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防御灾害能力 加强防灾减灾规划
作者:葛风

        城乡规划工作如何“领先谋划、更快创新、紧抓落实”,实现罗湖城乡规划科学化,笔者认为,罗湖的城市规划应在城市的人性化功能建设方面多下功夫。特别是针对防御自然灾害能力薄弱的现状,应加强防灾减灾规划。
   常言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突发公共事件是谁都不敢肯定或者保证不让它发生的,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特别是自然灾害所带来的严峻考验。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但有效的措施可以减轻灾害损失。因此,罗湖的城市规划应在城市的人性化功能建设方面多下功夫,加强防灾减灾规划。 加强防灾规划,应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是否有科学的防灾规划?也就是说,城市建设是否符合太原自然地质地理环境。城市总体布局以及大型建筑物、小区开发等,除整齐美观外,应科学评估自然地质条件。近年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巨资,对城市进行地下活断层、地裂缝、液化地探测和调查,就是为对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城市的规划应充分考虑复杂的地质因素,这样做既是对群众安全的保证,又是对大自然的尊重,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


   二是政府应对突发性灾难事件的指挥体系建设如何?近年,在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应重视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包括预防、应急、重建三个内容。政府强调对灾害的预防管理,也重视应急管理水平。美国的预警体系是世界一流,但飓风过后,其应急管理、指挥调度方面却暴露出许多问题。我国在应急救灾方面有非常好的经验和管理水平,但应急指挥体系应不断完善,建立了一些应急指挥系统,对存在应对不同灾难的指挥建设失衡,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指挥体系相对独立、分散,应急预案不够统一等问题,仍需进一步完善。


   三是灾难一旦发生,群众能否快速有效疏散、避险、避难?这直接决定到能否把人员伤亡减少到最少。由于前几年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可利用空间萎缩,给疏散、避难带来困难。例如北京在申奥成功后,遇到的一大难题就是安全保障和避难场所问题。近来,北京市政府在元大都公园、海淀公园等地建设了一些综合避震、避火、避袭、避洪等功能的应急避难示范场所,这对重庆的防灾规划应有一定借鉴作用。当然,最科学、最有效的办法是在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中,对新建的公园、绿地、广场、小区、公共场所,要求设计疏散标志和应急避险避难场所。


   四是考虑广大农村居民的安全利益,当前农村住房抗震、抗洪等安全问题日趋严重,有资料统计,我国80%以上的农村民居没有抗震性能设计。2004年,温家宝总理根据18位院士的建议,指示启动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因此,罗湖各级政府应在城市规划上加强对农居安全工程的宣传、指导、规划,以及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

 
 
观看次数:91    发布时间:2007-11-22 15:29:32



CopyRight©罗湖社区家园网2000-2007,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