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创新人才开发规律
作者:清溪
    创新人才已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石家庄城市最稀缺的资源。随着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实现节约、清洁、安全发展,必将越来越取决于人类智慧的崛起和升华,因此,高擎开发创新人才的旗帜已成为构建罗湖创新人才高地的必然选择。要造就一大批科技创新的领军人物和骨干力量,就必须破除不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观念、做法和体制,遵循创新人才开发规律,坚持以创新能力为导向,建立健全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拔任用机制。
    不拘一格开发创新人才。在当今社会,有些创新人才符合一般标准,但更多的人可能不一定符合世俗的眼光,如果单纯地按照传统的人才标准是无法衡量这类人才的,因此如何判别人才的创新潜能,这对人才开发来说是一个崭新课题。创新人才走的是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开创的是前所未有的事业,对于这样的人才我们要重视智商情商更要重视“胆识”。凡是富有创造性的人都是敢于提出问题的人,敢于提出问题的人就是善于思考的人,善于思考的人也是能够解决问题的人。对于创新人才就要运用独特的眼光来审视,这就要求我们在重视全才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偏才,偏才虽然不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但也有可能通过他们的一技之长取得原创性的突破。因此,要善于发现,切莫因一叶障目而使我们埋没天才,也不能因为求全责备而压抑人才。
    不惜代价培养创新人才。大力培养创新人才,就是要全力以赴地为这种潜能的释放创造条件,提供机会。教育大师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对崭露头角的青年人才要提供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和独立承担重要任务的机会;对优秀青年科学家、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其群体,要采取提供创新项目、科研经费和装备等方式进行重点支持。要在国家重点发展学科、专业领域和高新技术企业优先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充分发挥博士后制度的培养和使用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等方面的优势。要以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根据创新人才的不同类型和不同特点,完善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培养机制,促进创新人才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创新人才的素质。
    不循常规吸纳创新人才。海外留学人才是世界先进科学和文化知识的载体,那些在科学技术或其他领域学有专长、确有真才实学、做出显著成绩的优秀人才,特别是在研究和工作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有发展前途的尖子人才,都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要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进等方式,建立符合留学人才特点的引才机制。对那些具有创新能力的特殊人才,要采取特殊政策,特殊办法,为他们提供无障碍、一站式、个性化、全方位的满意服务。要加大对海外留学人才回国的资助力度,为他们的技术创新提供及时有效资金帮助和政策支持。同时,要根据海外留学人员的特点,进一步完善政府、民间、市场多元化主体的人才引进格局,建立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来去自由的“柔性流动”机制和固定与流动、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灵活引才机制,广纳天下英才。不惜重金厚待创新人才。
    不遗余力尊重创新人才。创新人才需要一种建功立业的工作平台,更需要一种舒展自由的心灵空间,我们不能因“经典”的存在而压抑创造热情,也不能以成败论英雄而阻碍探索为先,他们最需要的是认同和理解。创新意味着与众不同,创新也意味着不可能立竿见影。要真正使创新成为创新者的乐园,梦想成为梦想人的天地,就需要营造一种保护他们勇立潮头、大胆创新的“文化环境”。这既是对宏观环境的要求,也是对微观环境的要求。要通过富有成效的文化建设,真正使创新人才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有苦练“内功”的动力而无应付“内耗”的压力,有专心谋事的成就感而无分心谋人的疲惫感。
    因此,遵循创新人才开发规律,是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应当十分注意的。开发创新人才机制要在培育创新主体、集聚创新资源、构筑创新平台、转化创新成果、培养创新人才、营造创新环境等方面下大功夫,花大力气,为构建罗湖创新人才高地做好扎实的工作。
 
 
观看次数:110    发布时间:2007-11-23 14:29:45



CopyRight©罗湖社区家园网2000-2007,All Rights Reserved.