超前,不光是教育规模和培养目标的超前,还应该包括教育投入的超前。要像邓小平同志说的那样,“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下,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否则,教育投入的短缺势必影响教育发展的数量和质量,从根本上影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彻底打破“金饭碗”,坚决实行“能者留,庸者不用”,全面实施竞争机制。
3、调整教育结构,适应发展需要。教育的结构问题是教育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它对外影响教育与社会的适应性,对内影响自身层次形式、科类之间的协调性。因此,一定要认真解决好教育系统的结构调整问题。由于教育的迟效性和长效性,教育系统的结构调整一定要有前瞻性、超前性。要彻底摒弃急功近利的教育价值取向,从人口变化状况、社会进步要求、经济结构调整、科技发展趋势及地方财力承受等能力方面,认真做好教育发展规划。教育发展规划要在力求做到合理性、科学性的前提下,以法规形式,保证教育规划的权威性,切忌长官意志,防止教育发展中的主观随意性。
4、加强政策引导,确保教育的公平性。教育的公平性,既包括受教育过程的公平,也包括教育机会的公平。罗湖外来人口居多,学校接纳的学生越来越多,要设法千方百计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让更多的外来劳务工子女解决上学难问题。同时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为家境贫寒的子弟创造就学条件,把潜在的公平性变成现实的公平性。要增强教育过程的公平性,就要努力缩小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办学条件差异,使所有学生都获得优质的教育。特别要扶持监督民办学校的教学条件的改善。
5、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优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观念和理念。“全面培养人,培养全面的人”的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为宗旨的现代教育思想。要充分利用舆论、行政手段,动员全社会力量,为学校实现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各级各类学校也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转换培养方式,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家长教育水平,改善办学条件,加速教育现代化进程,为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